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古代世界青铜合金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工作开展得较早的,日本学者有近重真澄、道野鹤松等人,我国学者有梁津等人;其中批量分析数较大的,我国学者先后有梁树权、李敏生等;李敏生等于1982年、1984年两次,曾先后分析了殷墟妇好墓和小屯村西殷代葬出生的138件青铜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分析过的我国古代青铜器数应以千计。这些分析都  相似文献   

2.
"剑舞楚天——湖北九连墩战国墓文物展",4月份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开幕。精选的111件(套)九连墩战国墓出土文物,从礼、乐、兵、文、生5个方面再现了"楚大夫高雅的贵族气质、浪漫的艺术情怀、骁勇的英雄气概"。九连墩1、2号战国墓是一组战国末年楚国大夫级贵族墓。1号墓以出土组合较为完整的青铜礼器为主,2  相似文献   

3.
峡江地区部分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峡江地区129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与成分分析,初步了解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至秦汉青铜技术水平。所分析129件青铜器均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93%是铸造组织,有6件为热锻组织,3件是热锻后又经过冷加工。有1件是青铜淬火组织。从成分含量、金相组织整体审视这批样品,兵器与工具代表了当时巴地乃至峡江流域的青铜工艺技术的较高水平。技术分析结合型制研究,初步判断峡江出土青铜器以本地制作为主,少量属于外来的。该地区青铜制作技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与周边不同步的自身发展仍是该区域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科技术语研究》2011,(2):14-14
后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据中国文物网记载,司母戊鼎是已知的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鼎腹内壁铸有铭文,旧说认为其表示该鼎为祭祀母戊而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古代世界青铜合金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工作开展得较早的,日本学者有近重真澄[1]、道野鹤松等人,我国学者有梁津[2]等人;其中批量分析数较大的,我国学者先后有梁树权[3]、李敏生等人;李敏生等于1982、1984年两次,曾先后分析了殷墟妇好墓和小屯村西殷代墓葬出土的138件青铜器[4]。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分析过的我国古代青铜数应以千计。这些分析都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我国古代青铜合金技术的了解。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1)是过去的分析研究局限于某一较小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很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有的历史时期分析试样较多,有的则分析较少。(2)对青铜合金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很少涉及。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大量实物分析资料的综合考察,来探讨我国古代青铜合金技术发明、发展的一般情况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中的地位,并对我国某些考古文化的分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安阳魏晋大墓,有许多证据指向是“曹操墓”,这一消息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人们之所以关注曹操墓,更多的是因为墓主人的分量。魏武帝曹操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可说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但却被后世“妖魔化”成白脸奸臣形象。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钎焊技术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先秦钎焊技术是在当时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称得上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项伟大创新.分析了九连墩墓出土青铜器使用的钎焊工艺特点,并根据先秦钎焊技术发展特点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以重达数吨甚至20多吨的天然巨石作为墓壁和墓顶石,长度大多在10 米以上——这种分布在四川安宁河流域的“大石墓”,经过考古专家长达半年的发掘,大石墓的主人——邛人,正在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正>一件文物的历史价值在于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们通过它交流对话。这件匈奴人面青铜革带装饰物无疑实现了它的价值。在距离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以东约50千米处的成吉思汗塑像博物馆展出的几百件青铜器展品中,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额德内楚伦先生从1996年至2011年在全蒙古范围内收集到的个人藏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墓中出土有一件"不知名漆器",功能不明。经分析,该器物带有测定春秋分和冬夏至正午影长的功能,是迄今所见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圭表实物。另外,学界对该墓出土"二十八宿盘"的功能争论不决。经研究,同墓出土的"栻盘架"可以把该盘支撑到赤道面内,从而形成迄今所见最早且具有确定年代的赤道式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前人相关研究,讨论了敦煌遗书开宝七年星命书(P.4071)的内容构成和完整性问题,分析了该件星命书卷首部分给出的十一曜行度资料,利用现代历表DE404和《七曜禳灾诀》中的星历表推算了卷首十一曜行度的精度,尤其对紫气行度进行了特别讨论,还对该件星命书"天运行年"部分的行星行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卷首十一曜行度的精度是相当好的,"天运行年"部分的行星行度则有不自洽和不符合实际天象的情况,推测后一种情况可能是在抄写时窜入了其他星命书的内容。最后概述了本文所得的结论,并讨论了该件星命书作为外来天文—星占学在中国本土被改造、吸收等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碰撞和交融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已经进入了16世纪后半叶,随着火器的普遍使用,像刀一类的冷兵器似乎风光不再。然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一把军刀不仅仅是件武器,它还代表着一位武官的儒雅和威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明代将军戚继光(1528-1588),而这把军刀手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青铜艺术最后一个闪光点秦汉时代,青铜器制造由青铜时代的礼乐兵器转变成为以日常生活用器为主。从生态建构方面来看,这些内容极其丰富的青铜日常生活用器尽管具体形制不一,但它们与当时的青铜艺术珍品汉彩绘雁鱼铜灯一样,本质上都遵循顺应自然、尊崇自然的构建体式,表现了那一特殊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追求与无穷的创造性智慧。  相似文献   

14.
休闲一刻     
中西碰撞美国人祭扫墓地,只供鲜花一束,而中国人往往喜欢上些贡品。于是美国人嘲笑中国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墓中的人什么时候出来吃呀?"中国人回答说:"当你们墓中的人出来赏花的时候,我们墓中的人就出来吃了。"  相似文献   

15.
北纬30度青铜文明光耀成都平原北纬30度,地球的一根纬线,奇迹诞生的地方。这条纬线上,产生了人类最早最辉煌的上古文明——青铜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曾令世界为之倾倒。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青铜文明,曾经不被国际史学界看重,直到成都平原的大型青铜雕像破士而出,吸引了整个世界的视线。巨大的青  相似文献   

16.
商代的文明以大量精美绝伦的商代青铜器为标志。然而,在商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今安阳和郑州及近畿地区,都没有发现大的铜矿资源,使铸造所用的大批铜矿料是从哪儿来的问题以来成为一个悬案。该文采用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了35件赣鄂豫地区商代青铜器和22个商周、春秋及现代的铜铅矿料样品。经对比发现,具有铅同位素中等比值的青铜器其铜矿源主要来自江西的瑞昌铜岭和湖北的大冶铜绿山。在河南出现的铅同位素高比值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焊接技术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若按照被焊部件的物理形态划分焊接技术的种类,可分为连接固相与液相青铜的铸焊技术,以及连接固相与固相青铜的钎焊技术。铸焊技术约诞生于夏代晚期对薄壁空腔青铜容器铸型的修补和重塑,并逐渐发展演化出划分部件的拼铸焊接技术以及榫卯对接式铸焊结构;钎焊技术约始见于商代中晚期直接对接式钎焊,属于简单界面的钎焊工艺,而后又产生了多项利用榫卯结构增大钎焊界面的复杂界面钎焊工艺,并最终发展出能够焊接精致、细小界面的精细化钎焊工艺。钎焊技术最终代替铸焊技术成为制造复杂器形青铜器的主要连接工艺。铸焊技术和钎焊技术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考古发掘表明,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夏而勃兴于商中期,自商末以降,进入中国青铜器的辉煌时代,直至铁器时代到来。高超绝伦的技术冶铸了难以估量的青铜器,或重大恢宏,或小巧玲珑,多为精巧华美之作,为举世所景仰和惊奇。和生活方式、艺术风格一样,青铜冶铸技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不断演变递进。青铜器繁荣的殷商、西周和东周这三个时  相似文献   

19.
昊文 《科学大观园》2010,(22):55-55
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有件镇馆之宝,那就是1994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出土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宝山辽贵族墓的《杨贵妃教鹦鹉图》壁画。这幅壁画虽历经千年但犹如新绘。  相似文献   

20.
2003年,考古学家在英国的索尔兹伯里史前巨石阵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过他们的考证,墓的主人是公元前2300年的一位显赫人物阿彻,令考古学者感到惊讶的是,阿彻的墓地距离巨石阵只有几英里远,自从巨石阵被发现以来,巨石阵是谁建造的?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又是如何建造的?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那么这座墓中的主人,是否生前和巨石阵有着某种联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