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重点对宁夏固原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进行了专题研究,于2005年4月至9月对固原市红庄林场12个样方内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盖度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样方内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盖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曲线为y=256.346 2-126.630 6 lg x.  相似文献   

2.
甘肃小陇山林区甘肃鼢鼠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 《甘肃科技》2011,27(21):177-178
针对小陇山林区甘肃鼢鼠的发生特点,从物理器械防治、化学防治、营林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具体的预防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陇山林区甘肃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晖  王桂玉 《甘肃科技》2011,27(8):172-175
营造生态公益林,是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主要举措,也是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林业害鼠对幼林的危害,则直接威胁着造林效果,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进程。本研究以小陇山林区甘肃鼢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标准地调查、室内笼养实验等方法,对其生活习性、危害特征、生态控制对策、无公害化学防治、机械阻隔与化学驱避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固原市红庄林场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通过对宁夏固原市红庄林场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采用上层灌木和下层草本植物模式栽植地带性本土品种沙棘、冰草等,老龄化林适时做好更新复壮,协同采用灭鼠方法等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5.
1989年在陕西省延长县,采用0.5%毒鼠磷小麦毒饵,进行了大面积杀灭农田甘肃鼢鼠试验.结果表明,毒鼠磷对甘肃鼢鼠平均杀灭率达90%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甘肃鼢鼠(Myospalaxcansus)、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带型.发现两种鼢鼠在染色体组型及C带带型上均有一定差异.其中秦岭鼢鼠的染色体组型和两种鼢鼠的C带带型属首次报道.文中对有关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明确宁夏退耕还林(草)区危害鼠种是甘肃鼢鼠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密度、危害特征、性比和年龄结构,得出宁南山区甘肃鼢鼠的种群既和相近地区以及其他黄土高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并提出了一种鼬科动物灭鼠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固原红庄林场对三种杀鼠剂进行了现场杀灭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型肉毒素和溴敌隆的杀灭率接近,分别是84.00%和81.82%,杀鼠迷杀灭率是75%,相对低于前者,它们对毒饵的消耗率相近,分别是97%,100%,96%;固原红庄林场周边地区,以C型肉毒素和溴敌隆配合使用灭鼠效果最好,即环境温度低于10℃时以C型肉毒素为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华竹鼠与甘肃鼢鼠对食物选择的适应机制,对它们的咀嚼肌及相关的骨学特征作了比较解剖,并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下颌运动方式及食物加工过程的咀嚼效率。结果表明:中华竹鼠下颌咀嚼以上下和左右运动为主,这种运动方式与其下颌关节窝呈卵圆形、左右侧颊齿列非平行排列及臼齿加宽等适应性结构有关;甘肃鼢鼠下颌咀嚼以水平面的前后向运动为主,该运动方式与其下颌关节窝里沟槽状、左右侧颊齿列平行排列等适应性结构有关。中华竹鼠的门齿切割效率与臼齿咀嚼效率均大于甘肃鼢鼠,暗示着前者比后者对树木的根系有着更大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高原鼢鼠为材料,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对营地下生活的高原鼢鼠经过低氧处理后延髓中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低氧适应后,高原鼢鼠延髓中Fos蛋白表达的量随低氧浓度的降低而升高,较常氧组,低氧浓度14.1%7天组、低氧浓度10.5%7天组、低氧浓度6.5%1天组Fo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升高了3.67倍、7.76倍和33.38倍.同时在一定的低氧浓度中,Fos蛋白的表达量随低氧时程的延长而降低.高原鼢鼠在低氧浓度14.1%以下,7天低氧适应延髓中Fos蛋白表达量低于4天适应的表达量(P>0.05);同时在低氧浓度10.5%下,7天低氧适应延髓中Fos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4天适应的表达量(P<0.01).由此可见,高原鼢鼠能够适应低氧环境,在低氧刺激下,神经系统反应敏感,能够主导机体各系统的低氧反应.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象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中影响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类型。通过分析,总结出重庆市气象灾害虽然类型多,但以旱灾和洪涝灾害为主;雾害也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重点分析、阐述了重庆市旱灾及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形成机制,以掌握重庆市旱灾、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分布规律,为有关部门在制定制旱防洪措施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行为活动节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行为学方法对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的休息和睡眠、挖掘、探视、觅食、贮食、进食及筑巢等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鼢鼠虽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其各种活动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甘肃鼢鼠是昼夜活动的动物,夜间活动时间多于白天。夏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9%,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1%;秋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5.50%,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4.50%。鼢鼠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和睡眠状态,夏季休息和睡眠时间占总时间的73%,秋季为67%。夏季每日有2个活动高峰,秋季活动节律与夏季基本一致,但秋季白天活动时间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郑州矿区二十一次典型突水案例中,有十四次是二1煤底板C3灰岩水和O2灰岩水所致,另有六次为老窑水所致,一次是洪水灌入造成淹井。经综合分析,可看出矿区的水害主要来自C3、O2灰岩水。按突水水源分类,在二十一次突水案例中有顶板裂隙水害、底板薄层灰岩水害、底板奥灰一寒灰水害、老窑水害和地表水害;根据突水通道分类,有破碎带水害、滑动构造水害、采动裂隙带水害、人为通道水害等。根据郑州矿区水害的类型,总结提出了四种水害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水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合肥市震害预测与减灾对策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市震害预测与减灾对策系统是我国“九五”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之一。文章基于GIS技术,在ArcView GIS3.0 环境下集成和开发了合肥市震害预测与减灾对策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内容,重点探讨了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术,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陕西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了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干旱灾害以20世纪90年代最严重,农业旱灾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固原市原州区1957—2016年的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M-K(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曲线和滑动t检验的方法对原州区近60 a的年际和年内各时段的降水量进行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原州区多年年均降水量为439.6 mm,汛期和夏季降水量占比较大,分别达到72.8%和57%;冬季降水变差系数最大,最不稳定。通过线性回归法和M-K趋势检验法对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年、汛期和夏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0.17、0.91、0.69 mm/a;春、秋、冬三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21、0.03、0.29 mm/a;除冬季外,其他各时段的趋势变化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运用M-K突变检验、累积距平曲线和滑动t检验对各时段降雨的突变年份进行综合分析,年降水和汛期、秋季降水突变点相近,春、夏和汛期均在1991年发生突变,冬季降水在1979年有较为显著的突变。  相似文献   

17.
1879年甘肃武都南8级地震的震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79年7月1日(即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在甘肃南部的武都、文县之间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称为武都南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本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和滑坡、崩塌、次生水灾等震害和约2万余人死亡.本文简要回顾了武都南8级地震的研究历史,归纳总结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特征和衰减规律,重新绘制了烈度等震线图,重点对本次地震的震害类型及特征、地震形变特征和震后抗灾救灾等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总体上看,本次地震震级大,人员伤亡率高,破坏区范围广,震灾非常严重.科学总结和分析本次地震的震灾特征,对未来的大震科学研究、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等均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