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宗族几经变迁,尤其是20世纪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在此阶段,农村宗族的定位如何,农村宗族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以及当前农村宗族复兴的原因,这些问题都需要密切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对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宗族和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民主选举的影响表现为:宗族势力诱发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影响选举进程、恶意干预选举结果、影响有关国家政策的贯彻实施。宗族血亲观念的影响、监督机制的缺失、经济利益的驱使是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干扰民主选举的三大主要原因。正确引导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在民主选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主要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充分发挥宗族文化在农村民主选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的法治与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制定健全合理的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规程。  相似文献   

3.
宗族是我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宗族一旦被赋予种种文化内涵后一定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宗族势力是宗族和宗族文化偏离正常轨道的产物,对农村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政权及农村法制建设具有不利影响。正确看待宗族和宗族文化问题,对宗族在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所起的互助作用要给予肯定;对宗族组织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行为要进行辩证分析;对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政治生活的不当干预要加以有效遏制。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步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经济根源;及时掌握宗族和宗族文化动态,化解宗族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4.
宗族是我国农村最古老的组织,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对人类的繁衍、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新时期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近30年关于农村宗族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宗族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宗族的复兴、农村宗族变化、农村宗族功能等多个方面内容,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宗族进行了探索,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结论也存在争议,对待宗族的态度不客观,对农村宗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的学者居多。跳出传统静态思维,结合历史和农村的现实,用一种包容辩证的动态思维看待宗族,所得出的结论将会更为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从提升农民素质入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工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等,着力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6.
汉代是古代宗族救济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宗族"互通有无、相互救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赈恤贫困族员、恤养孤寡、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徙等方面。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情况下,鼓励族人互助互恤,引导宗族良性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纯义 《海峡科学》2003,(12):24-26
福建沿海的宗族组织,在福建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正确认识福建沿海现代宗族组织的形态及作用将对加快福建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对处于福建沿海宗族组织全面调查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  相似文献   

8.
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农村传统宗族具有组织、协调、教育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功能;宗族功能有正负两方面的双重社会效应,其功能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新中国成立后,宗族的功能经历了超强社会控制与单一权威格局下宗族功能的萎缩、社会转型与多种权威互动格局中宗族功能的复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宗族功能向城市延伸的历史变迁;对宗族的功能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使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节奏合拍。  相似文献   

9.
宗族组织长期、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湘西的宗族组织还有小型化及封闭性等特点。近年来宗族组织有复兴之势,然而由于其固有的一些特性,宗族组织与村民自治这一农村民主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存在着不兼容性。如何诱导、调适,以便加快乡村民主化进程,这是我国村民自治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截止二00六年四月底,榆林市农村沼气建设累计完成了2.7万口,重点实施了生态环境建设农村能源项目,两期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生态富民工程项目,以及六县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等,每年沼气建设约以5000口递增,长年从事沼气建设的专职技工约470多人,后继培养村级技术人员78人,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传统和现实的多种因素作用,在桂东南的农村,家族活动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存在现象。它在现实生活中执行一定的功能,其中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从多视角探讨桂东南农村家族活动日益活跃的原因,加强家族组织外部控制与实现家族组织内部文化创新多管齐下,才能最终消除家族活动的消极影响与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江西省泰和县藻苑村为典型个案,对农村的宗族和村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该村的宗族活动并不普遍,八个自然村中只有照溪刘氏有过一些宗族活动。但同时也发现,宗族观念还是广泛存在。笔者还考察了藻苑村的村级组织和管理,如果按照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划分,该村属于典型的“行政主导型”村治。从村干部对宗族的态度和实际行动也可以看出,该村的宗族力量与村级组织的关系属于“服从村政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30年代林耀华先生就对义序宗族进行了研究 ,80年代中期以来 ,义序的“宗族”活动渐渐恢复 ,90年代末期重新扩建的“义序黄氏宗祠”大功告成 ,为庆祝宗祠的竣工举行了一系列的宗族乡村的传统庆典。从为时 6天的庆典活动可见 ,义序这个昔日宗族乡村的“宗族”关系正在变容中进一步复生着。研究者们对现代宗族问题应该加以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综合考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玉林一黄氏客家家族村落家族传说的剖析,考察家族传说背后的文化意义。分析表明:客家家族传说在日常民俗生活中发挥着强化家族内部的血缘观念和集体记忆的作用;家族传说折射出中国上下层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家族传说的传承,家族精英发挥了传承、阐释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家族的概念及其特征、穆斯林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穆斯林家族社会的信仰、穆斯林的习俗对家族的制度和维护,并就中国家族文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世纪80年代社会的转型,宗族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拐点。文章通过对武鸣县汉族的一个支系——横塘人(平话人)的宗族进行调查发现,尽管现代宗族的传统物质要素缺失严重,但是族人关注更多的是宗族文化的发展。进而认为这是建立在旧宗族形态基础上的变异体,并长期适应着现代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在华夏民族的族谱文化中,首重支派信息,宗族序次皆以支派分。宗族清晰的传承理路,就是依靠行辈字派。行辈字派系普遍存在的宗法制度,并令大宗小宗百世不迁,是维系宗族繁衍与区别序列的主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