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非晶质岩石结构的RDF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济舟  王俊桥  毕于润 《科学通报》1999,44(17):1875-1878
利用广角度的X射线散射 (WAXS)得到的全径向分布函数 (RDF)研究非晶质岩石结构已有报道 .但是 ,对于像非晶质岩石这样组成复杂的物质 ,从全径向分布函数只能得到非常粗略的结构信息 .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法能将全分布函数分离成能够表征结构细节的偏分布函数 .为更深入地研究非晶质岩石的结构特征 ,用多峰重叠分峰法将全分布函数上非对称峰分解为近似对称的分立峰 ,通过分析分立峰的峰参数及其与组成的关系 ,获得了进一步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2.
杨兰田 《科学通报》1986,31(4):254-254
大量观测资料表明,类星体和Seyfert 1星系从红外到可见光波段表现为典型的幂谱分布,F∝v~α,α大约为—1,而且这种幂谱分布可以外推到x射线波段,但是,在蓝和紫外波段的分布却偏离了幂谱,表现为一种平滑的谱分布,即“紫外超”。Malkan和Sargent认为这种“紫外超”现象是由幂谱,混合的Balmer连续谱和黑体谱联合产生的。在附加一个黑体谱成分(T=20,000~30,000K)的情况下,他们成功地拟合了3C273等五个样品从5000(?)到远紫外的观测谱。  相似文献   

3.
徐祖雄 《科学通报》1985,30(9):710-710
目前,在提高铁磁性非晶合金的~(57)Fe穆斯堡尔谱的拟合优度方面,尚存在两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谱的六个宽峰的高度和线宽相对于谱中心的非对称性;用Hesse法或Window法拟合时,如何合理地修正基本亚谱的峰面积比、峰宽、平均同质异能移位等参数。本文分析了非晶合金谱的非对称性,并提出了提高拟合质量的改进拟谱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晶格共振Raman谱Fano线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少华 《科学通报》1995,40(12):1090-1090
物理系统中当一个分立激发态能级与连续激发态能级连续统相重叠时,会出现量子干涉使其光谱呈非对称性,称Fano线形.近年由于将此种线形与无粒子数反转激光概念相联系而引起普遍关注.半导体超晶格具有人工“剪裁”能带的功能,因此通过对材料和结构参数的适当设计,可使导带的子带内(intrasubband)电子共振Raman跃迁的能量连续统与Raman声子能量相重叠,不难观察到由Fano干涉而导致的Raman谱非对称线形.本文报道我们的有关理论和实验.  相似文献   

5.
裂缝性介质通常具有多尺度特征,离散裂缝模型虽具有计算精度高、拟真性好的优点,但传统数值方法在解决此类多尺度流动问题时,难以突破计算量大的瓶颈,不利于实际应用.对此,本文将离散裂缝模型和多尺度混合有限元相结合,仅需进行宏观大尺度计算,通过多尺度基函数来刻画小尺度裂缝精细流动特征,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降低了计算量.在小尺度上,采用模拟有限差分法构建离散裂缝模型的多尺度基函数,该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局部守恒性,而且适用于任何复杂离散裂缝网格.文章详细阐述了离散裂缝模型多尺度混合有限元两相流动数值计算格式的建立,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模拟有限差分法构建离散裂缝模型的多尺度基函数,并采用超样本技术进一步提高计算准确性.数值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不仅能够准确捕捉离散裂缝性介质中的精细流动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9Cr18不锈钢内转换电子穆斯堡尔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强 《科学通报》1989,34(11):819-819
本文测量了9Cr18不锈钢内转换电子穆斯堡尔谱(CEMS),运用迭加性原则对Fe-Cr-C马氏体中不同环境铁原子超精细磁场及其相应的几率进行理论估算,并与实验拟合数据进行比较,由此得到了主要合金元素在9Cr18不锈钢中分布的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7.
鄢晓华 《科学通报》1989,34(3):232-232
低温无磁钢30Mn23Al4Cr5具有优异的低温物理性能,适用温度范围广,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对这种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宏观特性上。穆斯堡尔谱学能直接研究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超精细相互作用,本文在10至300K温度范围内用此方法首次从微观角度研究了30Mn23Al4Cr5中的超精细相互作用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鄂学全 《科学通报》1983,28(22):1359-1359
在低速水流中进行流谱显示能够提供流体力学的流动图案和在透明介质中难以看到的复杂的流动现象。水中试验通常比在空气中更精细,对于应用,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此水流中的显示方法已成为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连续谱重力波参数化模拟赤道准两年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往参数化格式的基础上, 同时考虑重力波的饱和破碎和临界层吸收过程, 通过引入重力波动量流谱分布密度函数, 真正实现连续谱重力波的参数化, 从而进一步完善重力波的参数化模式. 以实验观测值为基础, 选取大气背景参数和波特征参数, 结合行星波和重力波参数化后的驱动力, 能模拟出更接近实际观测的赤道准两年振荡.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重力波和行星波的驱动力大小随风场结构变化而变化, 在振荡的某些阶段, 重力波的贡献可以和行星波相比拟. 稳定的振荡形成后, 其振幅、周期和风场结构等特征受背景大气的扩散效应及重力波动量流的谱分布的影响, 与初始背景风场无关. 而且, 对于任意非零的初始背景风场, 在两种波的共同作用下, 都能形成稳定的准两年振荡.  相似文献   

10.
合成孔径雷达提取海浪方向谱的参数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宜军 《科学通报》1999,44(4):428-433
应用合成孔径雷达 (SAR)海浪方向谱参数化提取方法 ,克服了由于方位方向的截止造成的信息损失和SAR图象谱 1 80°方向模糊的缺点 .利用本方法对ERS 1卫星SAR波模式资料进行了数值实验 ,该方法的结果在方向上与同步散射计获得的风速方向基本相同 .  相似文献   

11.
光谱光电并行采集技术的两点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理忠  普晓云  张晋  文小明  柳青菊 《科学通报》1997,42(18):1950-1953
目前,光谱测量技术主要向灵敏、精密、快速、快变化时间谱和空间谱分布测量等方向发展.基于串行检测的各类光电分光光度计,不同波长谱线的强度测量是不同时的;改变测量波段需要时间,从而不易解决快速问题;无法解决时间谱和空间谱测量问题;这些都是使单色仪型光谱设备无法继续发展的致命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采用并行测量技术另外,并行采谱技术还具有能获得同时谱、谱空间分布等重要优点.但原有光谱并行采集设备——摄谱仪却存在灵敏度低、测量手续多、实际速度慢等缺点.因此发展了光电光谱并行采集技术,光学多道分析仪(简称OMA)是其典型代表.OMA利用了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的精华,已是集光谱采集、处理、存储、显示于一身的,有快速、灵敏等许多优点的先进通用光谱测量设备,但在系统分辨率和同时谱宽方面却大不如上述的两类传统仪器.例如,现有OMA同时谱宽若为30~60nm者,分辨极限只有0.2nm左右.相比分辨极限可小于纳米,同时谱宽可为数百纳米的摄谱仪,或相比异时谱宽可很大、分辨极限也不小的单色仪型设备,这样的指标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葛愉成  何海萍 《科学通报》2012,(Z1):120-128
为了研究化学反应、原子分子发光等超快速过程中电子态的时间演化过程,需要能量越来越高、脉冲时间宽度越来越短、单色性越来越好的光脉冲作为激发和探测手段.但是,如何快速、精确地测量这些光脉冲具体细致的时间结构,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挑战.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人们在测量超紫外线阿秒脉冲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迄今为止,已经发展出了几种测量阿秒脉冲时间宽度和重建脉冲形状的方法,如阿秒光谱相位干涉直接电场重建法(SPIDER)和阿秒频率分辨光学快门法(FROG).然而,这些方法都是从传统的光学测量方法演变而来的,不仅需要当代最先进的实验装置,而且需要十分复杂的分析计算方法和实验数据拟合过程.为了推动阿秒计量学的发展,进一步开展阿秒测量、脉冲时域定位(定时)、实验数据评估、探测器刻度,以及对阿秒脉冲光源进行改进、优化和应用,我们提出一种直接、快速、精确的基于光电子能谱变换方程的解析方法,利用激光辅助超紫外线气体电离技术,精确地观测超紫外线阿秒脉冲.新方法利用参数化的计算公式确定每个测量得到的光电子的相关激光相位,利用解析性的光电子能谱解谱技术,一步重建脉冲的形状和具体的时间结构.新方法不需要大量的光电子能谱的时间分辨测量,也不需要冗长的迭代计算和实验数据拟合过程,能从每个测量得到的光电子能谱重建出超紫外线脉冲的时域特性.用参数化公式从脉冲的能量带宽值计算得到脉冲重建结果的时间不确定性(即时间误差).由于变换方程建立了超紫外线脉冲时间特性、重要的激光参数(峰值强度、电场包络形状、相位、载波-包络相位等)、原子或分子的电离能,以及光电子能谱之间的直接联系,可以用它从各个已知参数值计算出未知的参量.通过观测、分析某些参数和特定谱项的变化规律,可以研究超快速反应动力学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任意依赖强度耦合的Jaynes-Cummings模型与薛定谔猫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光 《科学通报》1995,40(17):1552-1552
线性叠加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物质波的量子干涉正是此原理作用的结果.最近,人们对两个或多个不同相干态的叠加即薛定谔猫态作了许多研究.研究表明,由于量子相干性,叠加的相干态具有完全不同于原有相干态的性质.例如,高阶压缩特性以及亚泊松分布和振荡光子数统计,还有反聚束效应等等.由于这些非经典效应的出现,使得对薛定谔猫态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它的产生已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本文则研究了如何利用共振和大失谐两种情况下的任意强度耦合的Jaynes-Cummings模型以产生薛定谔猫态.一般产生量子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给定一个合适的哈密顿和初态,利用么正演  相似文献   

14.
李士 《科学通报》1982,27(6):335-335
一、引言利用穆斯堡尔效应来研究各个学科领域中的问题,都希望精确地计算出峰的位置,线宽和面积,在穆斯堡尔谱的解析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对谱线进行拟合或者剥离,但对于较复杂的穆斯堡尔谱来说,例如多种物相叠加的穆斯堡尔谱线,由于它们通常比较复杂,不能立即  相似文献   

15.
艾小白 《自然杂志》1996,18(3):183-185
格点QCD理论已预言,在极端相对论的原子核碰撞中会产生一种高温高密度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物态,而热高能光子被认为是诊断QGP和热强子物质(HM)的干净的探针之一.最近CERN的WA80研究组首次报导了他们在超质子同步加速器(SPS)上所作的200GeV/AS A_μ,碰撞实验中获得的纯光子谱(图1).在半对数坐标中,数据点呈现出良好的线性,从拟合直线的斜率可以得到温度参数T_exp≈180MeV.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再  相似文献   

16.
王润文 《科学通报》1987,32(5):338-338
辐射在吸收介质中的传输过程,由于吸收与再发射过程存在,一个光脉冲从入射到透出光子曾反复经过吸收、发射、再吸收、再发射……的多次过程。这种辐射幽禁效应会引起脉冲时间分布产生变化。吸收辐射介质的能级的寿命、跃迁几率、介质密度都是产生这一效应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可搞清楚荧光的时间谱与介质浓度及微观参数的关系,Payne等  相似文献   

17.
郭廷玮 《科学通报》1982,27(17):1040-1040
一、引言 在文献[1]中,我们曾对竖直平面受到太阳辐射流作用时自然对流对受迫对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在那篇报告中,我们曾借助于展成局部无量纲参数ξ的级数的方法,求得了边界层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局部无量纲参数ξ定义为格腊晓夫数与雷诺数的5/2幂之比。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它的缺点是只有在局部无量纲参数ξ小到一定程度才能应用。接着,我们从文献[2,3]得到启示,用局部非相似方法同时对竖直平面和倾斜平面进行了更精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傅洪忱 《科学通报》1994,39(4):309-309
Cherednik研究半线(Half-line)上的因子散射时首次引入了反射方程以描述端点上的反射行为.最近发现它们在量子流代数和具有非周期边界条件的可积模型中也起重要作用.Kulish等曾讨论了无谱参数的反射方程的性质、代数结构和常数解.但怎样由这种常数解得到具有谱参数的反射方程的解,即所谓的反射方程的杨-巴斯特化,仍没有解决.本文将讨论八顶角模型的反射方程的解(代数解和常数解)及其杨-巴斯特化.其杨-巴斯特化方法可推广到任意有两个不同本征值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亚硝基叔丁烷为捕获剂,加入环糊精后用ESR方法研究了辅酶B12及5种类似物:(1)甲基钴铵素;(2)新戊基钴胺素;(3)2‘脱氧腺苷钴胺素;(4)1-甲基-5脱氧-β-D-呋喃核糖钴胺素;(5)1-甲基-2,3-O-异亚丙基5-脱氧-β-D呋喃核糖钴妥素的光解反应,检测了形成的自由基氮氧加合物,求得了各加合物的超精细分裂常数,与不加环糊精相比发现N的超精细分裂减小,β-H-超精细分裂也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20.
将分形理论与小波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重叠复合化学信号中确定组分数和各峰位置的新方法--小波分形峰位法。首先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将复合化学信号变换成一定小波尺度范围内在时间域的连续小波变换值,然后再将其转换成容量维数Dc,根据Dc的变化确定出复合信号的各组分数及相应组分的峰位置,同时研究了小波尺度对不同重叠信号中各峰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提取化学重叠信号中各单独信号并准确确定峰位置的有效工具,即使对于重叠程度严重的信号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将其用于处理镉-铟体系的重叠伏安峰,峰位置的相对误差小于1%。用小波分形峰位法提取峰位置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且处理过程中无需对不同体系进行小波惊讶的重复选择,只需将原始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后转换为容量维数即可,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