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伴随同化法得到的开边界和底摩擦数据,数值模拟了渤黄东海的M2分潮。计算出M2分潮调和常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差的绝对平均值:振幅差为3.46cm,迟角差为3.89°。得到M2分潮的潮汐潮流等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东中国海M2分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二维水动力学数值模式和高分辨率的自适应曲线网格,模拟了湛江附近海域主要半日分潮M2和S2分潮,比较了潮汐调和常数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给出M2和S2分潮的同潮图及涨憩、落憩、涨急、落急等各时刻流场,揭示了主要半日分潮的潮波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利用97版POM模式对环台湾岛海域M2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M2分潮流椭圆分布、最大流同时线分布以及潮流场结构。结果表明,环台泫岛海域的M2潮波主要为大洋传来的胁振潮,台湾海峡为强潮区;M2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形成密集区;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支潮波中嵫支潮波的强度远大于南支潮波,其影响范围可以到达台湾浅滩南缘,但两支潮波影响范围并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4.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Ⅱ潮及潮致环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中数值模拟了黄,东海陆架区的四大文潮及其潮致拉格朗日环流,运用“流速分解法”将线性三维分潮波问题化为一个分潮潮位及深度平均流的二维问题和一个流速垂向剖面问题求解,其二维问题的底摩擦系由三维模式导出,所导得的线性底摩擦力公式更符合物理意义,且避免一般二维模式中底摩擦力的经验假定,结果表明,三维模式完可以通过准二维方法求解,以避免一般三维问题的繁重计算。 相似文献
5.
以自适应数值模型首次计算整个东中国海三维M2分潮潮致Euler余流、Stokes漂流和Lagrange余流,并分析各海区Lagrange余流的特征。渤海M2分潮致Lagrange余流在整个海域基本形成一个大的逆时针环流系统;辽东湾有一个逆时针流环。在黄海,潮致余流也是黄海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海的东北部,潮致余流有强化对马暖流的作用;在台湾台北海域,潮余流对台湾暖流有强化作用。在近海海域,由于复杂地形的作用,潮流非线性作用加强,潮余流的量值有较明显的增加。计算结果表明:在浅水区域,Stokes漂流较大,Euler余流与Lagrange余流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大部分区域属半日潮型,半日潮的主要分量为太阴半日分潮M2.前人研究表明,台湾海峡M2分潮是由来自太平洋的大洋潮波绕台湾岛南北两端汇合而成,振幅最大区位于福建沿岸的平潭-兴化湾-湄洲湾一带.为解释这一强潮区形成的动力机制,本文运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进行台湾海峡M2分潮的潮波运动数值模拟.所设计的数值实验包括改变科氏力、海底地形以及岸界3个方面.实验表明,形成海峡西岸强潮区的机制主要是南北两股潮波在浅水区的汇合及岸界反射. 相似文献
7.
东海黄海渤海8个主要分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应用球面坐标系下ECOM数值模式,数值模拟了东海黄海渤海的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Q1.采用高分辨率网格,计算区域包括东海黄海渤海、东海陆架坡和琉球以东西北太平洋,考虑实际水深和岸线.开边界条件由全球大洋潮汐模式计算的调和常数给出.较成功地模拟出了8个分潮的传播特征,再现了计算区域内半日分潮的5个无潮点和2个蜕化的半个无潮点、全日分潮的3个无潮点.与65个潮位站的观测资料比较,模式计算的M2、S2、K1和O1分潮振幅和位相的均方差分别为7.85 cm和6.81°,5.04cm和8.14°,3.82cm和13.04°,4.34cm和9.33°.与17个潮位站的观测资料比较,N2、K2、P1和Q1分潮振幅和位相的均方差分别为3.64cm和7.89°,8.47cm和10.51°,1.76cm和7.56°,1.50cm和26.34°.模式模拟的结果可为河口海岸小区域模式提供较为可靠的外海开边界潮汐调和常数资料. 相似文献
8.
9.
10.
东海沿岸潮致上升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卫星照片显示东海沿岸存在一条狭长的低温水带,这是上升流将外海深层低温海水带到近岸表层所造成的现象。本文从潮汐因素探讨上升流产生的原因。对东海沿岸海域M2分潮进行三维潮流数值计算,得出的各层水平余流和垂直余流表明,由于潮汐非线性效应和海底地形的影响,能够在中国东海沿岸产生一条狭长的上升流带。 相似文献
11.
利用第3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对影响南海湛江港海域的3次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藤田台风模型同化相应时刻的台风要素、NCAR网格点资料、单站观测资料后提供模式所需风场,利用自嵌套方式提供模式所需波谱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对这3次台风浪的模拟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此方案可为该海域台风浪的模拟预报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As a newly developed precision technology, casting-forging complex near net forming process is utilized to produce complex components with a short lead time, low cost and high precision, thus to accelerate the response speed of the market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products. In this paper, the casting-forging complex near net forming process of alternator claw pole was developed and investig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Qualified near net workpiece was manufactured, mechanical parameter and relative field information during the forming process was also obtained. While the alternator claw-pole is processed with this technology, the forming force is small, the process is short and the quality of forgings is perfect. Therefore, the complex casting-forging near net forming process of claw-pole is an energy and material saving technology, which will have a vast developing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3.
在对海面目标红外图像理论模拟的研究中,已经能分别计算出目标和海面大气背景的红外图像,作者研究了在此基础上用数值方法模拟海面目标和海天背景合成的红外图像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编制了生成合成红外图像的计算软件并计算了某舰的模拟热像。 相似文献
14.
炸药近地爆炸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NSYS/LS-DYNA有限元程序建模,在验证模型及参数选取正确可靠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面材料、炸药高度、空气域形状以及炸药当量等参数对马赫波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非近距离的爆炸,不同地面上的马赫波超压峰值相差不大,可简化为刚性地面;建模宜选择刚性壳体地面以及长方体空气域;与经验公式相比,数值模拟的马赫波超压峰值误差随着炸药当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炸药高度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区潮汐潮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把长江河口、杭州湾及领近海区作为整体,应用三维高分辨率非正交曲线网格河口海洋模式,模拟了4个主要分潮M2,S2,K1,O1。在长江口外半日分潮M2、S2从东南方向传入长江口和杭州湾,全日分潮K、,O1从北向南传播。这4个分潮的振幅在长江口南支向上游逐渐减小,但因杭州湾和长江口北支呈喇叭状,而向上游逐渐增加。计算潮差变化过程和实测值基本一致,4个分潮潮位振幅和位相的计算值与验潮站观测值相比,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结合1996年2-3月长江河口现场观测,考虑了径流的作用,三维数值木匠敢计算域内流场。结果表明,即使在斜压效应不太明显的口门内,流速在垂直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层流速明显大于下层流速;潮流具有不对称性,由于径流的作用,落潮时间明显大于涨潮时间,落潮流大于涨潮流,但在象北支涨潮槽中,涨潮流反而比落潮流大。模拟出的以上结论与观测结论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菲涅耳近似本质上是旁轴近似,当离轴的观察点距离衍射屏非常近时,菲涅耳近似引入的误差通常是不可忽视的。基于围绕坐标原点到场点的距离进行泰勒展开的近似方法,能有效地用于计算宽角度近场衍射,MATLAB仿真给出了清晰直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添加了均流装置的天然气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内的流场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改变载体安装位置对催化器内的压力损失影响很明显.催化器内添加均流装置会增大催化器段的压力损失,但采用合理的均流装置会使催化器内压力损失增加得较小.组合式导流板造成的压力损失对发动机影响很小,均流装置可以显著改善催化器内的流场均匀性.采用合理的导流结构和安装位置可以使压力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8.
电子系统的热扩散性是限制电路小型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地冷却电子元件对维护电路的正常工作和提高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利用有限容积法对五个元件水平放置的电路板组成的矩形封闭空间的流场及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子元件的安装位置对空间的温度分布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等间距安装元件不是最佳方案,非等间距安装可有效降低元件的热负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