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创立了“叙事剧“及其“陌生化效果“即“间离方法“的戏剧理论,强调演员、角色、观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观众要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对戏剧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2.
《暗恋桃花源》是当代台湾话剧史上的先锋之作,在接受西方戏剧现代主义元素的同时,不仅灵活实践了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戏剧尝试,也成功实现了对其的创新和超越。这部戏剧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它丰富了舞台技巧和戏剧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它能够在杂糅的故事拼接中,将主题统一在一个线索之上。  相似文献   

3.
幻觉与间离之间存在着对立、依存、转化等多重关系。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突出的是二间的对立关系,而对依存、转化关系则有意缺省。通过对间离与幻觉之间多重关系的疏理,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理论形成的逻辑理路,它的偏执及有用性等问题将得到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对"史诗剧"的理论观点和舞台实践中的革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布莱希特"陌生化"戏剧理论概述布莱希特给"陌生化"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对象是众所周知的,但同时又把它表现为陌生的。""①对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进行陌生化,首先很简单,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那些不  相似文献   

6.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对“史诗剧”的理论观点和舞台实践中的革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佐临深切感受到中国话剧完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完善,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写意的传统,因此他提出"写意的戏剧观",主张在中国传统的写意戏曲的基础上创造话剧,同时吸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使话剧既能继承民族优秀遗产,又能吸取世界各国戏剧精粹,使之能成为相当完善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借鉴吸收中国戏曲艺术的营养成分.<四川-好人>以寓意剧的形式传达了一个好人究竟能否生存的这一哲理,同时鲜明地体现了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  相似文献   

9.
唐立影 《科技信息》2010,(18):260-260
"抗衡"的情感模式是众多情感模式中的一种,在《名侦探柯南》中对"抗衡"这种情感模式有多方面巧妙的运用,为这部动漫作品增加了戏剧性、戏剧效果与人性的深度,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为这部作品增加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施越 《世界博览》2023,(18):36-39
<正>戏剧是“此时此地”、当下时刻的艺术,德国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说:戏剧不能改变世界,但它可以改变观众。如果观众愿意,它也可以改变世界。一到夏天,意大利就进入了“夏夜户外文化季”——各个城市都开始竞相举办户外文化活动,人们可以一边在星夜下乘凉,一边欣赏文化演出。其中最常见的是露天影院,就像《天堂电影院》里演的那样,将电影投影在建筑物或者幕布上,大家坐在一起欣赏。每个城市的露天影院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戏剧翻译不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受到的关注与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文学翻译研究,主要原因是戏剧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同时它的本质又决定了戏剧是为了舞台表演并且由观众欣赏的表演艺术。将傅雷的"神似"学说引入舞台戏剧翻译,以戏剧的表演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在舞台戏剧翻译过程中,以"神似"学说为指导和评价标准,再现戏剧语言特点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2.
中西传统戏剧的社会功用理论都以"寓教于乐"作为教育意义实现的途径,但在这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者的相异之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强调"娱乐中实现教化",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则强调"快感中获得教益";对"善"的认识和阐解,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出发点和核心内容,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则强调它与社会责任、法律政治和审美活动的统一;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笼统地谈论戏剧教育功能,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一般按戏剧种类分开来谈。  相似文献   

13.
借助拟剧理论能有效分析篮球赛事的前台、后台、剧班、戏剧实现、后台等,提供一个拟剧理论的角度察看篮球运动的社会表演的可能;通过CBA联赛"球鞋事件"的案例分析发现:赛场表演崩溃会导致联赛声誉和合法性面临挑战;球员球场换鞋的不良互动会导致球员印象管理的危机;而印象管理的艺术认为联赛球员应遵循忠诚、纪律、谨慎等防卫性措施和接受观众等的保护性措施来实施印象管理;建议应妥善处理赛事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互利共生,共同维护良好印象,保证群众的正常娱乐生活。  相似文献   

14.
法国17世纪的文学主要是"古典主义"的悲剧,何以难登大雅之堂的莫里哀喜剧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并一跃而成为后世法国戏剧的"经典"?除了莫里哀本身的戏剧天赋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现象呢?本文将从莫里哀所处的时代背景、观众观念以及其莫氏喜剧本身的艺术魅力入手,来探究这一喜剧形式大获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任珉 《科技资讯》2014,(8):230-230
目的论是功能理论的核心理论,它的准则——目的准则也是所有翻译的最高准则。"目的准则"认为一种翻译的行为的目的决定。影视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字幕翻译要迎合目标语的观众的审美文化和审美习惯,使目标语观众真正体验到与源语观众同样的共鸣和感动,从而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向培良在《中国戏剧概评》一书中对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等提出了严苛的批评,认为郭沫若历史剧"教训"色彩浓重、人物塑造机械呆板、脸谱化等.向培良意在以此引进和宣传纯正的戏剧艺术观念,从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两方面正本清源.他的批评意见显然未能真正发挥效用,郭沫若在后来的历史剧创作中一仍其旧并有巨大反响,但这些意见为后人看待历史剧、认知戏剧提供了理性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阮薇 《海峡科学》2012,(9):76-77,80
该文以《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为例,根据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探讨如何将电影字幕中的情感信息有效地传达给观众,使外语观众获得与原语观众尽可能一致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诗讲究“间离效果”,即适当拉开诗作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其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本文对制造这种“间离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概括全面,对诗歌创作和诗歌教学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角色"即一部动画片的表演者,人、动植物或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是表演者。在动画片中,经常见到这些表演者被赋予了人的个性特征,以此变得有生命力、栩栩如生。拟人化风格增强了动画影片的欣赏效果,加深了影片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因此,拟人化成为动画角色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动画角色的拟人化风格分析出发,试图说明这一风格对观众的影响,以此缩短影片与观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假定性”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观念 ,它是对传统的写实性戏剧的反拨 ;作为一种手法 ,它是对写实性戏剧的超越。强调戏剧“假定性”的意义在于通过暗示激发观众的想象与创造。探索戏剧“假定性”与西方现代戏剧中的“假定性”在精神实质上有很大不同。假定不能超越观众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