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王蕾  梁永召 《科技信息》2007,2(5):251-252
在俄罗斯,救世主——弥赛亚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影响面越来越大,以至于这个国家的许多人都具有了这种情结。苏联领袖斯大林就是其中之一。斯大林的弥赛亚思想形成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随着十月革命、二战、社会主义建设这几个历史时期不断向前延伸,最终形成了斯大林独特的弥赛亚意识。这种意识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深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三个代表"思想解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苏联模式窒息了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气勃勃的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毛泽东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邓小平理论初步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真正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斯大林七十五周年诞辰。斯大林是伟大的列宁的事业的继承者。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胜利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保证了苏联人民沿着经济、文化空前高涨和繁荣的道路不断地前进。在他的领导下,苏联人民缔造了无与伦比的武装力量、国防建设,捍卫了苏联的自由与独立。在他的领导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消灭了威胁全世界人类的法西斯主义的黑暗势力,拯救了有被毁灭危险的人类文化,解放了被法西斯残杀奴役的广大的世界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准确把握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社会主义"的含义进行梳理,搞清楚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笔下"社会主义"的含义变化,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马克思本人是在相同意义上使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列宁首次明确地将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这显然是因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需要经历更长久的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客观现实要求在名称上加以强调以突显其长期必要性;斯大林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框架解释,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降低了社会主义的进入标准;受其影响,毛泽东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沿用了斯大林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同志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但是斯大林的名字万古长存。斯大林的名字是一切善良的为和平与幸福而斗争的人们的旗帜,是一切正在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资本主义的奴役的被压迫人民的灯塔。用斯大林思想联合起来的各民族自由人民的兄弟般的团结一致,已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无穷力量的源泉。一年以前,当全体进步人类惊闻斯大林逝世这个沉痛消息的时候,和平的敌人曾经幸灾乐祸地指望由此而挫折我们的意志。然而敌人可耻地破产了.亿万正直人类休戚相共的悲痛心情所产生的不是脆弱,而是新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全世界劳动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列宁斯大林所亲手缔造的伟大苏联的周围,更加高高地举着斯大林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前进,不断地走向新的胜利。一年来的事实令人信服地证明: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在战无不胜的斯大林旗帜下取得了多么重大的成就,并已成为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一掌握群众,就立刻成为物质的力量。斯大林的爱好和平政策,把世界上所有的进步力量都团结起来。由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和胜利的发展,由于苏联一贯坚忍不拔地执行着斯大林的旨在保障各国人民之间持久和平和加强爱好和平各国友好合作的政策,苏联已成为全世界具有最强大吸引力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访苏随感     
苏联人民遵循着斯大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正确道路,把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丽了。我这次参加中国妇女代表团赴苏观礼,亲眼看到苏联飞跃进步的生动具体的事实,更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具有非常预见的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的正确、伟大,和苏联人民卓越的劳动创造性与坚忍不拔的崇高品质。苏联的一事一物,那怕是最细小的,都鼓舞着感动着我,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大家知道,苏联人民的和平劳动,曾因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发动的背信弃义的进攻而中断,并且和平建设遭到极大的破坏。但在反法西斯的伟大卫国战争以历史性的胜利结束以后,苏联便进入新的、经济发展的和平时期。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以忘我的高度自觉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有别于在此前形成的新经济政策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上的高度集中,文化上的高度划一。这一模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模式存在极其严重的弊端,使苏联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危机的边缘,尤其是后来把他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蒙受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病源病根在于斯大林实行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以致他推行的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长期难以纠正,六次错过了自我进行体制内改革的机会,苏共自己培植的高薪特权官僚集团阻碍体制内改革,结果先"左"后右、内外夹攻合葬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只有进行体制内改革,才能冲出"百慕大"危险区、死亡区,取得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差距。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文章客观地指出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过早地推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偏离。建国后,我国基本上照搬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从而迟滞了生产力的发展。文章重点论述了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史上竖起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病源病根在于斯大林实行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以致他推行的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长期难以纠正,六次错过了自我进行体制内改革的机会,苏共自己培植的高薪特权官僚集团阻碍体制内改革,结果先“左”后右、内外夹攻合葬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只有进行体制内改革,才能冲出“百慕大”危险区、死亡区,取得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思想文化模式是"斯大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领袖真理化、学术行政化、权力集中化、政策封闭化和团体边缘化等弊端,但也不乏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理内核,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33年1月,随着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新的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形成。如何对待纳粹势力的崛起?这是当时摆在整个进步人类面前、特别是欧洲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提出了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来遏止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企图。同时战争也催生了新的科技革命的早日来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思想;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跨越“卡夫丁峡谷”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的成功经验等,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人治社会主义,苏联解体是人治社会主义的必然结局.苏联解体给予我们的最大的启迪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普遍而坚定的法律信仰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策略.应当把法律信仰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迅速实现改革中心的转移,将我国改革的重心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并在改革方向、改革策略以及改革手段上做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和批判.这次大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使了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摆脱苏联模式,进行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阶段.中国以苏联为鉴,在"八大"上提出了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系列主张.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纪念日,有关斯大林死亡的真相,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斯大林研究和苏联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悬案。关于斯大林的逝世,存在着许多神奇的传说。而解析斯大林死亡之谜,不仅有助于我们解读斯大林,而且也有助于了解苏联当时的历史真相,了解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发生转折变化的起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解密了许多苏联时期的档案,它促进了近十年来的斯大林学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斯大林时代及其苏联历史的真相,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胡应泉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60-662,666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社会主义也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充满了争议,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本文从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期被人们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典范,而苏共二十大揭露出来的事实,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斯大林的神话,对苏联社会主义的神话.它是人们认识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没有终结,共产党人在各自的国家如何搞社会主义还有待自己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这无疑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20.
苏联模式是建立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社会形态的第一次完整尝试,它的建立曾使苏联社会主义辉煌一时,但也暴露出局限性。本文试图对两种模式社会主义在民族理论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略见一斑,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两种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健康稳步发展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