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氧化氮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秀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22(3):17-22
从一氧化氮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以及与植物激素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一氧化氮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是一种植物体内产生的简单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近年来,水杨酸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最重要、发展最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调控及抗逆诱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6.
植物抗病物质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迎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2):64-67
综合论述了与植物抗病有关的物质及其作用,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NO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植物抗盐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文中综述了近几年来NO对盐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及植物激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齐秀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1(1):74-79
综述了近年来水杨酸对植物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水杨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信号分子之一,已被确认为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水杨酸在植物的抗病、抗低温、抗旱和抗盐等方面,以及对果实成熟、园艺产品保鲜和种子萌发等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在生物趋力避害的反应中,动物以动制胜、植物则以感应求生。胁迫激素以其感应灵敏、遇激而增、量微效显、信息应变之特征,成为植物同环境间信息传递的媒介,使植物得以及时调整代谢,适应环境,逆境求生。 相似文献
11.
使用GC-MS测定兰炭废水中有机物的成分及含量, 然后用兰炭废水中最具代表性的 5 种酚类物质(苯酚、间甲酚、2,3-二甲基苯酚、邻苯二酚和2,6-二甲基苯酚)组成的单酚或混合酚模拟兰炭废水, 在甲醛存在条件下制备酚醛树脂。通过对制备的酚醛树脂进行原位红外表征及热分析表征检测, 从热重分析数据获得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混合酚的交联度更高, 酚醛树脂更稳定。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甲醛法处理兰炭废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强化亚麻籽中主要酚类化合物内源性合成和油相迁移对提升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增加α-亚麻酸生物利用率尤为重要。探究了适度萌动(25℃,24h)联合微波处理(700W,1~5min)对压榨亚麻籽油得率和色泽、脂质构型和结晶熔融性、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亚麻籽中木酚素和游离酚酸的释放及油相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单一萌动处理(24h)后亚麻籽油得率降低了7.39%(P<0.05),而进一步微波处理后油脂得率增加了29.31%(P<0.05),这主要归因于微波处理破坏了亚麻籽中油脂体膜结构完整性,导致膜内中性脂质外溢、融合和胞外渗透。微波处理1~5min过程中,亚麻籽油中以LnLnLn构型存在的C18∶3ω3质量分数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同时总磷脂质量摩尔浓度以及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占比显著增加(P<0.05),但未明显影响油脂的结晶行为和熔融特性。与未处理组相比,微波处理5min降低了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水平,显著改善了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P<0.05),这主要归因于木酚素大分子及其解聚产物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以及游离酚酸香兰素、香草酸和阿魏酸的油相富集。研究阐释了萌动联合微波预处理对亚麻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旨在为亚麻籽油提质制取和亚麻籽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比色分析的朗伯-比尔定律和真空工艺设计,研制成水中挥发酚快速测试管.该测试管具有快速、准确、简便和价格低廉等特点,测定范围0.1~10 mg/L. 相似文献
14.
以间-甲酚为原料,经乙酰化,费赖斯重排等反应,合成文题化合物2-(1-羟基-1,5-二甲基-4-已烯基)-5-甲基苯酚(Ⅰ),2-(1,5-二甲基-1,4-已二烯基)-5-甲基苯酚(Ⅱ)和2-(1,5-二甲基-1,4-已二烯基)-5-甲基苯酚醋酸酯(Ⅲ)。Ⅰ,Ⅱ经元素分析,光谱分析证实其结构。对化合物Ⅲ的光谱数据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分光光谱滴定法考察了以脱氧胆酸做spacer的钳形体1~4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分子钳可识别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非氢原子类型分类、基于非氢原子相对电负性和非氢原子间距离等进行计算得到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为描述子,对16种氟化酚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研究并建立了氟化酚类化合物定量结构与生物毒性关系的5变量模型,其复相关系数(R)为0.914.上述模型对16种氟化酚类化合物毒性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吻合,留一法交互检验的复相关系数(RCV)为0.856.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通过添加外源过氧化氢来探究其对植物生长素信号的影响。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研究拟南芥中各生长素相关蛋白(生长素含量标志蛋白DR5、输入蛋白AUX1、输出蛋白PIN1和PIN2)对过氧化氢的响应。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处理后拟南芥呈植株变小、根变短和不定根数目增多的表型;与对照相比,GUS染色后各生长素相关蛋白的表达下降,这表明过氧化氢对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与运输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过氧化氢处理的基础上,添加抗氧化物质发现植株表型有明显的恢复,GUS染色也表明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均增加;另外,0.0001 ?mol/L的外源IAA也能恢复过氧化氢处理后拟南芥的表型和生长素相关蛋白的表达。综上所述,过氧化氢主要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信号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以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为氯甲基化试剂,使用无水氯化锌作催化剂,在丙酮作溶剂的条件下对酚醛树脂(PF)进行了氯甲基化,制得氯甲基酚醛树脂(CMPF).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为PF∶BCMB∶ZnCl2=1∶4.42∶0.58(质量比),58℃反应6h,可得到氯甲基化程度为65%的CMPF.通过红外光谱法和佛而哈德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