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以《英国外交事务机密件》为依据,详尽论述英波同盟的背景、经过、影响等,使我们对中亚史上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有一全新的体认。英波同盟在中亚产生深远影响,它加速了中亚独立国家沦亡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公元7世纪后期,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占据呼罗珊而传入今中亚南部地区,并由南而北,以战争、商贸和传教士等形式在一千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后,最终普及中亚。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对当地社会、民族及原有化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以塔利班包庇"9.11"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为由,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空袭,并借机进军中亚。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并进军中亚并非仅仅为反击恐怖主义,其战略意图是多方面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军不会轻易撤出中亚,美国在中亚长期驻军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深远的,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更为明显,这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审视阿富汗战争及美国中亚驻军长期化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俄国征服了中亚腹地以后,开始了对土库曼斯坦的征服.英国于19世纪70年代也开始在土库曼斯坦的活动.俄国对土库曼斯坦的征服分两步进行,在武力征服了阿哈尔帖克绿洲之后,用外交手段夺取了莫夫绿洲.英国在土库曼的争夺中处于保守地位.最终,英、俄在牺牲阿富汗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将阿富汗作为缓冲地带,避免了英俄的直接战争.  相似文献   

5.
中亚在苏联解体前作为加盟共和国是苏联的一部分,是苏联的“战略后院”。苏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俄罗斯虽仍视其为“战略后院”,但在该地区的势力有所减弱。美国瞄准时机,渗入中亚。1994年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将中亚四国(除塔吉克斯坦外)纳入“和平伙伴计划”;1997年出台“新中亚战略”,目标是使中亚成为其能源供应基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驻军于中亚。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打算撤出中亚。美国进军中亚的原因是:中亚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能源;为排挤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汉、唐两代,中国势力不同程度地深入中亚地区,该地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量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提高了中亚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汉唐两代,唐文化对中亚的影响远远大于汉,唐朝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对中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王昆 《世界博览》2009,(11):52-55
1939年9月3日,英国人第二次与德国开战。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在中蒙边界地区,也爆发了一场决定性战争,对这场苏联与日本之间影响深远的战争,当时的欧洲人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8.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战后英国成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皮特是英国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本文就这场战争的性质、战略、力量对比和皮特的作用等问题,作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许多国家中,关于新的世界战争的议论多起来了。英国约翰·哈克特上将的假想战争“史”《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书问世后,一些国家陆续发表了不少分析未来战争的著作,英国和日本等国还出版了假想战争小说。这些著作和小说的作者,一般都担任过重要的军职,或是战略、军事问题的研究、评论专家。他们的看法当然会受他们所在的地区和国家、所处的地位和政治思想等的影响,或者带有主观的设想,而某些预言甚  相似文献   

10.
对1899-1902年英布战争的性质,史学界的看法至今不尽一致。总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次战争不论是英国人还是布尔人,都是在南非狭路相逢的殖民势力,他们的战争是为了掠夺殖民地的不义战争,是侵略南非的“帝国主义战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战争对英国人来说,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而对布尔人来说,是正义战争。布尔人同英国人作战是为了本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是民族自卫战争。当前我国史学界就英布战争性质问题的讨论尚无定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倾向于第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11.
舟山亦称定海,位于杭州湾以南的浙江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占领香港,此乃中英关系史上的大事件。但英国对中国领土的最初觊觎目标却并非香港,而是舟山。19世纪40年代,舟山不仅成为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最主要的攻击目标;战后,又长期被英军占领,成为中英两国外交的症结。作为当时世界最强国的英国与中国领土舟山间的关系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2.
英国在普鲁士崛起与德国统一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的形成是英、普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19世纪欧洲国际环境是英、普关系发展的外部原因;均势外交是英、普关系发展的根本原因;相互依赖的经贸关系是英、普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亲密的王室关系是英、普关系发展的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49年4月英国军舰“紫石英”号(Amethyst)误闯我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所属镇江江面引发激烈军事冲突。事后中英在镇江进行多次谈判,镇江军政领导人为我方的主要谈判代表。衰落的大英帝国与强劲崛起的人民武装力量的谈判一波三折。“紫石英”号事件对于中英两国、对于名城镇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开始不稳定。为了保证工业资本在印度的进一步剥削,英国逐步对前期的具体政策进行调整。一方面加强专制权力,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和控制,使殖民地的国家机器进一步集中、强化;另一方面,利用议会"民主"体制,使殖民地国家机器带有了资产阶级民主的某些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英印间的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15.
英联邦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英联邦的建立和发展与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是相伴而行的。在大英帝国瓦解后,英国与自治领、殖民地国家以“平等地位”结成联盟。它是英国顺应历史发展的变化,对殖民政策所做的一次重大调整。对于英国和自治领、殖民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英联邦的产生及发展、英国及英联邦经济政治联系,可以看出英联邦作为一种新的体制在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从英国和德国的比较,分析了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了德国最终超过英国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原因,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德国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与英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作为英美文化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深深地烙上了英美独有的文化印记。本文试图阐述英语作为英美文化的一面镜子,镜像折射了英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以及英美的社会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念、形形色色的社会心态、各自的文化特异现象等。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其棉纺织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傲居世界首位,占有着世界棉业市场大部分的份额。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使英国的优势地位遭到了挑战。当英国忙于争夺欧洲霸权、无暇东顾之时,日本正在逐渐吞噬着其最重要的海外棉业市场之一——中国。整个一战期间,日英在中国棉业市场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汪琳 《科技信息》2009,(30):159-162
Health and safety is an integral feature of work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The consequences of ill-health and danger have an untold impact on workers,on their personal life,on those who enter employment settings,and on the provision of services and goods. In a variety of ways,people attempt to establish minimum standards of danger and hazard to deal with these consequences in their workplace. This essay will firstly review and assess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islation on 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in Britain,and then analyze the recent situation on 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in Britain according to some statistics and examples. Finally,it will conclude that Business will benefit from good management of 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