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另类",是说张扬的电影与"第六代"电影的殊异;所谓"传统",是指张扬电影与中国电影主流形态的契合,符合中国人的电影观念;而对现实的热情和关注,对艺术的真诚,同样是张扬电影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本文对张扬电影的美学分析,就围绕这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谢晋电影创作的泛亚意义,可以"家国"模式、文化"原乡"与离散叙事为切入点加以讨论.<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为代表的家国一体化叙事源自中国电影的传统审美经验,丰富了亚洲同类型电影的美学形态.<最后的贵族>开启了导演的创作转型,在疏离政治宏大叙事的同时,尝试拓展个体经验之外的影像表述.论文以泛亚电影语境中的离散书写为背景,通过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比较阅读,分析<最后的贵族>与亚洲电影"离散"叙事的类型对接,由此凸显谢晋电影的泛亚意义.  相似文献   

3.
希区柯克所创作的"希区柯克式"的类型电影以其独特的模式和特点而流传于世.被人称为"悬念大师".其实这只是对他电影的一种"庸俗"认识,本文试图从他的一部"纯粹电影"——<后窗>中某些鲜明的,带有规律性的特征去探究希区柯克电影的深刻魅力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日本青春电影从最早的"太阳族电影"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日本电影的一支不可小觑的主导力量,它发展丰富了日本青春电影,使其表现的题材方式和艺术特征迈向新的天地.随着日本新锐导演的不断崛起,后青春的表述会更加的全面和多样化,日本后青春电影也必然会走向电影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奇观电影的风行,对国内电影产业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叙事性"不再成为评判电影视觉奇观及其美学价值的唯一标准.随着P2P技术日臻完善,深刻影响了"后经典"时代的影像传播、受众分层及其观看方式.3D电影在挑战观众视觉生理极限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调整,以寻求技术呈现与视听享受的平衡点.由此,技术对电影美学与产业的影响,包括影像制作与媒体传播两方面,电影生态在技术发展进程中不断追求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曾以其艺术的独创性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电影文化的热点人物.如今,"第五代"的"代"意识已经淡化,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也发生重大变化.文章以张氏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为评论对象,通过与张氏早期作品的比较,发现张艺谋电影已远离西方他者,逐渐向民族传统回归.<我的父亲母亲>以其淡雅婉丽的叙事风格,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必须坚持"走出去"战略,通过国际各大电影节、"北京放映"、合拍片等方式让中国电影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扩大中国影片的影响和知名度.同时借鉴美国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当代先锋电影和底层的关系作逻辑和历史的梳理,对"先锋的底层转向"以及"先锋底层转向之后"、中国当代新生代电影"底层泛化"的外部语境、表现及其内在原因和规律等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力图通过建构"泛底层"这个概念,来表述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底层"悖论.  相似文献   

9.
以张艺谋自2002年肇始一直延续至今的"商业大片"和贾樟柯自成风格的"文艺片"为分析蓝本,从历史溯源、创作理念、运作发行等角度对这两种类型电影进行深入的对比,置于中国电影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语境下对之进行重新审视,得出如下结论:一味重视数字技术的包装、金钱的无限堆砌以及眩目耀眼的明星阵容所构成的商业电影和只注重个人感情的宣泄、低成本再配以群众演员的生活化表演的文艺电影都不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通途,"黄金"或"好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只能是两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期有多部实验电影试图运用电影语言和叙事工具来关注中国都市的当代转型及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如果静止和沉思是第五代电影的主旨和准绳,那么"都市一代"的实验电影则以其动态性及其对当代城市生活的瞬息万变的高度知觉为特征.<月蚀>和<苏州河>两片激进的当代性体现在它们对于引入另一种现象学的政治与诗学的坚持.魅影姊妹是过去和当下相复合的人物形象,各自不完整却又相互重叠.她们表现了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以及这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对人的摧残,同时也借助多种方式的感官修复过程来确保社会记忆的持久性.从更宏观的世界影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电影造就了德勒兹所称的"直接的时间影像":它试图重新确立电影中的时间与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影片的视觉风格可以理解为是把现代人的失落感和疑虑调配到黑色电影的语法中来,改装出另一种适用的"方式与格调",再用它对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代中国文化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11.
网络影视剧 冰火两重天 近年来,网络影视剧日益受到资本市场和影视媒体热捧.根据中投顾问近期发布的《中国网络大电影产业报告2016》:2015年国内网络电影共上线622部,相关市场进入"野蛮生长"阶段,2016年全年上线约2500部,远远超过院线电影上映总量(485部).与此同时,网络大电影市场投资规模达5.1亿元,同比增长270%.  相似文献   

12.
"暴力美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由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技巧论形式美学观念.常因镜头过于血腥暴力,给观众带来理解的难度.通过对"暴力美学"形式感的解析.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分析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大逃杀>的主题:对人性的弱点投以最大的同情和悲悯;同时.还极力刻画人性的温存,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从电影独立工作者到国家电影局承认的导演,贾樟柯终于走出"地下"获得了合法的文化身份.这当然可以用"中国电影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豪言一语概括,但当把这段从地下到地上身份转换的经历置于文化研究的视阈下加以放大、解读时,可以看到以贾樟柯等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电影人处于先锋与大众、西方与本土、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尴尬境遇,以及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对好莱坞的战争题材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美国国民对战争的态度都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试图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出发,对冷战后的好莱坞战争电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雨人>("Rain Man")与自闭症 <雨人>无疑是心理学题材电影中的经典.在1988年那个时代便能狂收-亿票房,而且拿下奥斯卡多种奖项,可谓叫好又叫座.而"自闭症"这种精神疾患也正是通过这部电影才为公众所熟悉.  相似文献   

16.
慢下来     
正我期盼已久的一部电影可以在线观看了。周日下午,我早早做完作业,打算看这部电影。我急切地打开电脑,登录电影网站,然后津津有味地看电影。我正看到精彩处,电影画面突然停住了,屏幕上出现一行字"正在缓冲,请耐心等待"。我想赶快接着看电影,用鼠标点了"暂停"按钮,没过一会儿,立刻点"播放"按钮。我这样重复了好几次,电影画面依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电影学的肢解和分离,认为当下的电影研究不光是愧对电影的创作,更是愧对电影学本身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尊严。讨论了电影研究中的真假命题,并对"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电影的本体研究"这2个假命题进行了剖析。认为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应多写些实实在在的文章,在电影的分支、细节、前沿交叉上多做一些实证研究,努力构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术话语场所和批评场所,在电影产业和电影观众之间搭起一座很舒坦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孤岛"电影的产生缘于客观时局与主观人为的合力。中国电影在"孤岛"恶劣环境下短暂繁荣的出现与海派文化的禀赋关联密切。"孤岛"电影继续秉承着上海电影始终深受海派文化商业性深刻影响而蕴含的商业化色彩。"孤岛"电影彰显着上海作为中国进步思想策源地和先进文化中心的影像。饱含海派文化特质的"孤岛"商业电影是其在"孤岛"环境下的生存策略,主要表现在武侠神怪片生存策略、古装片生存策略、时装片生存策略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德烈.列弗维尔为代表的操纵派翻译理论认为,文学系统内赞助制度、诗学和专业人士三方面的约束力,改写了文学作品的面貌。作为社会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电影作品也受到这三方面力量的操控,尤其是引进外国电影时对电影本身的改写。赞助制度内的相关机构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电影类型的选择及翻译的改写以"建构"某种预期的"文化",诗学因素与意识形态紧密结合以强化影片的成功,而专业人士通过语言的力量影响着外国电影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功能对等"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重要翻译原则之一。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基础,从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为出发点,浅析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文电影名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