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气象灾害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抑制作用或破坏作用,并造成一定农业损失的天气(或气候),对农作物的生育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四平市1951—2010年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研究得出,四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低温冷害、霜冻害、干旱和暴雨烘涝、大风、冰雹等,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抑制或破坏作用及生育和产量产生的影响.结论给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合理化建议,为提高我市的粮食产量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
陈文万  邓丽霞  黎洛丝  郑金新  曾思亮 《广东科技》2013,22(8):211+138-211,138
利用龙川1959年建站以来的气象数据分析农业气候条件,研究暴雨洪涝、台风、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发生的规律和农业灾情,探讨气象灾害与农业灾情灰色关联,结果表明,龙川农业气象灾害以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大,其次是旱灾和台风,低温阴雨和寒露风灾害相对较小。以期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切实履行气象造福人民职责,进一步推进龙川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北疆沿天山一带的石河子垦区,是冬、春小麦兼种区,安集海至石河子市沿线一带冬季积雪形成早且稳定,适合种植冬小麦,冬小麦的种植,不但提高了小麦的单产,而且又改善了面粉的品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长期以来一直开展气象和农业气象观测,并为安集海片区各农牧团场的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根据多年观测冬小麦的发育期特点来分析农业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总结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的气象服务要点,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地形地势导致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湖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地形地势导致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霜冻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为了石河子垦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布局,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石河子垦区1954~2017年霜冻地面观测资料,应用线性拟合、Molet小波和Mann Kendall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了石河子垦区初霜、终霜和无霜日数的变化趋势、周期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终霜日以4.97d/10a的趋势提前,初霜日以3.48d/10a的趋势推后,无霜日数以8.76d/10a的趋势延长;无霜日数从1954年的准12年周期逐渐减少到2016年的准9年周期,并在1995年发生了突变。根据石河子垦区霜冻气候特征,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选择合适的地形种植农作物,选用正确预防霜冻方法可以大大减少霜冻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农村是气象工作最广阔的领域,农民是气象服务最广泛的对象,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严重性以及气象为农服务的急迫性.其次,分别以张家界市近10年与30年的气象资料为例,重点描述了其境内的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及特征.最后,从暴雨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以及综合性气象服务3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覃永烈  陆炳记 《广东科技》2013,22(8):212-213
主要对广西省近年来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当地的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带来的诸多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结果显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特点主要为降水量大、时间比较集中、而且影响范围比较大等,这对广西省的各种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对蔬菜以及各种大棚设施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必须要提出一些有效预防农业灾害的对策,从而避免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等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9.
该文收集了南郑县近50年气象灾害记录信息244条,按灾害严重程度,依次对暴雨地质灾害、干旱高温、连阴雨、农业病虫害、低温冻害、大风冰雹、寒潮暴雪等气象灾害情况进行了分述,并根据南郑县地形、气候和行政区划特点,对灾害分5个分布统计。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统计特征与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省农村统计年鉴>1991-2005年有关统计数据,对山东省15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综合灾情进行了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气象灾害总体上呈年均受灾面积大、成灾率高且波动幅度大的特点;各主要气象灾害中,以旱灾年均受灾和成灾面积最大,低温冻害年均受灾和成灾面积最小;但从对种植业总产值的影响来看,又以涝灾影响为最大,其次是风雹,低温冻害与旱灾相对较小.说明仅从受灾或成灾面积不能准确判断某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经济影响,还需要从农作物种植制度、价格等人为因素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影响湖北农业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旱灾涝灾.针对湖北早涝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认为有必要加强水资源保护.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江汉平原洪涝灾害与鄂北岗地干旱的重点研究与防治,特别是对最大可能灾害的预测和风险评估.实施跨流域治理。  相似文献   

12.
宝鸡地区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大风、沙尘暴、雾日、冰雹、暴雨、干旱.采用宝鸡地区10个县站1961~2000年气象灾害资料,综合分析了宝鸡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将宝鸡气象灾害分为多灾区、中灾区和轻灾区等3个区,对各个灾害区进行了环境分析评价,为宝鸡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背景下,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损害.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评估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省气象水文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灾害数据,通过分析气象灾害(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易损性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等指标,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而对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高温灾害苏南地区风险最大,苏北地区风险最小;(2)低温灾害风险在省内从北向南递降,高风险区位于苏北地区,低风险区位于苏南地区;(3)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苏北地区,淮安、宿迁、连云港以及盐城北部属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镇江、泰州和南通北部属于中风险区,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徐州西部,无锡、苏州以及南通东南部;(4)旱灾风险从苏南向苏北递增,最大区域为宿迁、连云港西部及徐州东部,旱灾风险低值区位于苏州、无锡、镇江、泰州及南通北部.风险区划结果能直观反映出气象灾害的区域性差异,且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一致,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全面精准的预报是进行防灾减灾的主体,同时还应采取措施降低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成灾体的易损性以及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汉中科技》2010,(6):59-59,61
论述了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结合汉中气象特点,闸述了气象灾害对汉中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防御和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干旱是气象灾害中最频发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气象干旱是干旱的基础类型,对其适时预测分析有助于当地的灾害预防.根据徐州1960~2005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不同响应时间(年和4季)的徐州地区气象干旱灰色预测模型GM(1,1).将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并预测2006~2020年徐州气象干旱可能发生的年份,结合2006~2010年徐州降水量及无降水日记录对预报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合理可信,2010~2020年间徐州地区干旱可能发生的年份为2015,2017,2020年,此结果可为徐州农业灌溉决策服务和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新型研究课题,目前比较普遍的研究方法是灾害风险等级评估.以甘肃天水食用杏为例,从分析影响杏产量形成的气象因素入手,利用统计学方法和风险原理,构建了"基于杏产量损失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基于不同农业气象灾害类型的灾害风险评估"和"基于不同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和灾害贡献率的灾害风险评估"3种农业气象灾害等级风险评估模型,对1982-2011年30a农业气象灾害对食用杏产量形成影响进行了综合风险评估,灾年(包括小灾、中灾、大灾和特大灾)评估以"基于不同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和灾害贡献率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准确率最高,为90%;"基于杏产量损失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居次,准确率80%,以上2种评估方法评估效果都比较理想,可为多年生果树作物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各个行业都在快速的发展,农业也不例外。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气象灾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分别从我国现阶段农业气象灾害的具体情况、应急性措施、长效性措施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防御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预警能力、实现精准预警以及减少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的迫切需要.以山西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为重点探讨内容,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探讨现阶段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短板,重点提出了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包括强化监测站网建设、构建预警信息化共享平台、提升预警能力和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19.
重视气象灾害的研究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地跨高中低纬度,地形起伏,自然条件复杂,致使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较多、发生频次高、分布地域广、持续时间长,是世界上遭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特别是暴雨洪涝、台风、干旱、大雾、沙尘暴、雷电等,以及因气象  相似文献   

20.
凌少桃  陈雪霞 《科技资讯》2011,(34):133-134
本文通过分析白沙县近50年热带气旋、暴雨、干旱、低温阴雨、高温等主要气象灾害性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白沙县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气温的上升,降水日趋集中,强度增大,使旱涝灾害趋于频繁,从而带来更多的农业灾害,低温对热带作物的冷害威胁在不断降低,同时会影响一部分热带果树的开花抽稍,但高温强辐射的危害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