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慧 《科技信息》2013,(34):89-89
本文研究了物理化学实验"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中产生的含萘环己烷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通过在分馏装置中对废液进行分馏提纯,得到了纯度为97.7%以上的环己烷,回收率达80%以上。并将回收液做了"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的环己烷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蒸馏法提取和膜法浓缩相结合的方法从绿苏汁中提取紫苏醛,整个生产过程不引入任何有毒物质,保证了产品的天然性和安全性.对馏出液采用纳滤和反渗透膜浓缩的方法进行回收提浓,结果表明:3种膜中,NF-1812-50纳滤膜的透过通量远高于TW30-1812-75和TW30-1812-50 2种反渗透膜.操作压力的变化会显著影响NF-1812-50纳滤膜的操作性能,在0.4 MPa的压力下,NF-1812-50膜达到最大的截留率和产品回收率.适宜的浓缩倍数能明显提高膜的截留性能和产品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含银实验废液中银的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TAA溶液回收实验室含银废液中的银,然后使用铜片还原制得银粉,并用佛尔哈德法测定了回收银的纯度.结果表明银的回收率为90.39%,纯度为95.28%.本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含银废液的回收.  相似文献   

4.
中上涂喷漆间现行废稀料回收系统,采用单纯依靠重力流动的废液到达喷漆间回收罐后通过气动隔膜泵的动作将喷漆间回收罐内废液打入调漆间废液罐的回收方式。由于受洗净后稀料的本身特性以及管路的走向及长期使用等诸多因素影响,经常导致废液回收管路的严重堵塞而造成回收装置不能正常使用。为解决回收管路废液黏度增高、常出现干结等情况,采用废液管路回收模式和循环模式切换,可以更大限度地保证回收系统的正常工作和整体提高废液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蒸发法对糠醛废液进行浓缩,所蒸发的二次蒸汽进入水解工段加热玉米芯,浓缩物用于配酸.通过蒸发法处理糠醚废液,可以回收部分热量和废酸,达到污染物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废液排放问题备受关注,各高校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该文结合示范中心物理化学实验项目的开设,设计了一个基于环保理念的本科综合实验项目——实验室废液中五水硫酸铜的回收及热分析.通过此综合实验项目的教学,不仅回收了五水硫酸铜,而且可以使学生巩固已有无机化学知识(沉淀、洗涤、固液分离、浓缩结晶)和分析化学的相...  相似文献   

7.
通过静态吸附和洗脱实验,筛选出XAD-8树脂回收赤霉素废液中的赤霉素;当吸附流速控制在2mL/min,吸附完毕后使用70%乙醇洗脱,赤霉素回收率达90%以上,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后,赤霉素纯度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照像底片的显影和定影废液中,除了含大量卤化银外,还含有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常规处理方法颇为复杂,成本也较高。日本《特许公报》昭56No,33996报道了一种简单经济的处理方法,即在照像废液中,加入二价金属离子,然后蒸馏、浓缩,使原废液成分按固、液、气相形式进行分离与回收。该发明可采用的二价金属离子系钙、  相似文献   

9.
用磁场流化床从电镀废液中直接回收铬和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用含有 Zn粒的磁场流化床 ,直接从电镀废液中回收铬和镍。通过实验确定理想的工艺条件 ,在此操作条件下 ,该床连续运行 2 h,铬和镍的回收率分别为 97.5%和 98.2 % ,纯度均在 97%以上。研究中还分析了影响回收效果的主要因素 ,为回收工业废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硫酸铅回收土霉素发酵废液中草酸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回收率.考察了反应时间、硫酸铅颗粒度、不同无机酸及其不同酸的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方法回收率的影响,优选出了回收草酸以及处理回收的硫酸铅的最佳实验条件.草酸回收率达92%以上.硫酸铅的回收率为94%~97%,回收硫酸铅的使用效果相当于硫酸铅首次使用的效果.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药厂大规模回收草酸.  相似文献   

11.
应用膜技术分离当归浸取液中的阿魏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运用膜分离法从当归水浸取液中分离、纯化有效成分阿魏酸并进行浓缩的新工艺.首先,研究超滤法的可操作性.其次,对比研究超滤法和传统的醇沉法纯化当归水浸取液的处理效果,定量检测阿魏酸的回收率和杂质去除率.最后,为进一步提高阿魏酸浓度,分别选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并考察了操作压力和pH值对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速离心预处理后,超滤当归水提液的渗透通量变化不大,可用于当归水提液的纯化操作;超滤法的回收率和杂质去除率均高于醇沉法,说明新的超滤膜分离法在当归纯化效果方面优于醇沉法;纳滤膜对阿魏酸几乎没有截留效果,反渗透适用于浓缩阿魏酸,提高pH值可以提高截留率,本实验条件下pH=9~10,压力2.5 MPa时反渗透获得最高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反渗透和纳滤膜在铜矿废水处理回用情况,考察并对比了反渗透和纳滤膜的透过液浓度、膜通量、清洗状况以及对废水的浓缩倍数(浓缩液Cu2+浓度)等参数.试验发现,一级反渗透和纳滤的透过液浓度分别为8mg/L和14mg/L,对Cu2+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6.64%和94.19%,二级纳滤浓缩液Cu2+浓度可达到4000mg/L以上,满足Cu2+回收的要求,二级反渗透膜脱盐处理后的产水Cu2+浓度可低至0.2mg/L以下,满足回用水要求.研究表明,将反渗透和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到铜矿废水处理工程中是可行的,具有显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超滤法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用于超波技术处理糖蜜精废液的方法,给出了超滤时间,超波压力差与透过通量的关系,以及酒精废液超滤脱色,有机物去除量的规律,并探讨了超滤法处理糖蜜酒废液过程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蒸汽爆破秸秆木聚糖酶酶解液的超滤脱色和纳滤浓缩的集成膜技术,研究了两支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脱除色素的工艺,测定了膜通量数据并取样检测色值和还原糖含量,得到脱色率和还原糖回收率,优选一支超滤膜用于脱色;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50的纳滤膜浓缩超滤工艺的透过液,提高糖液浓度.集成膜工艺的脱色率达到63.6%(对原料液的色值),总还原糖回收率达到92.1%(对原料液的还原糖),说明超滤和纳滤集成膜技术可以脱除蒸汽爆破秸秆木聚糖酶酶解液内的色素,提高糖液的浓度,并且膜通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陶瓷膜技术过滤粗葛根素溶液,渗透通量为200~350 L.h-1.m-2。采用GH4040型超滤膜处理微滤渗透液,在37℃和1.50 MPa下超滤渗透通量可以达到13.02 L.h-1.m-2,葛根素的截留率约为87%。采用膜技术分离纯化葛根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叙述了UF膜、MF膜、RO膜及PV膜等的性质及其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其中平膜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以及凝胶膜生物反应器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发酵工业、污水处理等部门获得了部分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宋斌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17-17,21
本文总结了渠道混凝土防渗衬砌形式,对混凝土防渗渠道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工程实际运用情况,说明渠道防渗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单一结构向复合结构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工业化陶瓷膜考察了肌苷发酵液在不同浓缩比下的拟稳定通量、粘度及湿固含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将发酵液进、出口调换,可使膜通量提高;分析了水洗方式对肌苷含量及膜通量的影响;探讨了膜的污染机理,提出了有效的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200 nm膜适宜于肌苷发酵液的膜过滤,按流加率4%加入洗水有利于菌体的洗涤,不可逆污染阻力Rf在总阻力中占主要地位,有效的化学清洗方法是:用1%NaOH和0.2%NaClO混合溶液清洗膜40 min后,再以0.5%HNO3溶液清洗5 min,膜通量可迅速恢复.图7,表2,参8.  相似文献   

19.
Fermentation of the pentose sugar xylose to produce ethanol using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would make bioethanol production economically more competitive. Saccharomyce cerevisise, an efficient ethanol producer, cannot utilize xylose because it lacks the ability to convert xylose to its isomer xylulose. In this study, XYLA gene encoding xylose isomerase (XI) from 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MB4T and XKS1 gene encoding xylulokinase (XK) from Pichia stipitis were cloned and functionally coexpressed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F-326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xylose-utilizing strain. The resulting strain S. cerevisiae EF 1014 not only grew on xylose as sole carbon source, but also produced ethanol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Fermentations performed with different xylose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ighest ethanol productivity was 0.11 g/g xylose when xylose concentration was provided at 50 g/L. Under this condition, 28.4% of xylose was consumed and 1.54 g/L xylitol was formed. An increasing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from 30℃ to 37℃ did not improve ethanol yield.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The conventional process for surface water treatment,which consists of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and filtrationcurrently, had been applied inproducingdrinkingwater formany years. Although this process can remove turbidityand bacteria in surface water effectively, only about from20% to 30%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 NOM) can beeliminated. When the purified water is disinfected bychlorination, these NOMs may react with chlorine. As aresult some d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