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了吐鲁番拗陷二叠系-三叠系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特征,并分析了控制烃源岩生烃条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热解分析及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暗色泥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了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特征,并分析了控制烃源岩生烃条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二叠统塔姆齐萨依组暗色泥岩为二叠系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部分层段有机质类型较好,可达到Ⅱ1型。认为二叠系烃源岩已不同程度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依据氢指数(HI)、降解率(PC/TOC)等两个方面的地球化学指标,按照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划分标准,对研究区的山西-太原组烃源层的有机质类型作剖析,进行上古生界烃源岩系统评价。研究认为,本溪组烃源岩主要是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51%,泥岩干酪根母质类型主体属腐殖型干酪根,即Ⅲ型干酪根;太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比较发育,有机质丰度平均81.66%;山西组的泥岩比较发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有机质丰度平均72.66%。本区上古生界干酪根显微组分都以镜质组为主,显示干酪根母质为腐殖型,即Ⅲ型干酪根,热成熟度演化较高,Ro都大于2.5%,Tmax为490℃以上,表明泥岩已达到过成熟阶段,本区暗色泥岩及煤层属中等—好气源岩,此次烃源岩的认识对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一直具有不确定性。为解决这种不确定性提供参考,以盆地南缘地区三叠系暗色泥岩为例,通过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三叠系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到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类型为III型,也有少量II型有机质样品;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演化阶段,凹陷区和冲断带下盘可达到高过成熟演化;因此,三叠系是潜在的烃(特别是气)源岩,这在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值得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以井下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研究和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地区下二叠统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山西组暗色泥岩和煤为二叠系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早二叠系烃源岩已不同程度地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元古界是否发育较好的烃源岩,综合利用野外地质实地考察、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长城系烃源岩野外地质特征和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进行了研究。该套烃源岩主要发育于长城系高山河组顶部,为一套泻湖相暗色泥岩,累计厚度为38.3 m;TOC总体上比较高,达到烃源岩标准的占44.8%,其中差烃源岩、较好烃源岩和好烃源岩所占比例分别是25.9%,15.5%与3.4%;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其次为Ⅱ型干酪根;长城系暗色泥岩奇偶碳数比OEP值介于0.76~1.04之间,最高仅为1.04,Tmax值介于583~601℃.盆地南缘长城系发育较好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具备形成原生油气藏的基本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和长8油层组原油,进行地球化学精细定量分析,研究了长7段暗色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并对长8油层组原油展开精细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与盆地本部长7优质烃源岩具相近似的电性、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长8油层组原油在母源性质、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而与长7段烃源岩有相近似的特征,二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长8原油来自长7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研究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厘定油源性质.通过对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沙海组烃源岩、原油样品分析,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沙海组下段泥岩厚度较大,暗色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75%~6.04%,平均值为3.49%,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o介于0.69%~0....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孙吴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湖相暗色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林场组烃源岩可溶烃含量已达到烃源岩标准,族组分中可溶烃类含量高,饱/芳比值高,有机质类型好;正构烷烃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均反映了烃源岩具有未熟低熟特点;烃源岩有机质具有混合型母质的特点,菌藻类低等生物在成烃母质中含量丰富;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盐度较高的还原弱还原环境,水体存在着化学成分分层,有利于有机质的埋藏保存,可以为孙吴嘉荫盆地的油气生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运用沉积地质特征和沉积地化特征的综合手段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晚石炭世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西部的东道海子凹陷和阜康凹陷为近海的咸化湖沉积,烃源岩主要发育暗色泥岩、沉凝灰岩、泥质灰岩;南部的三台凸起、吉木萨尔凹陷和博格达山前带主要为滨浅海和泻湖沼泽环境,烃源岩主要发育暗色泥岩、沉凝灰岩、灰岩;北部的石钱滩凹陷和五彩湾凹陷主要以海陆过渡相泻湖沼泽沉积为主;中部地区主要河流和陆内湖泊为主,烃源岩主要发育暗色泥岩、炭质泥岩、煤等。  相似文献   

11.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最富油的凹陷之一。通过对贝尔凹陷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发现下白垩统南屯组第一段存在优质烃源岩。该烃源岩为暗色泥岩、泥灰岩、油页岩和含钙泥岩的互层,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生烃潜力大,排烃效率高,是形成大规模油气聚集的物质基础。该层段代表了白垩纪早期的缺氧事件,是贝尔凹陷重要的地层对比标志层。南屯组第一段优质烃源岩范围控制了贝尔凹陷油气的平面分布,优质烃源岩层上下油气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实测地层剖面、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和钻井取心岩样的地球化学资料,总结分析了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的烃源岩发育特征,研究认为:K1l组暗色泥岩发育程度低,单层厚度薄,有机质丰度低但已达成熟阶段;K1n,K1m沉积厚度较K1l薄,暗色泥岩发育程度高,单层厚度厚,有机质丰度高,处于低成熟阶段。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对C1,C2井原油、露头沥青与白垩系烃源岩进行了油源对比分析,认为K1m与K1l烃源岩都发生过油气生成和运移,而K1l烃源岩为目前最现实的烃源岩;结合探井钻探效果分析,认为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应以寻找靠近生烃中心的断裂发育区和构造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中部发育一套暗色泥岩,明确该套暗色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对该区延长组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刻度测井圈定长8暗色泥岩的分布范围,通过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其沉积环境、生烃潜力及成藏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长8暗色泥岩厚度2~10 m,分布广泛,主要形成于相对局限的汇水区,属弱还原陆相淡水环境。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生烃转化率较高,生烃母质以I,II1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生油阶段,总体评价为好烃源岩。研究区长8暗色泥岩具有C_(30)藿烷、C_(30)重排藿烷、重排甾烷丰度高,γ蜡烷丰度低,ααα20R构型C27,C28,C29规则甾烷呈"L"型分布等典型特征,与长7,长9的烃源岩特征差异明显。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延长组下组合岩性油藏的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富黄“新”探区烃源岩生烃潜力以及区内含油层系的石油来源问题,采用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手段 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黄探区长7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I- II1 型为主,有机质成 熟度高,为好烃源岩;长6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I -II2 为主,次为I -II2 型,有机质成熟-高成熟,为中等-好烃源 岩;长4+5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高,有机质类型以III 型为主,次为II2 型,有机质低熟-成熟,为非-差烃源岩。 长4+5、长6 原油性质相近,为陆相淡水湖泊成因的中等成熟油;长4+5、长6 和长7 烃源岩对长4+5 和长6 油藏均有 贡献,但长7 烃源岩贡献最大,长4+5 暗色泥岩的贡献较小。研究区三叠系长7 烃源岩的发现,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7 有限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对指导油田的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展布特征,通过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指标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烃源岩条件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为山西组、太原组和本溪组的煤层及暗色泥岩,其中主力烃源岩为煤层。煤层厚度2. 17~31. 01 m,均值18. 91 m;暗色泥岩厚度16. 93~119. 95 m,均值59. 19 m。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煤的残余有机碳20. 40%~87. 32%,均值62. 15%,暗色泥岩的残余有机碳0. 09%~38. 60%,均值4. 59%;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含有部分Ⅱ型干酪根;受紫金山岩体侵入的影响,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0. 78%~4. 89%,均值1. 23%,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临兴地区生气强度(10. 22~44. 86)×108m3/km2,与邻区神木气田(生气强度(8~33)×108m3/km2)相比,临兴地区的气源条件优于神木气田。平面上,临兴地区内煤层厚度 11 m,生气强度 11×108m3/km2的区域为工业气流井主要分布区,且在烃源岩条件较好的区域,其含气性也较高;纵向上,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与煤层厚度和生气强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表现为随煤层厚度、生气强度增大,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更远。  相似文献   

16.
四棵树凹陷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现实领域,已发现独山子和卡因迪克油田,具有较大资源基础和较好成藏条件。基于岩心和露头暗色泥岩地球化学和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对比乌伦古坳陷,综合评价四棵树凹陷上三叠统烃源岩认为:(1)三叠系为上三叠统黄山街组—郝家沟组,暗色泥岩、砂质泥岩沉积为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中上段(泥岩厚度一般为100~150 m,分布面积3 500 km~2);(2)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值一般为1%~3%),具生烃物质基础;(3)有机质以高等植物输入占明显优势,主要为Ⅱ2—Ⅲ型;(4)热演化程度较高,Ro值大于0.7%的烃源岩分布面积约1 800 km~2,具规模生烃条件;(5)烃源岩埋深大、分布面积广,Ro值大于0.7%且地层厚度大于100 m的烃源岩分布面积约1 400 km~2,具规模资源潜力;(6)下步勘探应聚焦凹陷东侧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高成熟生烃中心区,搜索落实有利圈闭。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四棵树凹陷的资源地位、深化四棵树凹陷成藏认识、明确本区勘探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检、同位素、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暗色泥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烃源岩主要为长91段顶部的李家畔页岩,长92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非油源岩;长9烃源岩主要由粉砂质或含粉砂泥岩组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黏土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3.05%,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型,最高热解峰温平均为450℃,反映烃源岩达到好的级别,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类型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为特征,湖盆水体环境总体以淡水还原条件为主;长9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以生油为主,烃源岩厚度大于10 m地区为长8~长10油藏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英台断陷南部洼陷和北部洼陷已经各有五口井获得高产气流。为了弄清英台断陷烃类气与烃源岩之间的亲缘关系.在确定天然气组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挑选了大量的样品做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本文利用稳定碳同位素这种较为可靠的气源对比方法对英台断陷的烃类气与烃源岩做了气源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两个主要结论:第一个结论是英台断陷南北洼陷的烷烃碳同位素值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南北洼陷的烷烃来自于不同的烃源岩,南部洼陷的烃类气的部分碳同位素发生倒转现象,这应该是不同成因气混合造成的;第二个结论是南部洼陷的气源岩是南部洼陷内发育的暗色泥岩,而北部洼陷的气源岩则是北部洼陷内发育的暗色泥岩。  相似文献   

19.
哈日凹陷下白垩统发育多套湖相暗色泥岩,各组烃源岩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钻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下白垩统各组烃源岩特征,通过开展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可溶有机质组分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和分析,评价了银根组、苏红图组和巴音戈壁组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认为银根组烃源岩属低成熟、偏腐泥型、好烃源岩、苏红图组烃源岩属成熟、腐泥-腐殖混合型、差-中等好烃源岩、巴音戈壁组烃源岩属成熟-高成熟、腐泥-腐殖混合型、中等-好烃源岩,进而分析其生烃潜力,其中银根组生烃潜力最大,其次为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相对较差,预测哈日凹陷下白垩统总油气资源量为1. 13×10~8t.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烃源岩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烃源岩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方法以井下剖面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主,依据有机碳含量分布、有机质类型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对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影响因素,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烃源岩沉积水体的主量元素、古气候及古盐度条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烃源岩层系沉积时气候潮湿,沉积水体的古盐度较淡;半深湖-深湖相带沉积的还原程度强、有机质能被及时埋藏的灰黑色泥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河流-沼泽相带沉积的灰色-绿灰色泥岩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偏差。结论还原程度强、具一定深度水体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有机质能及时沉积、保存下来,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大多高;气候条件相对干燥、大气降水少、陆源碎屑物补充不足或较长时间处于氧化程度较高条件下沉积的碳酸盐岩类岩石.有机质丰度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