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揭示天然臭柏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对沙地环境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对毛乌素沙地图克境内不同演替阶段臭柏的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柏群落演替早期,叶片含水量较高,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降低,演替第Ⅲ阶段到演替第Ⅳ阶段,叶片含水量呈现较迟缓的下降趋势.在演替的进行过程中,臭柏的CHLa、CHLb和CHLa b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演替第Ⅳ阶段达到最低水平,CHLa/b的含量在各阶段间变化不显著.演替第Ⅳ阶段,由于古老的固定沙地上形成较厚的结皮层,土壤变得相对紧密结实,不利于降水的渗入,导致土壤沙化,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叶绿素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2.
陕北黄土高原山杨林的类型和演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
对植被逆行演替的分析有助干当今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建设。凉山州暗针叶林分布较广,是西南林区的最主要森林类型之一。杜鹃-冷杉林逆行演替以林下杜鹃为主的下木层替代乔木层为特点,逐渐向杜鹃灌丛、高山草甸,甚至流石滩逆行演替;箭竹-云杉林或箭竹-冷杉林逆行演替表现为迅速被箭竹或悬钩子、蔷薇等灌丛占据,进而被柳叶菜(Epiobium.sp)替代。因此,在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可详细调查原生植物群落,人为引入接近该地气候演替顶极的种源或种苗,并在改造地内密植,逐惭形成都闭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4.
群落演替的数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对现有的群落演替数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介绍了在研究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和近年来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把中心点——四分面和我们提出的“树冠权重更新面积”(TCWRA)结合起来,运用于野外植被资料的取样。在此基础上,用Markov过程描述了琅琊山森林群落线性和非线性演替,预测了平衡时群落空间各层次林木的组成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琅琊山森林群落在没有外界大的干扰下,麻栎、化香种群将从该群落中消退,发展成以青檀、五角枫、榉树为优势种群的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6.
京密引水渠常见沉水植物的生态位和群落演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总和。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菹草、轮苞轮藻、马来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的竞争与排斥,生态位的分离,导致物种间的协调平衡。引水渠沉水植物群落状况是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常年输水条件下,菹草以时间生态位分离,空间无竞争对手而占据优势;轮苞轮藻以群落的致密絮状结构越冬,优先占领空间生态位;在冬季不输水的条件下,苦草以温度生态位在淤泥、浅水区占优势;马来眼子菜以生长生态位在硬泥质、深水水域占优势。并讨论了生态位理论在水草群落演替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臭柏果实浸泡液萌发抑制作用和种子吸水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生物鉴定结果表明,臭柏果实内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其抑制作用由大到小的配列顺序为果皮98、果皮97、完整种子、种子碎物、种皮碎物、种仁碎物;并且随着贮藏年限和分次浸泡时间延长而降低。臭柏果皮内的抑制物质不仅抑制小麦、白菜、苜蓿种子萌发,而且抑制其幼苗的生长。种子、种皮及种仁磨碎物中抑制物质较少或无,并有促进三种指示植物幼苗生长的作用。种子在室温下自来水浸泡3~4h后完成物理吸水阶段,其含水率达到20.0%;24h后为20.04%,37h后仅为25.77%,因此种皮的构造对水分进入有一定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8.
化石群落的演替是指在外界环境保持稳定或促进之下,由群落内部物件间相互作用而导致该群落内部生物间的相互变化。它也具有平均时间的性质。四川龙门山区白柳坪组Orientospirifer-Neoathyrisina~1)群落的演替过程表明,化石群落的演替过程是可以保存下来的。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地层划分的精度,有利于古环境的恢复和再造,时研究生物进化也很有益处。演替和取代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主要由外界自然条件变更而引起一个群落向另一个群落的更迭。  相似文献   

9.
京密引水渠常见沉水植物折生态位和群落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总和。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菹草、轮苞轮藻、马来肯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的民排斥,生态位的分离,导致物种间的协调平衡。引水渠沉水剖生态的重叠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年输水条件下,菹草以时间生态位分离,空间无竞争对手而占据优势;轮苞轮藻以群落的致密絮状结构越冬,优先占邻空间生态位;在冬季不输水的条件下,苦草以温度生态位在淤  相似文献   

10.
对狮子关库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和结构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过程包括从针叶林阶段,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到顶极常绿阔叶林阶段等6个过程;2)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呈现规律性变化;3)演替主要标志体现在乔木林层优势树种的更替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变动方面。  相似文献   

11.
12.
陕北黄土高原白桦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桦林是黄土区顶极森林群落破坏后的次生林代表之一,共含五个群丛,它们是:白桦—柔毛绣线菊—大披针苔;白桦—胡枝子—大披针苔;白桦—榛子—大披针苔;白桦—沙棘—大披针苔;白桦—胡颓子—大披针苔。它们将全被辽东栎林演替,辽东栎更新的临界光照强度是相对光照强度的3%左右。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12项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县、区为单元计算驱动力指数,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6.5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做出空间分区专题图,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地带油松林的主要类型及其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林系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地带的气候顶极群落,共含11个类型,其中分布普遍的是:油松——多花胡枝子——大披针苔林;油松——柔毛绣线菊——大披针苔林;油松——虎椿子——大披针苔林;油松——胡枝子——大披针苔林;油松——杭子稍——大披针苔林;油松——大披针苔林。它们之间的演替关系和起源比较复杂,非单元和单演替顶极。  相似文献   

15.
羊草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根据1983~1991年获得的羊草草原退化恢复演替过程的野外调查资料,通过对种的重要值、群落的生态多样性和均匀指数的计算分析,研究了在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群落学作用、种的饱和度、层片结构、生产能力以及群落综合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化草原的恢复演替是一种中途演替过程.在封育恢复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不同植物种群作用的交替变化方面.适应地带性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的群落学作用明显增强,构成恢复演替过程中的增强种组.而在过度放牧条件下形成的退化草原群落中占优势的植物种类,群落学作用逐年降低,构成恢复演替过程中的消退种组.另外,有些草原群落伴生植物,其作用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变化不大,构成恒有稳定种组.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组成群落的层片作用也表现出明显的交替变化规律,在围封后的前4~5年,冷蒿等组成的半灌木层片是群落的优势层片,其后,由羊草组成的根茎禾草层片和由大针茅等组成的丛生禾草层片逐步取代了半灌木层片的作用而成为群落的优势层片.此外,在整个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的饱和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基本上保持稳定,草群高度和群落地上生物量则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演替阶段的土壤化学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斌  温远光  刘世荣 《广西科学》2001,8(2):148-151,160
对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主要演替阶段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进展演替,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盐分、全硫、水溶性硫含量和交换性酸度均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壤有机质及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含量也有相同规律,土壤PH值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由此可见,红树植物群落的进展演替能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同时由于群落类型,特别是建群种的不同,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呈现逐渐性和跳跃性的变化特征,而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影响着红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并为红树植物的进展演替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广州地区家兔尸体的腐败过程及尸体上昆虫群落的演替规律, 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室外地表上家兔尸体的腐败过程可以划分为新鲜、肿胀、腐烂、干化4个连续的阶段; 常见昆虫包括3 目、12 科、20 种, 其中双翅目的大头金蝇、绯颜裸金蝇,鞘翅目的大隐翅虫、白腹皮蠹等为优势种。尸体上昆虫群落的演替有明显的时间规律可循。许多昆虫类群的出现时间与尸体腐败阶段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可以为法医科学中推测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陕北黄土高原辽东栎林的类型和演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