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游苔莎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文章分析了游苔莎的性格特征,认为导致她走向悲剧的根源在于她本人性格中的种种弱点.今天研究她的悲剧仍有现实意义,人们可以从她的自我毁灭中吸取教训,以作"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不但没有放弃远东之意,而且还想趁着欧战的机会,伸张它在远东的势力;不但不肯对中日战争袖手旁观,而且还极力延长这战争,削弱日本,逼使它在将来就范。具体地说,这种立场表现于:(一)尽可能的监视日本;(二)在可能范围内继续援华;(三)尤其是不肯放弃禁运的武器,准备在必要时部分或全部实施,以挟制日本。从这方面说来,美国的远东政策是较英国为积极的。可是,由于欧战情势较为紧急,英国随时须美援助,而美目前的海军又不能兼顾两洋,由于国内孤立主义者之反对(?)(?)远东战争漩涡,罗斯福总统的远东政策有时便过度‘慎重’,甚至有(?)(?)(?)’日本的迹象,以及被讥为‘无政策’。在这一点上,美国与英国的比较,实仅五十  相似文献   

3.
简论德国在调停中日战争中的两面性袁成毅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作为法西斯国家的德国从1937年10月到1938年1月三个多月的调停中所持的态度,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它是完全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压迫国民党政府对日投降,这种观点实际上只注意了德国与日...  相似文献   

4.
周薇  李德华 《江西科学》2005,23(4):315-316
液态4He在Tλ=2.17 K时发生相变,由HeⅠ相进入HeⅡ相,表现出"超流"等奇特性质."超流"现象从本质上是一种量子效应--玻色凝聚,可以用玻色凝聚的统计力学理论以及"二流体模型"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中,作家主要借助"江湖”和"侠客”这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意象的荒诞悖立来表现其对现实世界的主观体验.在金庸笔下,世界秩序是错乱的,人类存在是荒谬的,无论是世界秩序的错乱还是人类存在的荒谬,都具有着极强的顽固性和不可抗争性,人们对其只能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田德蓓教授<<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述评>一文中"翻译不是解码的过程"以及将"解码"和"交际"截然对立等观点提出质疑,笔者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所谓"码",即代码,是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规则,而不是语言符号本身;2、解码即是释义,是语际转换以及意义产生的先决条件;3、解码与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对势不两立的概念.翻译过程中的解码是多层次的,除了语言层次上的解码外,还有文化、风格等层次上的解码.  相似文献   

7.
亚洲的崛起     
从量变到质变,亚洲经济迅速崛起;为占据有利地位,大国纷纷调整政策;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同时,争夺主导权的斗争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单独占领日本的有利条件,一手操纵日本的战争赔偿问题。从最初积极,坚决的拆迁赔偿,到逐步减少并宣布停止拆迁赔偿,甚至放弃赔偿,都是为美国的远东战略乃至全球战略服务的。美国赔偿政策的变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凝胶阻滞法从糖化酶高产株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T21部分纯化的蛋白提取液中检测到与糖化酶基因(glaA) 5′cis调控区特异结合的两个蛋白因子,其一的靶DNA定位在glaA翻译起始点(ATG)上游-580~-509及-318~-254bp两个区域,另一蛋白因子的靶DNA定位在-809~-580区域.-580~-509序列含有"TATA"的重复结构,-318~-254序列富含"GC"以及-809~-580序列含有CCAAT的特点暗示此3片段及其所结合的蛋白因子在A.nigerT21 glaA的表达调控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 "的赛珍珠的英译本<水浒传>向西方宣传了中国文化,这已被中国和世界所肯定,她本人也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译者对"吃"字翻译的角度探讨她对原作语意、语境及典故的把握程度,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她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一名翻译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值得读者和译者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中日战争初期,美国政府奉行了一条举棋不定的“中立”政策:一方面,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美国不甘心让日本独占中国,对中国的自卫行动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以牵制日本扩大侵华;另一方面,由于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国内受到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牵制,既不愿意放弃有利可图的对日贸易,在军事上又没有作好对日作战的准备,因而不肯切实采取支持中国抗战、制裁日本侵略的有力行动。  相似文献   

12.
七七事变后,在中国政府多次催促之下,国联决定在布鲁塞尔召开旨在解决中日战争问题的九国公约国会议。文章在探讨该会议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着重叙述西方大国对中日战争问题所持的实际态度,并具体分析中国政府对此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活动以及该策略、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不仅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而且也在敌后战场上发动游击战争,一定程度上牵制、消耗了部分敌军,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的战略认识的偏颇,战术运用的僵化,又不善发动民众进行全民抗战,固守片面抗战路线,加之与中共敌后武装频繁摩擦,实力受损,又遭日军离间、利用,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随着世界格局特别是远东地区形势的急剧变化,美国的对日政策由打击转变为扶植与复兴。体现在日本战争赔偿问题上,就是赔偿方案几经变动,赔偿数额大幅度削减,并且在具体实施中大打折扣,终而使1951年赔偿条件异常宽大的《旧金山和约》得以缔结。  相似文献   

15.
西康建省论     
西康建省始于清末川边藏区的改土归流,民国初年停滞不前,终成于抗战时期的1939年。前后历时30多年,时断时续。在建省过程中,中央与地方以及各地方势力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权力博弈,最终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完成了建省。西康建省,加强了中央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加快了西康社会的转型,巩固了国防。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日本战争责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也是日本战争遗留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右翼分子,企图为历史翻案,拒绝承担侵华战争历史责任。若槻泰雄作为一个具有理性与良知的日本学,针对这股反历史潮流之风,在其名的《日本的战争责任》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应正视历史的责任,战争根源于天皇与天皇制。此言既出,冲击了日本国内出现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使日本民众从更高的理论角度认识那段历史、去认知战争的性质与责任。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战争赔偿与战争认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已经远离我们而去,受害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赔偿或补偿,但受害国的心灵创伤却没有得到愈合。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赔偿少,与战争造成的损害不相称,与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二是缺乏诚意,与德国比相差甚远。面对民间索赔浪潮,日本政府应该通过以国家意志的法律的形式,作统一的明确的战争认罪,争取从对待民间索赔开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兵朝鲜,是在国家工作重心准备向经济建设转移的背景下进行的,准备大规模经济建设是影响中国决策的重要因素。战争各阶段的行动部署,也是围绕着是否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1951年夏,新中国不失时机地执行边打边谈、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永久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交,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是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具体策划的,这一事件符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整体战略,所以得到了日本政府和天皇的默认与支持.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只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内部纷争不断,以致应对日本侵略时软弱无力.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事变之前对日军毫无戒备,事变之后又低估日本的侵略野心而未予有力抵抗.张学良寄希望于国民政府,而国民政府又寄希望于"国联外交",最终使中国失去了东北.但是,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最终把日本带上了走向毁灭的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素有"无灾不成年"之说。抗战爆发后,面对人祸天灾,中国共产党把救济灾民、扶助贫弱作为施政的重要内容。华中抗日根据地各民主政府根据中共中央精神制定出适合各地实情的新民主主义政策的具体行动纲领。在灾害发生时和灾后,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个人诸方面的力量,采取有力的救济措施以解灾民燃眉之急。本文试对华中抗日根据地救灾工作作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