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揭示宝鸡市区近几十年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和规律。方法集成RS与GIS技术,通过对1990,2002,2006,2010和2014年宝鸡市区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计算,研究分析宝鸡市区近20多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结构变化。结果 11990-2014年,耕地面积减少了117.67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05.43km2。2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呈现出3种变化模式:1990-2002年城市空间区域快速扩张,2002-2006年相对稳定,2006-2014年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建设并重发展(其中,2006-2010年扩张快于建设,2010-2014年建设快于扩张)。结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能够揭示城市化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宝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宝鸡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等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小,空间环境紧张,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废"污染严重,生态问题愈来愈突出;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以生态重点工程带动生态城市全面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刘珺 《科技信息》2011,(22):75-75,77
宝鸡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同时,在城市旅游方面,更应运用科学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城市旅游项目的准确规划建设,建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供给,提高宝鸡城市旅游的产业竞争力和行业服务质量,打造宝鸡的城市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阐明吉林省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引入了城市化不平衡指数这一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城市化的地域差异与各地的发展条件是基本相适应的。本文还针对吉林省的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吉林省城市建设应寻求相对均衡,壮大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应与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综合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红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具体表现为综合经济实力低下、中心城市凝聚力低、城市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形地貌的约束等。“红三角”地区应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和特色,确定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有利于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刘方平 《科技信息》2011,(32):I0054-I0054
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本篇文章通过数据和资料分析,指出了在新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是环境污染;二是水资源短缺、利用条件差、浪费严重;三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为了实现新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必须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实现新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包含人口、经济、城市建设、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化综合指标测度体系,运用均方差法和位序规模法则评价2000~2009年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水平及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化演进过程的主导因素正由以人口、经济、城市建设为主的经济力转变为以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为代表的居民对生活水平提高需求的社会力;省内城市化区域差异明显,形成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的两大高水平城市化区域,且各影响因子贡献率相当,鲁西南地区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化的贡献率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但这种不均衡性呈逐年缩小趋势;在空间结构上,各城市城市化水平差距正逐渐缩小,城市系统均衡性逐渐增强,首位城市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态城市理论对我国城市化特点、城市建设中的主要生态问题、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问题均表现出阶段性特点,全国大部分城市几乎出现了类似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城市建设重补偿,缺乏前瞻性.基于上述结果,以石家庄市为例,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保证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我国城市发展质量的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结合莆田市的实际情况,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职能区域建设等方面提出提高莆田城市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为莆田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弊端越发明显.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发展的现状:传统建筑保护不当和过度保护、现代建筑存在千篇一律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筑伦理文化观等;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加强监管建筑伦理道德、确定传统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发展地域性的城市建筑文化等建议.以益阳市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多项措施,以期解决现有城市发展中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我国城市民族问题产生的影响,认为城市化发展既带来了一些新的城市民族问题,也促进了城市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并且,为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也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日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质量。我国城市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城市发展理念偏差、体制性弊端和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城市协调发展;消除体制性障碍,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机制;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转型的有效保障.河南省城市化建设的特征是: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牵动辐射力弱,首位城市作用小.人口基数庞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是其基本制约因素.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背号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作用、实施分域引导等策略可有效提高河南省城市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宗斌 《科技咨询导报》2010,(35):219-220,222
随着芜湖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本研究以新型城市化视角出发,就芜湖城市化规模、产业发展特点、人口内源性转移和外源性增加、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城市文化建设等,对"十二·五"期间芜湖城市化发展进行研究,提出芜湖市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化发展战略,使芜湖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提升芜湖集聚力、辐射力,推动芜湖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宝鸡市近几十年城市化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方法以西部中型城市宝鸡市为例,对该区的1991、2002及2014年Landsat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分类,提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土地利用动态度、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等指标,对宝鸡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1991-2014年宝鸡市耕地面积减少,但减幅减小,从1991-2002年的28.82%放缓到2002-2014年的16.68%;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从1991-2002年的5.80%快速增加到2002-2014年的27.79%。城市扩张所占用的耕地和林地比重最高,且在城市边缘区变化最明显。结论宝鸡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量有直接影响,快速城市化将导致农用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全国城市化过程相对比,在研究年限内宝鸡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发展未出现城市空间扩张相对稳定的时期,经历了从城市空间加速扩张阶段直接过渡到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建设并重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以"宜居城市"清远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刚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评上"宜居城市"的清远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相互关系,发现清远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人居环境越好;反之,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居环境越差.最后,提出了清远在创建"宜居城市"过程中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必将使我国大众体育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的大众体育文化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必然联系,一方面城市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的大众体育文化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的大众体育文化已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势动力,他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为宝鸡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城市旅游规划空间布局要素分析法.结果 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要素相对完整,旅游资源种类较丰富,但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结构不科学,特色不明显,地方优势发挥不足. 结论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应从山水城市个性的体现、地方性旅游文化的强化、旅游通道游客感知度的提高、游憩商业中心(RBD)的打造和工业旅游的利用等方面进行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城市化水平低,滞后于工业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区域的发展,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大城市群,从而引发了诸如水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生态脆弱等社会公害。因此,在城市建设上,要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充实城市经济实力,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适当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引导城市群的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重点阐述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设施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