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控弯管加工过程仿真中的碰撞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自行开发的导管加工仿真系统(TBS)中导管的分段表示,提出了基于仿真指令的碰撞干涉模型和导管扩展OBB树(XOBB)的碰撞检测算法,碰撞干涉模型剔除了加工环境中明显不参与碰撞测试的物体及导管段,实现了导管加工过程仿真中碰撞检测物体对的初级过滤。导管扩展OBB树把变形导管的碰撞检测问题转化为已成形导管段的碰撞检测问题,避免了导管变形所引起的OBB树结点的重新生成。最后,提出了一种三角形求交的代数方法——基于非线性规划的三角形求交算法。 相似文献
2.
虚拟轴机床数控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分析了最新研制的5-UPS-PRPU并联虚拟轴机床机构的特点,建立了虚拟轴机床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得到了并联机构的运动学逆解表达式;介绍了基于三维CAD软件SolidWorks2000,通过OLE接口技术开发虚拟轴机床数控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系统的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开发的仿真系统完全满足了实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4.
数控加工物理仿真关键技术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控加工仿真是CAD/CAM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数控仿真工作主要是几何仿真,几何仿真与真正的实际数控加工还有差距。鉴于几何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出数控加工物理仿真,从而将数控加工仿真技术的研究推进一步,并提出物理仿真具有的功能,即有视觉、听觉、触觉;物理仿真的实现,即建立机床、刀具、夹具、材料、粗糙度和精度、随机性事件的模型库,以力学分析实现力学仿真;指出了物理仿真的难点,进行了物理仿真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6.
7.
基于CFD技术的数控电解加工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解加工中阴极流场设计合理是保证加工正常进行的前提.针对数控展成电解精加工整体叶轮时使用的直线刃阴极流场设计,通过对阴极几何模型的建立,导出了数值模拟时所需要的数值模型.由电解加工过程中电解液运动为湍流状态,确定了采用标准 k-ε模型对稳定加工状态时电解液流道中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流道结构对电解液流动速度的影响,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采用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电解加工中阴极流场设计进行理论指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控超声加工效果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精确地预测数控超声加工效果,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数控超声加工切削率BP、RBF两种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网络结构设计,比较了不同特征参数时网络模型的性能,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RBF网络数据比BP网络数据稳定,性能更优,当RBF网络中分布密度spread取2时,性能最优。说明可以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控超声加工切削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制造周期为目标的虚拟加工技术通过对以真实加工条件为依据的加工过程进行实时动态模拟,检验产品的可制造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针对由两个回转运动构成的新型多功能车铣复合数控机床,应用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ObjectARX,根据机床切削加工的数学模型、插补算法及运动控制原理,研究开发了的加工仿真软件系统,实现了AutoCAD造型与CNC仿真的有机结合,完成高效NC代码驱动的实时加工过程仿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对双刀架车削数控加工程序综合性能检验的目的,提出了加工工艺模型建立、仿真数据生成,以及程序校验策略等双刀架数控车削仿真技术。通过模拟实际机床、刀夹具的装配,用部件单元组合方法构建了仿真工艺系统模型;经对数控程序编译,并经以加工时间为基准的刀具位置数据匹配,生成仿真加工驱动数据;通过由轨迹图、工艺数据表和加工直方图组成的校验文件分析,实现了对数控鳊程正确性和合理性的综合检玲。所有技术方法均通过编程实践检验,证明是实用、可行的,所编数控程序实现了车削加工一次试切成功。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玻璃钢定向器在火箭弹和高温燃气流作用下,呈现出热弹耦合的复杂力学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对某型号玻璃钢定向器进行燃气流场和热弹耦合数值仿真与分析,掌握了燃气流场的分布及对定向器的影响情况,得到了玻璃钢定向器热-结构耦合的各数值结果和热弹特性,了解了物理特性参数变化对定向器热弹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气流对定向器热作用非常强,定向器经热传导从内到外温度呈梯度分布,经5分钟后,管体温度逐渐和周围空气介质温度趋于一致,物理特性参数变化对定向器热弹性能参数值产生一定的影响。本仿真研究为玻璃钢定向器的热性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过程系统仿真中的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过程系统建模与仿真发展的现状,并就目前过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智能化,集成化的需要,阐述了过程系统建模与仿真中的管线与设备分离,算法与数据分离,环境与模型分离的设计思想,最后,给出了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