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口臭是指呼吸时出现的令人不愉快的气体,气体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硫化物,它由多种因素造成,但约90%是来源于口腔内因素。口源性口臭的治疗包括两方面:机械性治疗和化学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绿色"和"低碳"这两个词,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反映了人们的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准确地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需要首先明确"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两个概念.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硫、氯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汞、可吸入颗粒物等对人体有害的排放物;而温室气体则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一些可能使大气温度上升的气体.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     
地球生态问题的关键是大气CO2浓度上升产生温室效应引起的地球温度上升。由此造成地球上一系列生态问题:水循环失调,热循环失常,气循环失常,人和生物生存环境改变。指出影响碳源和碳汇的主要方面.最后提出十个方面明显偏颇的政策要协调。  相似文献   

4.
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是指石材含有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状态下不断地进行核衰变,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及放射性气体。石材的放射性辐射一般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二种,外照射主要是铀系、钍系、锕系衰变子体和钾,以γ射线为主,一般不会造成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内照射则主要是铀系、钍系和锕系在衰变过程中所释放的氧(^222Rn)及其同位素^220Rn和^210Rn,除^222Rn外,其它的半衰期均很短,^222Rn是低层大气中天然放射性气体的主要组分,是造成人体内照射危害的主要物质。因此,在使用天然石材的居室只要保持空气流通,就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热化学法脱硫铵盐回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温度、湿度等参数对热化学法SO2脱除率和铵盐回收率影响规律。从中发现SO2脱除率随温度上升略有提高,并不是气体温度高于54℃时脱除率为零。另外,气体温度低于54℃时,铵盐微粒回收率高达90%以上,高于54℃时铵盐回收率低于10%。解决了常规热化学干法脱硫的一些误解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压缩机是用来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的机械。从能量的观点来看,压缩机是属于将原动机的动力能转变为气体压力能的机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压力能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压缩机在国民经济建设的许多部门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之一。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甚至事故。故障是指压缩机在运行中出现的不正常情况,一经排除压缩机就能恢复正常工作,而事故则是指出现了破坏情况。两者往往是关联的,若碰到故障不及时排除便会造成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7.
湖相碳酸盐岩有机质热演化产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泌阳凹陷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湖相碳酸盐岩的热模拟实验,对有机质演化特征、释放气体组分及含碳气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了以下认识:(1)释放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烷烃类气为主,含有少量烯烃气体,在300~400℃时达到气体释放峰,随温度的升高,C4~C5较重烷烃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随温度的升高释放量增大,主要为碳酸盐分解贡献;(2)含碳气体碳同位素随温度的升高增重,在气体释放峰温度段350℃左右时发生明显“转折”,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变重,结果造成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碳同位素值有较大范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六氟化硫(SF6)气体具有一般电介质不可比拟的绝缘特性和灭弧能力,但SF6气体的密度、湿度和温度三项物理指标是否处于额定范围之内,决定着断路器的安全运行状态。上述指标超标后会使绝缘件表面绝缘强度显著降低,甚至闪络,造成严重事故。因此对SF6气体微水、密度和温度的实时监测,已成为电力系统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从六氟化硫气体湿度、密度和温度目前监测的主要手段及不足、在线监测设备的选型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四通换向阀内泄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泄漏量是衡量四通换向阀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建立了四通换向阀的气体试验中的泄漏模型,并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坟差、气体温度对泄漏量的影响,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个换向阀上,压差的增加会明显地增加泄漏量,而气体温度的上升会使泄漏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矿井封闭火区内气体运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气体传质理论,煤矿井下火区封闭后,火区内生O2和有害气体运移平衡系统破坏,造成封闭火区内的O2浓度减少和CO等有害气体的积聚。当火区内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封闭火区内有害气体浓度逐渐减小,该过程是以气体分子在多孔介质中扩散为主要运移形式的质量传递过程。分析O2、CO通过封闭墙和煤层等多孔介质的扩散机理,并推导了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由公式计算封闭火区内O2降低5%的时间to和封闭火区内CO下降到0.001%的时间t,综合考虑封闭火区内的温度,计算出火区从封闭到启封的参考时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量铁矿-煤球团在空气中还原时料层温度上升规律和气体成分变化情况,得出了球团被加热到挥发分开始激烈析出温度时,挥发分开始燃烧,放出 的热是将球团加热到碳的直接还原开始激烈进行温度时,碳的还原产生的CO气体开始燃烧, 提供球团还原耗热.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高,造成“温室效应”,并引起地球变暖,极地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有些学者通过模拟研究,认为如果CO2排放量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增加2-4℃。如果按照现在CO2的排放速度,50年后全球温度将升高1.5-4.5℃,海平面将上升20-140厘米。  相似文献   

13.
气体钻井过程中,喷嘴处容易产生声速流,且在声速流条件下,伴随着压力间断和喷嘴低温,会导致钻头"冰包",环空压力急剧上升而立管却无法检测的现象,容易造成地面及井下事故.以超临界CO2气体钻井为例对钻头渐缩喷嘴压力、温度、流速变化对声速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体从喷嘴喷出后,压力急剧降低,体积快速膨胀,产生焦耳汤姆逊效应,使得喷嘴出口温度急剧降低,降低幅度取决于气体性质以及上下游压力比;在进行气体钻井设计时,尤其是需要高压力、大排量喷射钻井时,首先要估算井底压力范围,再计算喷嘴上游临界压力,确定钻头上游安全压力带作为水力参数设计的参考标准,控制好井底与钻头上游之间的压力关系,避免声速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动态热传输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电堆的动态热传输模型,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电堆热传输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冷却且反应气体输入流量略大于负载电流所需流量情况下,随负载电流的增大电堆温度快速上升;当电堆电流为常数时,随着提高输入气体的流量,电堆温度由不稳定状态逐渐过渡到稳定状态,且稳定值随之下降;另外,当加入冷却系统后,可以充分保证电堆在较理想的温度下运行.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5.
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过去的100多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我国北方地表温度也已显著变暖。近90年来,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上升了0.5~1.0℃;华北地区建国以来年平均温度上升1.2℃。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出现异常,旱涝和风暴增多。全球变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0里,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8厘米,我国沿海一些地方由于地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甚至达到100厘米以上。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致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量铁矿一煤球团在空气中还原时料层温度上升规律和气体成分变化情况,得出了球团被加热到挥发分开始激烈析出温度时.挥发分开始燃烧,放出的热是将球团加热到碳的直接还原开始激烈进行温度时,碳的还原产生的CO气体开始燃烧,提供球团还原耗热.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温贫氧条件对煤自燃指标气体释放的影响,利用西安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高温氧化燃烧特性测试装置,测试30~500℃过程中煤自燃气体变化规律,通过使用指标气体的增长率分析法,并参考热分析实验温度区间划分准则,得出5个特征温度点,以此作为划分煤样常温至高温不同氧化阶段的依据,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临界温度阶段,干裂-活性-增速温度阶段,增速-燃点温度阶段和燃烧阶段。分析不同阶段的指标气体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O气体在第1阶段增长较为缓慢,在第2,第3阶段增长较为迅速,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当温度超过燃烧温度后,CO气体浓度开始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后由于稳定官能团的断裂,气体浓度有所回升。C_2H_4气体在干裂-活性-增速温度阶段前增长较为缓慢,而后急剧增长,当温度到达燃烧温度时,C_2H_4气体浓度达到顶峰,随后随着温度的上升,气体浓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湿度是指气体中的水、汽含量,其表示方法较多,常用的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等,相互之间可以换算。本文简要阐述了发电机氢气湿度大的危害,对引起氢气湿度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排查,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异常压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是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气层气体压力-温度-比容(p-T-C)状态以及应力的分配机制对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使用R-K-S真实气体方程计算了克拉2气藏气体聚集造成的压力。结果表明,克拉2气藏气体聚集(充注)形成了气藏现今约59.54 MPa的流体压力,占整个地层压力异常的57.12%。气体和岩石压缩系数的巨大差异导致应力分配机制不符合线性关系,而与应力变化范围内的岩石和气体压缩系数积分比有关。计算了喜山中、晚期以来构造应力在克拉2气藏的分配,其中约10.6MPa的剩余压力来源于构造挤压,为不足气藏剩余压力的42.4%。克拉2气藏超压的主要成因为充气作用,其次为构造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地球上绝大多数物质的存在形态同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由低向高的上升,物质可以从固态融化为液态,再蒸发为气态。但是一般物质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之下,可以变成一种既非气体、也非液体,既是气体、也是液体的浑沌状态,科学家称之为“超临界流体”。例如,常温常压下的CO_2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