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证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日本十分重视对智能化产品的研制开发.追溯历史,早在80年代中期,日本就有少量智能化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到90年代初,日本开始将智能化产品的开发列入90年代重点开发的高科技产品领域.1991年,日本在通产省设立“智能制造系统中心”.1992年,日本文部省提出在高等院校开发智能机器的五年计划.所有这一切,都为智能化产品的研制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在60年代经历了年均增长率10%的高速增长期后,70年代初至8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大体保持在4%的“中速增长”。然而,90年代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率只有1%,是战后日本经济表现最差的时期,被称为“十年萧条”。有的日本学者认为,90年代对于日本来说是“失去了的十年”。“一进一退”的根本原因在这“失去了的十年”当中,又以1997、1998年度的经济形势最为严峻,连续两个年度出现了负增长(1997年度的实际增长率是-0.4%,1998年度为-1.9%)。在这以前,日本经济只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出现过负增长,那年实际增长率(除去物价变动的影响)为负,但名义增长率仍为正。因此,就实际增长率而言,1997、1998年度是战后日本第二、  相似文献   

3.
一、产学研合作是日本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 1.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重视产学研合作 20世纪70年代前产学研合作特点:(1)主要由半官的行业组织推动。1955年,由日本政府和财界共同推动成立的民间组织“日本生产性本部”就内设了产学协作委员会。1959年,经济同友会提出设立促进“产学协作中心”。  相似文献   

4.
60年代是美国汽车工业的黄金时代,70年代至80年代初,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不久就超过美国,1989年到1992年期间日本占据了25.5%美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失落感笼罩着高度发达的美国工业界,10余年来,美国汽车工业经历了深刻反思与奋起直追的艰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一直有"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的说法。在中国,受中日政治关系恶化以及两国国民感情恶化等影响,从媒体到学者、官员等也或多或少持此看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对日本经济存在一定的误读,而这些误读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对日政策的判断。"失去了二十年"是一个伪命题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失去了十年"的提法开始见诸报端,到了2010年前后日本经济仍无起色,  相似文献   

6.
焊接自动化和焊接机器人能提供稳定的焊接质量,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因此是近若干年来人类千方百计追求的目标。日本早在70年代就已将点焊机器人引进生产,而弧焊机器人由于其复杂性,在生产中应用要比前者晚得多。然而到了80年代,日本  相似文献   

7.
二次大战后,日本积极发展汽车业作为国家工业的重要支柱。50年代到60年代,政府规定凡是进口汽车都必须缴纳40%以上的关税,这样就大大控制了汽车的进口。到了1978年日本汽车工业获得巨大的发展,日本车具有很大的竞争力,政府这才取消了汽车进口税。1951年日本从外国进口的汽车占日本汽车总数的45%,1954年下降到23%,到了1960年只占1%,而这1%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奔驰”牌豪华型汽车。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海洋遥感技术日益成为国际科技界关注的热点。美国于1978年就发射了海洋卫星;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也已发射了海洋卫星;俄罗斯有  相似文献   

9.
经济实力剧增改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在短短的30多年内,日本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崛起,成了令人生畏的超级经济大国。 1964年,日本以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转机,跻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借助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使国民生产总值一举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大国。70年代,尽管世界经济长期不景气,但日本仍以很强的适应力,克服了两次“石油危机”带来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日本的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近几年日本经济不景气,2002年度的财政预算总额比上年大幅度减少,但科技领域的预算不降反升。日本科学家今年一举夺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至此,日本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仅2000年以来就有4人获奖。照此推算,日本“50年得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真的可能变为现实。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日本人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活大国”计划虽出师不利,但在实力基础上仍追求日子过得更好更科学。日本早在60年代末就成为西方第二经济大国。但是,老百姓总感到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日本的"经济大国"称号不相称,为此,在日本又响起了"生活大国"的口号。1992年,首相的咨询机构-经  相似文献   

12.
曲世忠 《广东科技》2000,(11):11-14
信息技术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几乎触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所有部门,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关键。美国和日本早在80年代初就制定了发展计划,但时至今日,在信息技术领域,日本却被美国远远地抛开了。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发达国家中一直属于暴力犯罪率较低的国家,但是近年来流散在日本社会上的枪支急剧增加,治安状况受到严峻挑战。1994年日本枪支犯案率比上一年增加30%。更令人吃惊的是,多数肇事者竟是平民而非黑社会成员,日本各界为此深感不安。在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黑社会团伙之间经常发生火并、械斗,90%的艳支犯罪都与黑社会有关。1992年,日本制定了严  相似文献   

14.
发展和现状 日本的健康食品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从对物质的需求转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现代医学的治疗体系产生不满,而对健康食品大感兴趣。尽管现有日本法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健康食品的宣传和知识的普及,但1991年健康食品业的增长速度,已达到了14%。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连续数年徘徊在1.2%之间,但与此相比的健康食品则一直保持着2位数的增长速度。就连经济处于最低谷的1995年日本相继发生了皈神大地震、东京沙林毒气事件,健康食品的增长速度也仍维持在6.8%的水平。可见,日本的健康食品业是一个不知“疲软”的特殊行业。  相似文献   

15.
“技术哲学”一词已不是什么首创,早在1877年,德国人E.Kapp就写了《技术哲学纲要》一书。1914年,德国的Z.Schimmer又写了《技术哲学》的专著[1],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日本有了“技术论”的名称,四十年代前后,以相川喜和武谷三男为代表,围绕技术的本质,开展了技术论的论战,并沿续到今天。日本的技术论同西方的技术哲学颇为一  相似文献   

16.
阎海东 《世界博览》2010,(16):35-37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纪录片导演李缨前往日本。90年代初期,李缨开始通过打工等方式自筹资金在日本拍片。李缨于1997年开始拍摄纪录片《靖国神社》,该片于2008年在日本公映前,便遭遇极大波折。  相似文献   

17.
发展和现状日本的健康食品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从对物质的需求转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现代医学的治疗体系产生不满,而对健康食品大感兴趣。尽管现有日本法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健康食品的宣传和知识的普及,但1991年健康食品业的增长速度,已达到了14%。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连续数年徘徊在1-2%之间,但与此  相似文献   

18.
战后的日本经济和战前的情况相比,的确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战后初期,日本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然而战后日本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从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便出现了高速增长.196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1597亿美元,超过西德、英国和法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文章拟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过程,进而探讨其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迈入了老龄化社会。日本为应对老龄化问题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我国规避未来风险有借鉴意义。本文归纳了日本老龄化的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采取的对策,探讨日本的对策对我国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高速的增长。日本仅用近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战后重建和经济恢复的任务,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迎来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教育是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教育对日本经济的腾飞起着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日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应该对我国经济、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