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焕清 《科学通报》1981,26(21):1290-1290
究竟有多少个核子参与π吸收呢?尽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至今仍然有争论。在前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分析静止π吸收后的核子单举能谱的模型。这个模型是基于两核子吸收机制加上末态相互作用。末态相互作用是用一个多重散射展开的办法来处  相似文献   

2.
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纳米级生长台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春明 《科学通报》1994,39(11):980-980
贝氏体相变机制是固态相变领域中争论时间最长、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切变和扩散两大学派对此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所得结果各自不同,观点亦大相径庭.本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Aaronson将蒸汽凝聚或液相凝固成晶体的台阶生长机制引入固态相变,建立了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许多片状相及贝氏体相变的实验现象.迄今,已在许多钢和有色合金的贝氏体中发现了台阶结构,为扩散机制提供了实验依  相似文献   

3.
徐秀知  展永  赵同军 《科学通报》2004,49(11):1040-1045
根据源自链霉菌的钾离子通道(KcsA)的实验结构, 建立了一个三态跳跃模型研究它在打开状态下的通透性, 并且用主方程描述它的动力学特征. 在这一模型中, 离子通道的选择性过滤器在转导过程中主要处于三个态: 一个三离子态和两个两离子态. 由此, 在平衡状态下推出了众所周知的Nernst方 程; 进一步在稳态条件下, 得出了转导电流满足米氏动力学关系(Michaelis-Menten kinetics). 用Nelson提供的参数, 证明了电流-电压关系满足Ohm定律, 并且合理地得出了电流-浓度的关系. 另外, 讨论了钾离子通道达到稳态的特征时间, 说明这一模型的建立对特征时间的研究也是有效的. 为离子通道通透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合理的物理机制, 为进一步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赵仲池 《科学通报》1956,1(11):48-48
从中国科学院和科学出版社几年来的出版物中,反映出在学术上争论和论战很不开展。在社会科学方面,在“历史研究”上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和近代史分期问题等的讨论,在“经济研究”上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基本规律问题等的讨论,都只是近两年来的事,而且这些反映与实际存在着的争论问题以及争论情况相距尚远。至于在自然科学的出版物方面,学术争论的文章就更稀少。我们虽曾出版过一些“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讨论集”、“新细胞学说问题讨论集”,也只是苏联学者文章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21,66(3):264-272
集群迁移是生物应对环境变化展现出的高度有序的集群行为.细菌的种群迁移涉及细胞个体的运动、细胞异质性、空间自组织机制等问题,是定量生物学研究领域重点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数理模型、计算模拟的研究方法结合定量生物学实验研究细菌种群迁移的时空动力学过程,重点关注了集群协调个体行为的空间自组织策略、集群的代谢和生长周期性振荡、集群迁移速度和空间定植的定量关系等问题.本文对细菌种群迁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介绍细菌个体水平的随机运动和趋化运动,细菌种群趋化迁移和群集运动的模式,探讨细菌种群迁移的时空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和定量合成生物学在细菌种群迁移研究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手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余扬政 《科学通报》1993,38(13):1178-1178
超对称局域化后,由于物质多重态与纯引力多重态相互耦合,超对称易于产生自发破缺.我们曾研究了2维和3维整体和定域超对称理论,发现超对称破缺与模型的维数有密切关系.本文构造一个3维 O(N)超引力理论,并利用大 N 展开方法,研究了动力学自发破缺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属银膜生长过程中的分形现象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桂蓬 《科学通报》1993,38(13):1191-1191
1 引言有关用电化学沉积方法进行金属凝聚体生长规律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很大进展.这应归功于 Witten 和 Sander 在1981年提出的受限扩散凝聚(DLA)模型.将这一模型成功地用以解释二维空间金属电化学沉积过程及其形态的早期实验是日本的 Matsu-shita 等在1984年完成的.此后,对这一凝聚态物理中的重要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细致,从生长条件(如:溶液浓度,电场强度)的变化;到生长空间的改变(如:圆形、矩形等);从简单的维数计算到后来的多标度分形动力学模型等,都有了不少突破.1990年 Zhao  相似文献   

8.
量子测量的态关联与波包扁缩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夏姬 《科学通报》1995,40(1):16-16
最近,由于介观物理中部分相干性和量子宇宙学的研究,量子测量理论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新的研究中,人们不再限于无休止的哲学争论,而是从具体的模型出发.逐步逼近现实测量的动力学理论描述.最近,本文作者之一(孙昌璞)在Hepp的量子测量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同时描述经典和宏观仪器导致的波包扁缩的综合模型.然而与原来的Hepp模型及其推广一样.这一模型仍然不能恰如其份地描述测量过程的典型特  相似文献   

9.
资助科学研究的选择有两个层次,一是在有不同能力的研究者中资助对象的选择;二是经费分配中对于学科及领域的选择.前一种选择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法,而后一种选择涉及复杂的学科资助政策问题.如何选择优先资助领域,建立一套完整透明的,能对研究机会进行识别、分析、比较和排序的方法,是科技界讨论的热点.美国从6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探讨,乃至争论,仍没有制定出实用的学科资助政策.近10年来,随着科学发展和国际形势及经济的需要,一般趋向于通过前瞻研究(ResearchForsight)和绩效评估,向有活力和社会影响大的学科领域倾…  相似文献   

10.
翟婉明 《科学通报》2022,(32):3794-3807+3793
长期以来,车辆和轨道一直被分离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加以研究,形成了经典的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体系.现代铁路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导致日益突出的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及其安全问题.因此,需要突破子系统研究框架,从整体大系统角度综合研究车辆-轨道相互作用机制,实现整体系统动力性能最优设计.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应运而生,在吸纳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新型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将车辆子系统与轨道子系统耦合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大系统.本文概要介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形成过程,重点阐述其学术思想、理论模型及其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该理论而形成的车辆与线路动态性能最佳匹配设计原理,最后选取若干典型工程案例,介绍该理论在中国铁路大发展中的应用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切化学反应的本质都是原子或分子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相互结合或分离的过程.化学反应动力学就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用量子力学的语言研究化学反应的细致过程和物理机制的学科,又称为分子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化学的基础学科,它搭起了物理学基本规律和复杂化学过程之间的桥梁,对任何化学过程刨根问底地追问"为什么"的问题最终都将归结到化学反应动力学领域.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侵袭是一个复杂而高度协调的过程,传统的实验技术,如Boyden小室、Transwell小室法大多只能在二维(2D)尺度下研究肿瘤细胞侵袭,并不能反映体内的侵袭微环境以及监测侵袭过程.为得到更为真实可信的侵袭结果,在体外构建一种三维(3D)肿瘤细胞侵袭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微流控技术基础上自行设计和构建肿瘤细胞侵袭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模拟肿瘤细胞的侵袭3D微环境,而且能够监测肿瘤细胞与3D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程监测生化因子对肿瘤细胞侵袭过程的动态影响.为评价该芯片用于研究肿瘤细胞侵袭机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用该芯片模拟乳腺肿瘤细胞(MDA-MB-231)的3D微环境,并全程监测在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梯度诱导下,MDA-MB-231侵袭的全过程.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TNF-α能够诱导MDA-MB-231在3D基质胶中进行定向侵袭,并且发现侵袭到基质胶中的MDA-MB-231会形成具有侵袭突起的顶细胞,顶细胞和柄细胞首尾相连形成线状.该微流控芯片有望为研究肿瘤细胞的侵袭机制和开发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药物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3.
文献[1]曾提出不少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模型以研究生命现象,徐京华与丁达夫首先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制模型图象,这里提出一个不同的复制模型,从非平衡相变的观点进行研究.生化反应的模型及动力学方程是  相似文献   

14.
词汇阅读中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已有的阅读模型和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 初步提出了一个整合了情绪调节作用的词汇阅读模型. 模型包含4个基本假设, 即优势激活区假设、情绪调节假设、注意水平假设和交互作用假设. 模型的现有实验证据来自4个方面: (ⅰ) 阅读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即关于阅读的神经网络的研究); (ⅱ) 情绪对词汇阅读影响的研究; (ⅲ) 注意的两种水平对词汇阅读影响的研究; (ⅳ) 不同注意水平下阅读的情绪调节作用. 上述假设为今后的系统化研究指明了方向, 也是建立更加具体、精细的词汇阅读模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想到采访明凤(下图)是因为她做的课题"小RNA和水稻缺磷的响应机制研究".我尽管是生物学外行,但由于职业的缘故,比较关心生命科学的进展,microRNA这几年很热门,2002年曾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之一.但是好像很少看到国内干这一行的人在这个领域做出有影响的工作,明凤我以前完全不认识,尽管她所在的复旦大学遗传所我有一些相熟的朋友.看到"小RNA"登上了上海启明星项目榜单,我眼睛顿时一亮,于是有了这次访问.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原子物理学家玻尔诞生95周年纪念,我们请曾多次去过玻尔研究所的杨福家同志撰文以志纪念,文章中有两点我们印象深刻:一是“哥本哈根精神”,即平等、自由的讨论,相互紧密的合作和浓厚的学术气氛;二是玻尔与爱因斯坦间既是相互尊敬的好友,又是在学术上持续了好几十年争论的对手这种关系.这两点对我国科学技术领域中进行民主化、现代化建设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21,66(25):3299-3308
利用太阳能光解水生成氢气一直是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利用二氧化钛来实现光催化分解水产氢被广泛研究.但是,由于体系的复杂性,水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光解离反应机制至今仍有很多基本问题尚未得到解释.因此,从微观层面上理解水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光解离机制对于能源化学和光催化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水在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光解离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光催化水解离效率的因素(如表面结构、分子间氢键、光子能量等),并对光催化模型进行了开放性讨论,指出了电荷/能量转移以及电荷载体与吸附质的相互作用在水光解离过程中扮演的关键作用,希望能为开发更高效的光催化剂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正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管道(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处理或操纵微小流体(体积为10~(-9)~10~(-18)L)系统的技术,涉及到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目前,微流控技术在众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期刊载的"微流控与材料"专题介绍了功能软物质材料及其在微流控领域的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高通量材料研究以及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载药缓释微球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曾经有土著人吃俘虏的描写,让人毛骨悚然.然而这种现象到底存不存在呢?经过数十年的激烈争论后,人食人习俗存在的观点,在得到了最新的骨骼分析法的支持后,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早在1967年,人类学家克里斯蒂特纳在一座博物馆的一间密室里,发现了一个旧卡片箱里面有一堆人骨.这些骨骸是属于曾生活在亚利桑那波拉卡瓦尔什的印地安部落的30位成员.他们死了约400年.特纳吃惊地发现,这些死去的男女并不是在部落的争斗中被简单杀死的,他们的骨骼被烧过,并被折断或劈开.特纳花了几个月时间仔细地研究后断言,这些骨骸肯定是人食人筵席上的残物,这些人是被宰杀吃掉的.特纳认为,人食人习俗肯定曾在波拉卡瓦尔什周围地区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0.
赵雪桐  朱华伟  张延平  李寅 《科学通报》2023,(10):1203-1216
类囊体膜由光合色素、脂类和蛋白质组成,是绿色植物、真核藻类与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主要场所.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光合电子传递两个核心过程,前者将光能转化为电子,后者将电子转化为活跃化学能.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特性使得类囊体膜可以被应用于生物光电化学和生物光电催化两种光能利用系统.基于类囊体膜的光能利用系统不仅具有材料可再生和低碳绿色等优势,而且具有比完整光合细胞更高的能量效率.同时,类囊体膜中含有光敏剂叶绿素,并具有光合放氧特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使其可以应用于肿瘤的光动力学治疗.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类囊体膜在这些领域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类囊体膜在这3个领域的应用形式和作用机制,讨论了类囊体膜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