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澄澜  向元珍 《自然杂志》1996,18(6):358-360
厄尼诺事件是发生在东部和中部赤道太平洋的大范围海温异常升高(距平达 0.5℃以上)现象。通常厄尼诺事件每3~7年发生1次,每次持续时间通常9~12  相似文献   

2.
台湾弱震年与江淮洪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80年来台湾地震和大陆汛期降水分布的分析,得出台湾弱震年对应着江淮流域多雨,长江的大涝年均出现在弱震年.  相似文献   

3.
厄尔尼诺事件一直是近几个月来的新闻热点。这一现象,简单说来只是太平洋上层水温的升高,但它造成的影响却是全球性的,lop年下半年出现的气候反常和社会动荡都可归罪于它。有人宣称这次厄尔尼诺是本世纪中最强的一次,它预示会有更大的事件将随同天气变化而发生。那么我们怎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51 ̄1995年有关资料,试图从全球气候变化中最显著的厄尔尼诺现象中寻找一些因子作为洪水预报的特征量。对中东太平洋海温,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最大洪峰流量作一分析,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具体的实用价值的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河流的洪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旱涝与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全国震惊,举世瞩目.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不能不再次想到地震灾害的预防和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6.
望着大片干涸的湖区,在洪湖边种水稻的农民老潘心急如焚。他说.往年这时候,300多平方千米的湖面,湖水大部分都有约一米五深。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4,26(3):151-155
通过对1950~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资料、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资料、环南极海冰变化资料、臭氧变化资料、气候振动和大气环流准两年周期资料的模拟验证,我们发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升高、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增大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在一切细节上有惊人的对应关系.这个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了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事件对应关系的发现和最终确认是一项有历史意义的综合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8.
长江的三次全流域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祥  钟小珍 《科学》1999,51(2):27-31
  相似文献   

9.
张知彬 《科学通报》2001,46(3):197-204
旋鼠(Lemus spp)和田鼠(Microtus spp)种群暴发问题已困扰种群生态学家70余年,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最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与动物种群发生的关系开始引起生态学家的注意,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欧洲的旋鼠和田鼠种暴发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关系。研究发现:1962-1984年,挪威的旅鼠倾向于在南方涛动指数(SOI)高峰值年或次年大发生(P=0.057);D 19885-1931年,法国的田鼠货向于在SOI的高珠前一年大发生(P=0.01);在1946-1993年,芬兰北部的旅鼠倾向于在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大发生(P=0.022),其种群密度高峰期基本对应SOI低谷期(通常是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在1946-1975年,波兰的田鼠倾向在于SOI的高峰期基本对应SOI低谷期(通常是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在1946-1975年,波兰的田鼠倾向在于SOI的高峰值或前一年大发生(P=0.011),也倾向于在SOI的高峰值的一年大发生(P=0.030);挪威的旅鼠与法国的田鼠,以及波兰与芬兰的鼠类种群暴发均有很大同步性。研究认为,与ENSO关联的气候或食物可能是欧洲的旅鼠和田鼠群暴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江淮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淮梅雨建立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以及NOAA提供的全球射出长波辐射和扩展重建海温等资料研究了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 并探讨了该信号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可能机制. 结果表明, 前期中太平洋ENSO(CP-ENSO)事件是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强信号, 该信号具有较好的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和实用性. 当前期冬季2月和春季呈现CP-ENSO暖(冷)位相时, 梅雨建立最有可能偏晚(早). CP-ENSO主要是通过EAP(或JP)遥相关型影响梅雨建立, 其中位于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CP-ENSO暖(冷)位相年, 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晚(早), 赤道附近的中太平洋地区海温产生正(负)异常,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 使得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和印度西南季风建立偏晚(早), 东亚上空大气环流由春到夏的季节性转换因而偏晚(早). 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和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早(晚)是江淮梅雨建立偏早(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全景式地、持续地展现在全国13亿人民面前,这比任何电视剧都让人揪心。这个过程好像把南方受冻地区放进了巨大无比的超大冰箱中,原来绿油油的土地变成了雪白色,原来生机盎然的社会机器被冻僵了。灾害已经过去2个月了,但灾变过程及其十分复杂的后续现象,仍旧值得人们深思和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一心 《世界科学》1989,11(5):9-10
EL NINO(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拉丁美洲西岸附近、海水突然升温的现象。受它的影响,美洲大部地区、特别是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的大气环流异常,产生严重的暴雨和洪涝灾害。大西洋和欧洲西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厄尔尼诺”为“EI Nino”的音译,系西班牙语“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在南美厄尔尼诺、秘鲁沿岸.受来自高纬度冷洋流和涌升流的影响。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太平洋西部明显偏低。每年圣诞节前后.当地海水都会出现季节性的增暖现象.渔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相似文献   

14.
郭维栋  赵红岩 《自然杂志》1998,20(5):285-289
我国汛期旱涝分布受大气系统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增加了预测难度.然而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这一工作又势在必行.针对目前旱涝预测“百家争鸣”的局面,强调这一工作应注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指出应用逻辑简单性原则,深入挖掘影响旱涝的各种因子间更深层的原因,抓影响旱涝过程的主要矛盾,再据此做出预测,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的结构形态变化时都会导致其功能的变化。某些生态系统中的一些要素的存在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就要引起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巨变,从而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同种类的灾害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环境和特征的系统。  相似文献   

16.
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志伟  李建平  何金海  江志红 《科学通报》2006,51(14):1717-1724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7~2003年中国720站夏季(5~8月)逐日降水资料,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进行研究, 定义了一个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 再结合ERA-40再分析资料及1957~2003年南半球和北半球环状模(SAM和NAM)指数时间序列, 分析了异常年的同期和前期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旱转涝年旱期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偏南, 长江流域低层负涡度中心发展伴随着辐散、下沉的加强和水汽输送减弱, 同时南亚高压和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 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少雨; 涝期西太平洋副高北抬, 该地区低层有正涡度发展并伴随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较强, 南亚高压和高空西风急流北抬, 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多. 涝转旱年涝期北方冷空气活跃, 冷暖空气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低层正涡度发展同时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较强, 南亚高压位于高原南侧上空, 长江中下游地区偏涝; 旱期低层有负涡度中心发展伴随着辐散、下沉的加强和水汽输送减弱, 副高异常显著的北跳, 南亚高压向东向北扩展至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转为东风急流所控制, 干旱少雨. 另外, 长江中下游夏季LDFAI与其前期2月份的SAM和NAM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这为长江中下游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现象的预测提供了有参考意义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7.
孔纪名  邱洪志  张引 《自然杂志》2014,36(5):346-351
成品油管道作为一种线性工程,具有孕灾环境复杂、人为干扰多、灾害点多且分散等特点,灾害发育易受到自然条件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受山地灾害治理费用的限制,大量的灾害点不可能都进行防治。管道建设用地为临时征地,这就要求管道治理工程对土地的占用最小,用尽可能小的工程措施达到管道保护的最佳效果。基于以上管道建设独特的工程特征与管道山地灾害的防治要求,建立一套与管道工程环境相适应的山地灾害早期判识、成灾类型确定、预防和治理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多年山地灾害防治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南山区管道建设的实践,形成一整套山区管道山地灾害治理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并成功示范应用于中石化多条成品油管道的建设和运营中,保证了山区成品油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湖泊干涸、渔船搁浅的干旱景象才结束,转眼却是洪水四溢、一片汪洋的洪涝灾害。这便是2011年春夏之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的极端气候现象——旱涝急转。往年,长江中下游在入夏之前进入雨季,流域内地表水量增加,缓慢进入汛期。而在2011年,直到5月末流域内仍未见大范围降雨,长时间干旱导致鄱阳湖、洞庭湖、洪湖等主要湖泊大面积干涸,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等省纷纷缺水告急;进入6月后又风云突变,流域内连续出现4次强降水,多个城市内涝严重、交通受倒”。这种旱涝转变速度与强度远超过正常水平的极端气候事件,不能不令专业工作者们认真思索:它究竟由哪些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9.
电火花的秘密“轰!”保安张汉基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了一跳。他循声望去,院坝里全是玻璃碎渣——一家住户的客厅门窗整体从5层楼飞下。与此同时,还有浓烟不断窜出这套房子。他意识到起火爆炸了,立即拉下电闸.旋即跑上5楼猛力擂门,但无人应答……2008年4月23日上午,  相似文献   

20.
BCC_RegCM 1.0对1991~2005年江淮梅雨季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娅敏  丁一汇 《科学通报》2010,55(6):490-496
采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区域气候模式BCC_RegCM 1.0(RegCM)模拟1991~2005年江淮梅雨季, 得到如下结论: (1) RegCM能较好地模拟出夏季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型; (2) 参照“广义梅雨评定标准”, 计算RegCM的降水和温度得到近15年江淮梅雨的爆发日和结束日, 与观测相比, RegCM能模拟出近15年江淮梅雨的年际变化, 对大部分正常梅雨年模拟较好, 尤其是能模拟出1996, 1998和1999年的强梅雨; (3) 就15年平均状态而言, RegCM模拟得到的入梅日和出梅日分别为6月1日和7月13日, 较采用广义梅雨标准计算的观测值分别提前了12和13 d; 梅雨长度为32 d, 较观测缩短了3 d; 梅雨强度为2.45, 而观测值为3.00. 从而可见, RegCM能较好地描述气候态的江淮梅雨持续期及强度, 但对入梅日和出梅日这两个奇异点的模拟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