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实验用典型的唑类物质苯并三氮唑(BTA)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作为铜的缓蚀剂,在室温下,对模拟海水体系(3%NaCl溶液)对铜的腐蚀作用进行了动电位扫描测定、开路电位测定和交流阻抗测定,实验得出了缓蚀剂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种物质的复配实验.  相似文献   

2.
官润南  陈木青  杨上峰 《科学通报》2020,65(21):2209-2224
金属富勒烯是一类碳笼内部嵌入了金属离子或者金属团簇的富勒烯.当内嵌的金属离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时,金属富勒烯具有顺磁性,而内嵌的金属团簇则形成了特殊的配位场,使得金属富勒烯表现出单分子磁体性质.基于金属富勒烯稳定性高、分子结构易于调控的优点,近年来金属富勒烯在单分子磁体领域崭露头角.自2012年首例内嵌氮化物金属富勒烯单分子磁体被报道以来,金属富勒烯单分子磁体的种类已扩展到内嵌碳化物金属富勒烯、氧化物金属富勒烯、硫化物金属富勒烯、氰化物金属富勒烯和双金属富勒烯等.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金属富勒烯的结构特点,然后详细总结了目前报道的所有金属富勒烯单分子磁体,并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金属富勒烯单分子磁体的性能,讨论了影响金属富勒烯单分子磁体性质的因素,最后对金属富勒烯单分子磁体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锂金属负极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低的电极电势,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不稳定的锂金属负极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和严重的锂枝晶生长问题限制了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认识和理解锂金属负极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组成与结构,并将其与锂金属生长行为建立有效的关联,是解决锂金属负极不稳定问题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锂金属负极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表征技术和调控策略,并介绍了锂金属软包电池的界面研究现状.本文对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金属富勒烯盐C60Mx(M=Sm,Pt,Ni,Rh)的激光烧蚀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中,观察到正负离子通道中有金属富勒烯C2nM与C2n 1M的形成。金属富勒烯的谱峰强度与根据碳原子与金属原子的同位素分布计算所得到的理论谱相一致。证实了金属富勒烯的形成。实验表明金属原子取代了碳笼上的一个碳原子而形成取代型金属富勒烯。同时,在激光烧蚀金属富勒烯盐的负离子通道中观察到奇数碳笼团簇的产生。激光烧蚀产物随激光轰击次数演变的实验表明,金属富勒烯的形成与金属碳化物MC的产生密切相关。在对奇数碳笼团簇结构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对金属富勒烯团簇C2n 1M与C2nM的结构特性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金属富勒烯盐C60Mx(M=Sm,Pt,Ni,Rh)的激光烧蚀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中,观察到正负离子通道中有金属富勒烯C2nM与C2n+1M的形成.金属富勒烯的谱峰强度与根据碳原子与金属原子的同位素分布计算所得到的理论谱相一致,证实了金属富勒烯的形成.实验表明金属原子取代了碳笼上的一个碳原子而形成取代型金属富勒烯.同时,在激光烧蚀金属富勒烯盐的负离子通道中观察到奇数碳笼团簇的产生.激光烧蚀产物随激光轰击次数演变的实验表明,金属富勒烯的形成与金属碳化物MC的产生密切相关.在对奇数碳笼团簇结构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对金属富勒烯团簇C2n+1M与C2nM的结构特性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何国梅  夏海平  贾国成 《科学通报》2004,49(11):1020-1030
“金属苯”是苯环上部分碳原子被过渡金属取代所形成的一系列“金属杂环己三烯”化合物的总称. 关于“金属苯”的合成及其芳香性的研究受到了化学界的极大关注. 本文总结了有关“金属苯”的合成、芳香性、反应性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含各种金属(锇、铱、钌等)的“金属苯”的合成及其反应性的研究工作; 阐述了新近报道的一例新奇的“金属萘”和目前少有的奇异、稳定的“金属苯炔”的合成与结构. 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金属硫蛋白的结构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距离几何算法对金属硫蛋白的半胱氨酸富含区进行了结构预测,并结合同源模块法成功地完成了对猕猴桃金属硫蛋白三级结构的建模。结果表明,植物金属硫蛋白也像哺乳动物金属硫蛋白一样具有独立形成两个金属硫络合族的结构基础,本方法可应用于其他同类蛋白的三级结构建模。  相似文献   

8.
王雅东  光先勇  潘牧 《科学通报》2012,(27):2649-2652
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了TMB0.5(TM=Co,Mo,V)类过渡金属硼化物.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合成的金属硼化物表现出显著的电化学活化行为,其放电容量明显高于单质金属与硼单独放电的容量之和,其中过渡金属实现的放电容量约为其单独放电时的2倍.同时,作为负极应用,该金属硼化物的阳极极化明显降低,与空气电极构成电池后,恒流放电电压平台相对于单质金属提高了100~300mV.表明金属硼化物中过渡金属与硼可以相互活化,从而实现电化学性能的共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金属电负性对喹啉金属络合物光致发光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Tang[1]利用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射材料制备出多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来,有机电致发光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喹啉金属络合物因其最接近实用化而倍受研究人员的关注,用喹啉金属络合物为发射材料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已经达到15000cd/m2[2],寿命达到4000h[3].喹啉金属络合物的基本特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Hamada[2]等研究了配体数对喹啉金属络合物功函数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金属电负性对喹啉金属络合物发射光谱的影响.表1 金属电负性及8羟基喹啉金属络合物光致发光光…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21,66(7):728-738
金属配位型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与有机或无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的低温熔盐.其中,当金属离子与配体具有多齿配位点时,将其称为金属螯合型ILs.目前,金属配位(螯合)型ILs已经被广泛用于气体吸收和有机催化等领域,显示出了优异的性能.本文首先对近年来金属阴离子配位型ILs和金属阳离子螯合型ILs在二氧化碳(CO_2)吸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金属离子、配体和阴离子种类对CO_2吸收性能的影响;其次,总结了金属阴离子配位型ILs、金属阳离子配位型ILs、金属阴阳离子配位型ILs和金属阳离子螯合型ILs催化CO_2化学转化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金属配位(螯合)型ILs催化CO_2与环氧、末端炔烃、炔丙醇等底物的反应性能与机理;最后,阐述了金属配位(螯合)型ILs应用于CO_2吸收与化学转化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1.
任侃 《科学通报》1964,9(5):469-469
徐祖耀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冶金丛书》之一。全书以金属的组织形成和变化的规律为纲,系统地介绍了金属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其对金属性质的影响。本书从祥述金属的结构开始,按单原子金属的  相似文献   

12.
刘志毅 《科学通报》1981,26(16):970-970
非晶态过渡金属超导体的Collver-Hammond曲线,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未被充分解释的问题,获得这条曲线的实验工作是基于研究电子束蒸发薄膜的超导体临界温度而得到的。这些膜有很多是在冷底板上制取的,其中有些在室温下已全部晶化,同时,薄膜样品又给一些物理测量带来了困难,如比热测量,因此获得大块的非晶态过渡金属及其合金是研究非晶态过渡金属的很重要的内容。通常获得大块非晶态样品都采用超高速液相淬火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已经制备出了几个在室温下稳定的非晶态过渡金属合金,亦称金属玻璃,对于金属Mo及其合金只有加入类金属,才有希望得到这种室温稳定的金属玻璃。在此之前,有人制备出了  相似文献   

13.
在金属富勒烯盐C60Mx (M = Sm, Pt, Ni, Rh)的激光烧蚀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中, 观察到正负离子通道中有金属富勒烯C2nM与C2n+1M的形成. 金属富勒烯的谱峰强度与根据碳原子与金属原子的同位素分布计算所得到的理论谱相一致, 证实了金属富勒烯的形成. 实验表明金属原子取代了碳笼上的一个碳原子而形成取代型金属富勒烯. 同时, 在激光烧蚀金属富勒烯盐的负离子通道中观察到奇数碳笼团簇的产生. 激光烧蚀产物随激光轰击次数演变的实验表明, 金属富勒烯的形成与金属碳化物MC的产生密切相关. 在对奇数碳笼团簇结构优化计算的基础上, 对金属富勒烯团簇C2n+1M与C2nM的结构特性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万耀光 《科学通报》1959,4(24):830-830
按照理論計算,金属的强度应該比它实际上的强度高100—1000倍。1952年,有人观察到在特种条件下所生长出来的金属細絲,当直径小到約1微米时,强度差不多接近理論值。不过随后的試驗又指出,这种金属細絲(叫做金属鬍鬚)只有当直径极細的时候才具有高强度,当直径增加到10—20微米时,它的强度便跟实际的金属差不多。因而,要判定能否应用生长金属鬍鬚的条件来生出实际有用的大块金属材料,必須进一步研究金属鬍鬚具有高强度的原因,以及金属鬍鬚强度的尺寸效应的确切情况。金屬鬍鬚的生长为了上述目的,我們就金属鬍鬚的生长和强度进  相似文献   

15.
镓基液态金属由于其良好的流动性以及高导电导热性,在室温范围内展现出许多与固态金属材料不同的性质,也突破了固态金属无法实现的一些瓶颈,在柔性器件、软体机器人等方面展现巨大的应用前景。镓基液态金属的特殊物性与其原子结构、键价关系、电子性质等密切关联。深入理解镓基液态金属的基本结构与物性,对研究和应用液态金属材料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液态金属的微观原子结构着手,综述了研究液态金属基本物性的常用理论和分析方法,并以此剖析了镓基液态金属最引人关注的一些性质,最后对液态金属物性研究及扩展其应用领域的可能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双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金属衍生物的合成和核磁共振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1,26(10):600-600
在前文中,我们曾报道了一系列第四族过渡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芳基衍生物。本文讨论了这些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衍生物的合成和核磁共振谱。由于过渡金属的金属性随周期向下而略有加强,钛、锆、铪金属的电负性依次逐渐变小。这种趋势使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的氯原子的活泼性有所增加,表现在它们对酚的反应活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双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运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和真空薄膜沉积技术制备的宽度和厚度分别为20~250nm和10nm的系列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在不同温度下的磁电阻现象和I-V特性,得出了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的磁电阻和电阻与它的中间部位纳米局部区域的宽度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说明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的中间部位纳米局部区域的电阻与它两端的两个微米尺度的铁磁金属薄膜电极的电阻相比不起绝对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所测得的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的电阻主要来自于它的两个微米尺度的铁磁金属薄膜电极.比较了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和在同样真空薄膜沉积条件下制备的同样厚度的0.2cm×0.8cm的铁磁金属薄膜的磁电阻之间的关系,发现与薄膜相比,纳米点连接样品的磁电阻比例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也就是说我们所测量的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的磁电阻主要来自于纳米点连接样品的中间部位纳米局部区域.可以得出在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中,由于具有很高磁电阻比例的中间部位纳米局部区域的电阻与具有很低磁电阻比例的微米尺度的铁磁金属薄膜电极的电阻相比很小,所以整个铁磁金属薄膜纳米点连接的电子输运行为由样品的微米尺度的铁磁金属薄膜电极的电子输运行为决定,表现为它所呈现的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18.
冯本政 《科学通报》1984,29(3):145-145
冷变形对金属玻璃体性能的影响,目前还研究得不多。Chen发现Pd—Cu—Si金属玻璃体没有加工硬化现象。并且他又指出,经冷变形后,金属玻璃的弹性模量大约降低1%。Barmatz等在研究冷变形对Fe-基玻璃滞弹特性的影响时提出,冷变形明显地增强了金属玻璃体在低温时,声波的衰减和散射。Chen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冷轧后,Pd—Cu—Si玻璃的结构时提出,冷轧后的金属玻璃体没有产生像空穴缺陷一样的结构。为了解金属玻璃体  相似文献   

19.
金属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为绝缘体呢?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家们在研究了铟金属微小粒子时提出了这一问题。他们取出极微小的铟粒子,对金属的导电性能进行了测量。众所周知,金属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很高的导电性(由于在晶格里存在着自由电子)。但测量结果表明,如果铟粒子的直径小于0.1微米,它就可变为绝缘体。  相似文献   

20.
王晨璐  曾梦琪  付磊 《科学通报》2023,(30):3913-3925
液态金属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工程和能源等多个领域.低熔点的性质使液态金属保持金属性质的同时,具有室温流体的特性,这种特性成为了它最迷人的性质.液态金属还拥有许多其他优异的性质,如可变形、可功能化、导电导热及生物安全性,并在多种生物医学应用中拥有巨大潜力.本文首先介绍液态金属的基础结构与理化性质,如低熔点、表面自限制氧化等,这些性质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随后,本文从药物载体、肿瘤治疗、生物成像及医疗器械4个方面简要总结液态金属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从提升液态金属纳米液滴尺寸均一性、深入研究其与生物系统和组织的相互作用、优化封端配体、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穿戴诊疗一体化医疗设备的发展及3D打印等领域,讨论了液态金属在生物医疗应用中未来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