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的资料中我们知道,蜡染这种古老的传统印花防染工艺在贵州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 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艺术,贵州民间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岁时节日、住房的装饰,还是婚丧嫁娶人生仪礼,也不管是民间宗教信仰--祭祖、敬神还是服饰佩戴、织绣花样,各式各样的蜡染工艺织染活动都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冰库的历史至少已有3 000年以上.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的冰库就已颇具规模,当时称之为"凌阴",管理冰库的人则称之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20,(8):24-27
正草木染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是美术与化学相结合的艺术技法,在世界各地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在服装、饰品、室内装饰、巾被行业及工艺美术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印花产品琳琅满目的今天,蜡染印花产品以其特有的魅力、古朴典雅的民间风格、自然优美的特色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方宗熙 《科学通报》1978,23(1):43-43
根据海藻学的记载,海带孢子体是无性的,也就是雌雄同体的,它所产生的孢子大约有一半萌发长成雌配子体,有一半萌发长成雄配子体。性别在配子体中如此分化可能跟遗传有关。欧洲海藻学者Evans曾观察到欧洲产的几个物种的海带雌配子体有一个特别大的染色  相似文献   

6.
四缬天地     
《科学之友》2014,(5):26-27
<正>中国传统的印染"四缬",即今天所说的夹染、蜡染、扎染和蓝印花布。传统四缬沿用的都是染色与阻碍染色的基本印染原理,通过物质手段来控制防染形状,从而获取所需要的花纹。因其原理相似,花纹略有区别,人们往往不易区分。  相似文献   

7.
我国冰库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的冰库就已颇具规模,当时称之为"凌阴",管理冰库的人则称之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这里的"三其凌",即以预用冰数的3倍封藏。西周时期的冰库建造在地表下层,并用砖石、陶片之类砌封,或用火将四壁烧硬,故能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当时的冰库规模已十分可观。1976年,考古人员曾在陕西秦国雍城故址发现一处秦国凌阴,容冰量可达190m~3。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冰库。  相似文献   

8.
中国壁画艺术 中国壁画艺术,是民族绘画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光辉灿烂的历史传统. 根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600年左右的祠堂和庙宇建筑的墙壁上,就已经有了主题鲜明、风貌动人的壁画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的南北各地,制作壁画的风气已经相当流行.  相似文献   

9.
1981年7月,"中国贵州民间工艺品展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展出,以苗族蜡染为主体的图案集<蜡花朵朵>被丹麦国家博物馆作珍品收藏.1982年5月,"中国传统技术展览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安大略科学中心隆重开幕,大厅中央蜡染制作技术最富有艺术性和独创性的一道工序--蜡画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相似文献   

10.
一个精神病医生提出一个理论:距今大约4000年前,木星突然发生大爆炸,一颗巨大的彗星飞出,由此引发一连串天地剧变.这可能吗? 据史载,公元前4年,自东方有"不明星体"向地球靠近.另据《三国志》记载,在中国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阵前时(公元234年),天空中突然出现不明发光星体,其亮度压倒周围一切天体.在古代美洲也有相同的记载."不明星体"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正缂丝是一种古老的丝织技艺,如同是在丝绸上雕刻出来,有镂雕之象,也被称为"刻丝"。缂丝在汉代从西亚传到中国,再从西域传到了宋代并达到缂丝工艺和技艺的顶峰,成为历代皇家御用之物宫廷之作,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炫耀标识。明清时期缂丝制作中心集于苏州,缂丝成品以其制作繁复、缂织精良、朴素高雅、端庄秀丽、慧中秀外、经久耐用,堪称织中之圣。且作品正反如一,与双面  相似文献   

12.
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向郭沫若等人说道:"我相信商朝的存在,因为有乌龟壳."言外之意,对于<尚书>、<禹共>、<皋陶谟>、<尧典>、<史记>、<逸周书>等史籍记载的夏朝是否存在是持怀疑态度的.许多史学家也认为关于夏代的有关记载,基本上是传说,比如说大禹、后羿、夏桀等人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大禹不过是一条"虫",不会有能够治理史前洪水的大禹存在.当然,学术界的有心人对于夏文化、夏王朝是否存在是相信的,但是,他们沉默着.确实记载夏代的史书基本都成书于战国之后,距离夏代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发展已经给全球的粮食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果地球温度升高,人类将面临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关乎人类生存的粮食问题.为此,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大约1400个"种子银行",其中保存着大约6000万个种子样本.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炮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医用药特点.有关炮制药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但是古代对炮制工艺的记载文字简短,使复原传统技艺、实现"遵古炮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古代炮制药物的考古发现将为中药炮制的起源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证.西汉海昏侯墓园主墓(M1)中出土了由木质漆盒盛装的样品,通过核磁及三维重建、显微分析,发现该样品是由外部辅料层和内部植物层构成.结合显微特征、质谱分析,推测该样品中为玄参科地黄属Rehmannia植物的根,且可能经过了热水等处理.《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具有"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等功效,这与古代文史资料记载墓主生前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相符.样品的辅料层内含有淀粉粒与蔗糖,这可能与炮制"矫味矫臭、利于服用"的作用有关. M1木质漆盒内遗存样品是迄今报道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中药辅料炮制品,其发现和鉴定为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药物炮制与应用历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大约在宋代,古人已经发现磁力可以“隔碍相通”。张君彦在《云笈七签》中说“磁石吸铁,间隔潜应”,是指铁对磁有“磁屏”作用。清朝刘继庄在《广阳杂记》中记载一件事:刘家父子用铁可阻隔磁石对铁的吸力。有人说这是我国最早发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居住着17个少数民族,有苗族、瑶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彝族等,他们世代繁衍生息于斯,创造了斑斓多彩的民族艺术瑰宝,尤以刺绣、蜡染、银饰闻名于世,堪称贵州"三宝".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缂丝,可能很多朋友和小编一样,是从之前热播的《国家宝藏》中,由上海博物馆选送的国宝——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莲塘乳鸭图》了解的。缂丝这种既华丽又典雅、既精致又神秘的古老丝织工艺,因独特的美学表达,被世人称为雕刻在丝绸上的艺术。历经沧桑,缂丝秀美如初,成为中国丝织历史上的工艺精华。穿梭千年,缂丝工艺历经兴盛,也曾濒于灭绝,新  相似文献   

18.
正岚县面塑广泛根植于民间,是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手工艺品。在岚县的大小村落,每逢佳节和人生仪礼,都会展示面塑,它是岚县人生活智慧的体现。历史久远底蕴深厚面塑,即用面粉制作的各色物品造像,诸如动物、植物、人物等。面塑由事先已经染色的面团巧妙组合而成,捏制中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等多种技法。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面塑艺术发展到现代,已经遍  相似文献   

19.
王壮凌 《科学之友》2007,(11A):31-31
我国冰库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的冰库就已颇具规模,当时称之为“凌阴”,管理冰库的人则称之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这里的“三其凌”,即以预用冰数的3倍封藏。西周时期的冰库建造在地表下层,并用砖石、陶片之类砌封,或用火将四壁烧硬,故能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当时的冰库规模已十分可观。1976年,考古人员曾在陕西秦国雍城故址发现一处秦国凌阴,容冰量可达190m^3。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冰库。  相似文献   

20.
食醋行业的课税及其组织机构是随着食醋的发展而产生的. 远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公室制醋作坊",那时国家设有"醯人"的专门机构,管理着食醋的生产与分配.因为"公室制醋作坊"属于自产自食,没有商业往来,所以当时还不存在课税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