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元10世纪的《医心方》一书中记载了《金匮录》里的"七禽食方"。这一方子是将《神农本草经·上品》中也提到的7种植物研磨成粉再加上优质的红枣和桂皮,据称服用后对健康大有裨益。文章就七禽食方做了初步调查。北魏《齐民要术》(约530)中引用了《神仙服食经》中的"七禽方";南朝《本草集注》中引用了"服食七禽散"。此外,在公元4世纪的《抱朴子·仙药篇》中有关菊华水的传说与《金匮录》佚文极其相似,所以据说葛洪所参考的《金匮绿囊》、《金匮绿秩》很有可能就是《金匮录》。由此可以推断七禽食方最晚出现在葛洪在世的公元4世纪前半期。《金匮录》旧题为京里先生所撰。因"甪"字抄写时容易讹为"亰",此书有可能是假托甪里先生的一部道书。  相似文献   

2.
正怡红院是《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也是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红楼梦》的核心人物、别号"绛洞花主、怡红公子",宝钗称之"无事忙、富贵闲人"的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是《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也是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红楼梦》的核心人物、别号"绛洞花主、怡红公子",宝钗称之"无事忙、富贵闲人"的贾宝玉的住所。《红楼梦》里描述怡红院原文: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  相似文献   

3.
企鹅被介绍到中国是在19世纪上半叶,而"企鹅"一词出现在1854年,当年《遐迩贯珍》中有一篇未署名的科学专论《生物总论》,这是最早使用"企鹅"一词的汉语文献。此后,理雅各在《智环启蒙塾课初步》(1856)中也使用了该词。  相似文献   

4.
1607年汉译《几何原本》(前六卷)的问世开启了东西方数学交流的新纪元。《几何原本》是西方公理化数学的典范,而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则完全是一种陌生的"异域文化"。为了帮助中国学者理解《几何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利玛窦写下一篇长长的"导言"《译几何原本引》。在"导言"中,利玛窦阐明"几何之理"有助于"明达物理","几何之用"可为国家建功立业,"几何之学"更关乎社稷安危。在"导言"中,利玛窦充满深情地讲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其业师"丁先生"的感人故事,从而唤起了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对《几何原本》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地球"一词最早见于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全图》(1600)。这幅图原版已失传,但摹本收录于冯应京的《月令广义》。通过摹本可探得原图的一些信息,"地球"一词在图中的出现便是其中之一。后来该词经在华传教士的沿用而得以推广,还传到了日本。"地球"并非如王力所认为的是魏源在《海国图志》(1852)中创造的新词。  相似文献   

6.
汉初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指导思想既有"黄老之学",也有发挥重要作用的儒家静心修身的生命哲学思想。本文利用出土文献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与帛书《二三子》中的解卦释义,探寻汉初《周易》思想中《艮》卦卦爻辞释义,发现汉初儒家生命哲学的根本特质是追求心境层面的静止,从而达到"动静不失其时"的生命状态。结合其中《否》卦与《大有》卦的卦爻辞与《易传》中的新释义,求得"顺天休命"是汉初儒家生命哲学的行为模式。"闲有家"是使个体生命溶于社会的历程。"休"与"闲"的概念源发于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哲学思维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过程,亦是汉初生命哲学核心价值及其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ISBN 978-7-100-10798-3 45.00元一本破解千年谜题的新作一把打开转注大门的钥匙本书以《周易》"变易"思想为指导,以战国墨子、荀子、唐代孔颖达"旧形改变"为理论基础,以西汉杨雄"转语"理论中的"形转"为方法论,系统梳理了《说文》《玉篇》《广韵》《集韵》《类篇》《甲骨文字典》《战国古文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所载汉字的形音义材料,考  相似文献   

8.
ISBN 978-7-100-10798-3 45.00元一本破解千年谜题的新作一把打开转注大门的钥匙本书以《周易》"变易"思想为指导,以战国墨子、荀子、唐代孔颖达"旧形改变"为理论基础,以西汉杨雄"转语"理论中的"形转"为方法论,系统梳理了《说文》《玉篇》《广韵》《集韵》《类篇》《甲骨文字典》《战国古文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所载汉字的形音义材料,考  相似文献   

9.
<正>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于2015年荣获雨果奖,随后,他的作品便成了炙手可热的电影改编"香饽饽",《流浪地球》被不少网友寄望为"国产科幻大片的突破之作"。"那是一座金属的高山,在我们面前赫然耸立,占据了半个天空,同它相比,西边的太行山脉如同一串小土丘。"刘慈欣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这样描写着掌握人类命脉的"行星发动机"。  相似文献   

10.
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慕维廉所著《地理全志》(1853~1854)是最早向中国介绍近代地质学的著作。文章通过史料比对分析,认为《地理全志》下编"地质论"译自米尔纳《自然地理图集》(1850)、里德《自然地理纲要》(1850)以及萨默维尔《自然地理学》(1851),纠正和补充了伟烈亚力《来华新教传教士及其著作》一书对《地理全志》的说明。同时,尝试分析该书中地质学名词、术语的使用及其对后来译著的影响,考察其三个版本(1853、1880、1883)的异同及流传,并结合时代背景,认为"地理"概念认识上的变化及晚清西学东渐大环境的影响是慕维廉修改《地理全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周易时论合编图象几表》中,方孔炤(1591—1655年)记载他对《崇祯历书》"故约其概",使后人误认为"《崇祯历书》约"是《崇祯历书》的约略或概要。研究发现它大量引用或改写王英明《重刻历体略》内容,与《崇祯历书》无关。王英明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撰《历体略》,两年后病逝。崇祯十二年(1639年)次子王□初刊《历体略》。顺治三年(1646年)汲古阁重刻时,增订的补注中提到《崇祯历书》,因而误导方孔炤,误认他采用的《重刻历体略》内容来自《崇祯历书》的概要,而名为"《崇祯历书》约"。基于此一发现,我们得重新评估方孔炤对西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青春吐芳华     
正惊蛰一过,万物启芳华,竞相斗艳的花季来了。如果将人的一生分为四季,那在《红楼梦》中,宝黛钗们的年纪可谓正值生命的春天,整部作品即一所"青春的大观园"。本期杂志以《红楼梦》中的植物为引子,通过大观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的自然属性,看曹雪芹如何以植物来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白先勇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有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斯蒂格勒关于技术的哲学考察中,记忆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在其思想体系中,记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意蕴之外,更是贯穿在技术与时间内在关联中的一条主线。在其三卷本的《技术与时间》中,每卷都有关于记忆的研究,且表述多元。在第一卷《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中,有"裂变的记忆""技术化就是丧失记忆""内在环境就是社会化的记忆"等;在第二卷《技术与时间2.迷失方向》中,有"第三记忆""记忆工业化""公正的记忆""作为记忆的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科技史界不少人认为汉代王充《论衡》中"司南之杓"是磁性指向仪。近年来,孙机先生据宋残本《论衡》中"司南之杓"的"杓"字写为"酌",从而训诂"司南"为指南车,并对前者观点加以抨击。文章指出宋残本《论衡》中"酌"为错字,孙机的训诂不成立。"司南"为磁性指向仪之说未为撼动。  相似文献   

15.
<正>霍比特人真的存在过吗?在看过《魔戒》和《霍比特人》的人们中,很多人对影片中的形色各异的"霍比特小矮人"一定印象深刻,那"霍比特小矮人"有没有可能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真实存在呢?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进化动物学家林德尔·布朗厄姆和马塞尔·卡尔迪洛在2007年4月出版的《生物学通讯》上发表文章说,电影中出现的"霍比特人",也许是原始人类的一支,由于进化压力才演变成矮小体型。也就是说,影片中的小矮人在人类进化史上可能确实存在过。"小矮人"真实存在过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对西学东渐兴起之前中国的典籍中是否已出现了"科学"这一术语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汉语大词典》"科学"词条中的,以及个别学者著文指出的有关南宋陈亮已在文章中使用过"科學"一词之说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7.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一书不仅能作为人文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而且亦可为考探古代自然博物知识提供丰富资料。通过图文互考、因声求义、志录佐证等方法,结合观察实践,文章考释了《志禽》、《志兽》二章中记载的"白鹦鹉"、"乌凤"、"翻毛鸡"、"水雀"、"猿"、"土麝"、"火狸"、"懒妇"、"石鼠"、"香鼠"、"山獭"11则与鸟兽名称有关的俗语词。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不该再执迷于"出刊两年内引用率"的所谓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要想对世界科研有所贡献的话,现在是中国提出一套新的"科研贡献因子"的时候了。六年前,《自然》杂志发表一篇报道《Begley and Ellis 2012》(以下简称BE文),宣称89%的肿瘤生物学研究不可重复,53篇中只有6篇可  相似文献   

19.
正看到"风化"两字,很容易想到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下逐渐破碎、分解的过程。这一理解是不错的。"风化"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地理学名词》《土壤学名词》《地质学名词》中都收了"风化作用"。《地质学名词》无定义。《地理学名词》中的定义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氧、二氧化碳、水和生物等  相似文献   

20.
间质组织     
正2018年3月27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人体组织中一种新的间质组织结构及其分布》的论文,随即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闻分别发布题为《间质: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和《新发现人体最大器官》的头条新闻,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新器官"报道狂潮。这一消息一度登上热搜榜首,"最大器官""经络证据"等说法引起热议。其实,间质的概念早在1954年就有过报道。细胞间质就是细胞之间的物质,是人体细胞所生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