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在体视结构中,视点、景物以及画面三者间相对位置的任何改变均会引起体视图的变异,本文建立的自动方程,含有11个可变参量(6个景物参量、3个视点参量、2个画面参量),适当地控制这些参量,即可绘制出所希望的全景体视图。实现了:(1)景物姿态随意变换;(2)全景跟踪观察;(3)画面可置于空间任意位置。至此,彻底地解决了单画面全景体视图的算法。本文还初步实现了复合画面全景体视图,将对全景体视图的更深入研究及开拓应用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力 《南昌高专学报》2011,(2):59-60,63
"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日语中的诸多表达受到视点的制约,"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日语中的授受表达作为表达人际关系的常用语言形式,就受到了视点的制约。本文从"视点"角度出发,对授受表达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准确掌握授受表达的技巧,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慧 《科技信息》2012,(28):170-170
诗画作为两门艺术,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画表现的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的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深化画面的意境,拓展画意。  相似文献   

4.
塞尚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画家,他长期孤独地研究自然和对景写生,深入的思考对象内部的矛盾和规律。寻找物体的构成与内在秩序,实验色彩的冷暖与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传统的空间透视进行限制和压缩,改变了西方绘画中固定视点的观察方法。把在同一环境中的各物体,根据画面结构的需要重新构造。这些方式的运用,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有异于自然表象的效果。而这些都是产生于对自然规律性基础上所进行的形而上的把握,是建立在绘画与自然之间不同的秩序之上。因而他使绘画走出了模仿自然的宿命,成为了与自然相平行的和谐的艺术,并最终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刘明 《科技信息》2011,(23):I0178-I0178
声音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与配合画面来阐述故事,表达主题思想和烘托出艺术意境,甚至可以通过声音来弥补一些难以让观众理解的画面,从而更好的阐述画面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6.
民间传统儿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这主要表现在 :1.各地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不同地区对同样身份的人及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称呼 ,不同地区所使用的音韵有较大差别。 2 .反映了特有的生活习俗 ,包括节日、婚姻、求雨、拜月叩星、饮食风味等方面。 3.表现了特有的地名。 4 .表现了某一地区特有的事物。儿歌地域特色 ,与创作者 ,接受者、传播者有关 ,地域特色是儿歌生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信息科学研究的具体对象都是信息现象占主导地位的事物,这类事物一般都处于高级的运动形式,不能完全依靠传统的自然科学方法论来解决问题,应当从信息的观点出发,通过分析该事物所包含的信息过程来揭示它的复杂工作机制的奥秘.由于信息科学的掘起,以物质和能量为中心观念的传统科学就逐渐让位于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为中心观念的现代科学.不仅如此,信息科学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还远远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边界,向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  相似文献   

8.
在绘画艺术中,材料与技法可以说是一种绘画语言,不同的绘画材料技法加以技法的表现能在画面中表现出特质美感。创造性地运用材料与技法,能为画面增添情感意识,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西方绘画受到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当时所追求的目标是造型的准确、光感、体感、质感,更多的科学艺术体现是一种西方传统绘画在视觉上的审美。在现代油画中,材料与技法作为一门艺术,不但丰富了画面,更是大大提升了人们的视觉审美。  相似文献   

9.
学习素描是为油画打基础的,而传统中国画则是从线描开始。对比油画和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素描和油画技法引用到现代陶瓷装饰上来可丰富其装饰内容,增强传统装饰技法的表现力,增强画面的可观性,是中国传统陶瓷装饰与西方绘画语言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之所以出神入化,令人叹服,表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比喻构思新颖,富有独特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透视图的三点交互绘图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一种任取画面上3点为灭点的三灭点透视图的计算机交互绘图方法。其特点是:在确定视点与物体的相对位置后,可在画面上绘制出指定灭点位置的三灭点透视图,通过变换画面上的有点,可进行不改变投影可见性的图形变换,得到在一定的观察角度下物体在各种可能位置的画面上的透视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装饰纹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造型手法,时空综合造型手法就是其中之一。该手法超越自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能将同一个物体的多种形态特征同时表现出来,而且能对那些从多个角度观察到的不同物体的特征做综合表现,还能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物体与事件组合在同一画面甚至同一个形象上,表现事物的多层次、多角度与多瞬间,力图用理想营造新的现实,使之更合乎中国人的情感需要。时空综合造型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对于圆满、完美理想的追求,提高了民间装饰纹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打破传统小说叙事方法,大胆创新小说技巧,推动短篇小说的发展。本文试图以她的代表作《幸福》为例,分析她采用的独特的叙述视点以及该视点的应用对主题表现和艺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具体的决策时点上,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是一个空间结构而非平面结构;其演化过程并非是一个时间剖面的罗列和叠加,而是有前后变化的对接与承接关系。因此,决策情势除了表现事物的空间关系结构外,还要表现其关系作用之下所涌现出来的事物演化倾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刻画出情势所内含的瞬间关系架构和未来涌现倾向,表现事物的“瞬间演化与生成”。在对决策情势界定的基础上,对决策情势所呈现的时空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黄少英 《海峡科学》2012,(9):88-88,90
形象生动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因为“看图学文”是以图为本,凭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文从图来,“文”描写画面事物,把画中蕴含的意境和“画外音”描绘出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是看图学文的重点训练项目.笔者以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介绍了借图提问、由图入手、图文对照、看图复述、指导朗读等利用课文插图开展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慧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141-142
传统油画的色彩主要是描绘事物的自然色彩,而近现代油画十分注重运用色彩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画家把自身情感寄托在油画的色彩上,色彩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生命力。本文从色彩的重要性入手,说明了油画中色彩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油画中色彩的表现形式,希望能对研究油画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技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孔雀》以朴实无华的画面,板块复调结构的叙事,彰显了父母与儿女以及相互之间的情感,人的理想追求及对现实生活的顽强抗争。影片以第一人称叙事和客观视点,表现开放的内涵空间,糅合了交错复杂的情感、人性,探寻和审视了中国社会特定时期的文化现实的表征,各板块故事间极具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8.
摄影术的诞生给西方绘画艺术的风格及流派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摄影术出现之前,西方绘画是以“摹仿”为主流的古典写实主义的绘画,追求与自然逼真,画面造型严谨。摄影术出现之后,西方绘画主要以“表现“、“抽象”为主流,画面多以表现画家的主观情绪,画面的造型不完全以自然逼真为最终标准。摄影对近现代西方美术观念的嬗变与重建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丰村不为抗战小说一时的喧器与沸腾所左右。他始终把关注的视点集中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农民种种封建意识的揭示上 ,并发掘其根源 :封建宗法制度 ,从而在其精神上继承了鲁迅开创的中国新文学改造国民性 ,进行精神启蒙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基本的修辞方式,比喻是如何工作的?就是说,比喻产生效用的内在机制或它存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传统比喻理论大都认为比喻就是在两个相异的事物间寻找共同点,通过一个熟悉的事物去理解另一个不太熟悉的事物。这一认识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其粗糙处在把比喻的两造看作两个“事物”。“事物”是客观的。两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何以能互相说明呢?新批评派的理论家们看到了这种缺陷,起而矫正,不是从客观事物的角度而是从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及这种反映的符号表现即语象的角度去研究比喻声认为比喻是“语境问的交易”,即用比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