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减少香烟抽吸过程中烟碱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ISO抽吸模式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SIMPLE算法和多孔介质模型对普通醋纤香烟滤嘴内烟气温度与烟碱截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吸过程中烟气总焓随时间逐渐降低;烟碱在轴向上迁移速度快,但随着向吸食端扩散,烟碱温度逐渐降低,速度减慢,截留量也不断减少;径向上烟碱在热泳力作用下,布朗无规则运动加剧,烟碱在每一截面上分布较分散,烟碱截留效率降低.普通醋纤香烟滤嘴的烟碱模拟截留效率为30.59%,与相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效率接近.研究结果为滤嘴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丝束表面油剂含量对滤嘴成型及卷烟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丝束表面油剂含量的增加,丝束的卷曲能升高,滤嘴吸阻的稳定性提高,特性曲线向右上方偏移;随着丝束油剂含量的增加,卷烟烟气水分、焦油和CO量略有降低,烟气烟碱变化不明显;评吸发现,在一定的吸阻范围内,丝束油剂含量适当增加,对香气浓度和烟气的细腻程度有轻微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添加碳纳米管材料的卷烟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焦油、一氧化碳等)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酸化的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的吸附效果优于未酸化的碳纳米管,且对一氧化碳、焦油、烟碱影响不明显,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卷烟抽吸品质有所改善,口感柔和,烟气刺激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在低焦油卷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锌、硒、钾的化合物溶液作为添加剂,喷洒于烟丝卷制成烟支后,对卷烟焦油、烟气中烟碱以及使用的添加剂安全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对卷烟焦油有降低作用、使用安全、在卷烟的色香味上基本保持原有风格,且杂气、刺激性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ISO和深度抽吸模式下滤嘴吸阻和长度对主流烟气中Cd和Pb截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4.0~4.8kPa范围内,随滤嘴吸阻的增加,ISO抽吸模式下主流烟气Cd和Pb的释放量和滤嘴截留量分别呈现下降和上升的趋势,滤嘴截留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深度抽吸模式下主流烟气Cd和Pb的释放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滤嘴截留量和截留效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2)在20~30mm范围内,随滤嘴长度增加,两种抽吸模式下,主流烟气Cd和Pb的释放量和滤嘴截留量分别都呈现下降和上升的趋势,滤嘴截留效率也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适当增加滤嘴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流烟气中Cd和Pb的释放量,提高滤嘴对主流烟气中Cd和Pb的截留量及截留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卷烟抽吸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转移量和转移率,采用外加法于卷烟样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重金属元素标样,抽吸后对样品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主流烟气气相、灰份和滤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检测,并进一步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添加量时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主流烟气气相、灰份和滤嘴中的转移量及转移率.结果表明,主流烟气气相中未检测到重金属元素的存在;重金属元素在烟支燃吸过程中大部分均转移至灰份中,只有少量转移至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滤嘴中;此外,重金属元素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滤嘴中的转移具有一定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酸异丁酯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悬浮聚合法的聚丙烯酸异丁同吸油性树脂是自溶胀型高吸油材料,它能够吸收从矿物油到天然油脂等各种油类物质对油的吸收率可达自身重量的20-40倍,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及中高吸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吸油树脂吸油前后的形貌,同时根据高吸油性树脂的特性,对吸油树溶胀机理提出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卷烟滤材分散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制备适宜的分散剂、乳化剂与增塑剂配伍。将纳米滤材均匀分散其中,能牢固地附着在滤嘴丝束上,过滤和吸附卷烟烟气中的焦油。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加热不燃烧卷烟抽吸过程中滤嘴端主流烟气的温度,采用冻融循环法制备了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的复合相变材料,并将所制备的材料添加于加热不燃烧卷烟滤嘴中,考察抽吸过程中该材料对滤嘴端主流烟气的降温效果.采用恒温加热、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DSC)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的物化结构...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市售各种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的含量,并探讨了与卷烟焦油和烟碱量的关联,实验证明:降低焦油对于减少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含量的作用很有限,而采用选择性吸附/催化分解亚硝胺的添加剂等降害新技术则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沸石对于卷烟烟气中亚硝胺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各种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侧流烟气中的亚硝胺含量,并将之与卷烟焦油和烟气烟碱量相关联。实验证明:烟气中的亚硝胺来源复杂,通过降低卷烟焦油含量并不能有效去除侧流烟气中的亚硝胺。相反,采用沸石添加剂通过原位吸附-催化法去除则更见效。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物理吸附仪对活性炭孔结构及比表面积进行表征,运用Boehm滴定法分析了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酸性和酸性分布,并用X射线能谱仪对活性炭氧化改性前后氧元素含量进行了半定量分析,以期揭示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对滤嘴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滤嘴中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加,滤嘴对烟气的吸附性能越高,在不显著增加香烟吸阻的前提下,选择30mg/g为滤嘴中活性炭最佳添加量;活性炭比表面积越高、孔容越大、酸性越强,滤嘴对香烟主流烟气的吸附性能越好。与普通醋酸纤维滤嘴相比,HNO3改性活性炭的滤嘴对尼古丁和焦油的吸附能力分别提高25.6%和8.8%。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市售各种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的含量 ,并探讨了与卷烟焦油和烟碱量的关联 .实验证明 :降低焦油对于减少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含量的作用很有限 ,而采用选择性吸附 /催化分解亚硝胺的添加剂等降害新技术则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抽吸模式对主要减害降焦技术的影响,测试了3种抽吸模式下卷烟样品中15种化学成分的释放量.研究表明:不同抽吸模式对主要减害降焦技术的影响程度不同,ISO模式下卷烟滤嘴通风率的改变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大;B模式下卷烟滤嘴通风率的改变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减弱,烟丝配方调整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增强;CI模式下烟丝配方调整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大.研究结果为新形势下新卷烟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抽吸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在ISO、Massachusetts和Health Canada这3种抽吸模式下分别抽吸了15种市售卷烟,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了主流烟气中4种主要芳香胺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混合型卷烟芳香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②与ISO方案相比,采用Massachusetts或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卷烟烟气芳香胺的释放量均显著提高;③抽吸模式的改变对高滤嘴通风率卷烟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更为显著;④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含量与芳香胺释放量呈现不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和其计算程序.并应用此方法对我厂生产的某品牌进行了同质化评价,结果表明,选取感官质量得分、焦油量、烟碱和CO作为评价指标,其评价结果与直观分析一致.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为卷烟产品同质化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法研究了不同甲壳胺及大孔树脂对香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去除作用.通过有机溶剂萃取不同香烟烟气焦油中有机物,同时以多环芳烃芘作为参比,定量分析了各种品牌香烟在保留过滤嘴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大孔树脂对烤烟中焦油多环芳烃的吸附率,从而测量烟气在溶剂中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实验得出D-3520对五种不同品牌的烤烟烟气中焦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为:46.3%~94.4%,壳聚糖(医药)为:91.9%~99.1%,为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考察了瓜环Q[5]、Q[6]、Q[8]及混合瓜环Q[n]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空腔较大的瓜环对焦油、烟碱有明显的截留作用,截留效率随瓜环空腔尺寸及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瓜环用量为20 mg时,Q[8]和Q[n]对焦油、烟碱的截留分别达到46.1%、60.3%和32.5%、40.8%.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与卷烟有机结合作为"中式卷烟"的一大特色,在减害降焦、卷烟上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中草药在卷烟中的药理作用,中草药在滤嘴中的作用机理、添加工艺、相关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