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参地轮作紫穗槐(Amorpna fruticose)后,人参根际微生物区系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根际微生物区系的总数量,尤其增如细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等)的数量。但是真菌,放线菌和纤维分解微生物的数量降低。并且,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均有明显地增加,即增加土壤肥力,又为人参梗际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提供人参生长需要的丰富养料。  相似文献   

2.
老参地轮作豆科植物紫穗槐后人参土壤真菌区系数量有明显地增加。不同培养基的真菌区系数量差异性很大。不同季节对人参土壤真菌区系数量的动态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培养基略有差异,如马丁氏培养基和李特曼氏培养基的高峰在7月24日至8月26日出现,而赫氏培养基的高峰提前在6月25日出现。不同季节不同培养基出现频率最多的优势种为青霉属、毛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和曲霉属等五个属。  相似文献   

3.
老参地轮作胡枝子和肥施,可以增加人参微生物的活跃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人参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人参微生物区系的总数量的增加,增强土壤速效养分、土壤呼吸强度作用、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这与人参的产量有关。但是,老参地施肥不恰当,会促进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导致人参病害加剧,存活率降低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老参地轮作不同年限的紫穗槐(Amorpno fruticose)后,人参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明显地变化。随着轮作时间的延长,微生物区系的总数量增加,尤其是细菌、放线菌、固氨细菌和纤维分解菌均增加。轮作后,增加人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老参地在5至7年内基本上可达新林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贵阳市花溪区不同玉米种植地中的玉米根际真菌进行分离,获得真菌117株。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分别属于3个纲17个属。基于此结果,又进行了纤维素的降解实验,得到能降解纤维素的菌种11个属,对玉米根际真菌的研究做了一个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根际放线菌的组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讨论红树林根际放线菌的数量、组成及其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规律。结果表明,放线菌的数量与海滩潮区、红树生长龄及生长密茂程度有关。高潮滩区及生长密茂的红树根际放线菌数量比中潮滩区、幼苗及生长稀疏多,红树植物及其根际与放线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与岸边菜园上相比,虽然红树根际放线菌的数量较少,但组成却比较复杂,有6个属,链霉菌有 12个类群,并具有产生抗生素、固氮酶、几丁质酶、α-淀粉酶抑制剂、胃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菌株。表明红树林根际放线菌有可能成为新的有效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从榆中县北山干旱地区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8株放线菌菌株,对其形态特征、在6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经鉴定,其中包括4个属、11个种的放线菌.对各菌种在作物根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人参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人参栽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栽培方法虽有一定的改进,但还是沿用砍树栽参的传统方法。足以严重地破坏自然生态,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人参是禁忌连栽的。这样不仅障碍了参业的发展,而且也适应不了我国四化建设的步伐。“老参土再栽参”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参业工作者和参农做了  相似文献   

9.
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C、E、Hubbard)根际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报导大米草根际细菌的数量和组成,为进一步研究大米草和微生物间的关系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橡胶,咖啡和胡椒根际放线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分别分离自橡胶、咖啡和胡椒根际的75-95株(8-11属)放线菌所作的拮抗测定表明,有拮抗作用的菌占44~46%,作为优势菌群一链霉菌有一半以上有抑菌作用。特别从三作物根际分离到对使柑桔、胡椒、辣椒三种作物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咖啡炭疽(Colletatrichumlofteanum)和橡胶褐根病菌(Phellinusnoxius)分别有明显抑制作用的6株资源放线菌,有待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不论干雨季,橡胶、胡椒和咖啡根际土壤放线菌中,链霉菌的分离频率最高,占总分离频率的40%以上.其中,三作物根际土壤的链霉菌、链轮丝菌、马杜拉放线菌和孢囊放线菌等属的分离频率干季高于雨季、而小单孢菌、诺卡氏菌、游动放线菌、间孢囊菌和钦氏菌等属的分离频率雨季高于干季  相似文献   

12.
葛藤(Puerraria lobata)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至12月每月中旬分别从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采集根际土样,对陕西武功县葛藤根际AM真菌进行了系统的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的分布和定殖与时间变化密切相关,菌根真菌的最高定殖率伴随有最大的孢子密度,最高值都出现在2004年11月.土壤pH值与泡囊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泡囊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碱解氮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泡囊、菌丝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检测和评估土壤生态状况和植物形成菌根能力等方面,AM真菌孢子密度和不同结构定殖程度是十分有用的指标,尤其是泡囊定殖率可作为葛藤优化盐碱地状况的重要指标.土样中AM真菌多为球囊霉属(Glomus)种类,也有少数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的种类.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冬种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使后作水稻增产的机理,以往的研究着重于冬种黑麦草对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方面。本研究旨在证明黑麦草根茬腐解物中存在促水稻生长活性物质的的假设。实验结果表明,黑麦草根茬腐解液可显著地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水稻的根、苗和植株的干物质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9%,42.6%和42.3%。腐解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腐解液的有机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发现了4个具促水稻生长活性的洗脱组分。由此可以推断,黑麦草根茬腐解物中确实存在能刺激水稻生长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选择性分离方法从秦巴山区三尖杉植物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35株,以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typhl)为靶标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三尖杉根际土壤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6株放线菌表现出至少对一种靶标菌有抗性,占总分离菌株的45.7%,其中,菌株CF003对所有靶标菌均具有活性;经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这16株放线菌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相似文献   

15.
以兰州百合的鳞茎、根及根际土为实验材料,对其植物内生和根际土放线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根据不同培养基中所得放线菌菌落数量与种类,应用统计学方法,来选择出最适植物内生以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方法:对兰州百合鳞茎及根部表面消毒处理后,采用组织悬液法将原液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腐殖酸培养基、寡营养培养基、改良的高氏Ⅰ号等10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对根际土壤采用120℃预处理1 h,然后将处理后的根际土样作10-1、10-2、10-3梯度稀释并分别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SCA培养基、HVA培养基、葡萄糖—天冬氨酸琼脂培养基等7种不同的培养基上.置于2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 d,统计每个培养基上放线菌菌落数量及种类.结果:不同培养基分离兰州百合植物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其数量和种类有很大差异.其中,最适于百合鳞茎、根部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IMA-2琼脂培养基(共109株)、腐殖酸培养基(共662株)和改良高氏Ⅰ号培养基(共112株).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方框法调查了山西长治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油松林、侧柏林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内的土壤动物种类共计16类、381只,隶属3门10纲12目.其中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原尾目和弹尾目为稀有类群,直翅目幼虫、蜘蛛目、鞘翅目成虫及幼虫、双翅目成虫及幼虫、马陆目、等足目、石蜈蚣目、地蜈蚣目、后孔目、柄眼目和蜱螨目为常见类群.各种样地内常见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和占群落总体数量的比例呈现一定差异.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17.
促生根际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bacteria菌(简称PGPR),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的微生物。本试验引进PGPR菌种资源技术,以黄瓜的生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促生根际菌(PGPR)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中采用的两种促生根际菌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putida)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促生根际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bacteria菌(简称PGPR),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的微生物.本试验引进PGPR菌种资源技术,以黄瓜的生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促生根际菌(PGPR)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中采用的两种促生根际菌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putida)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滨海风沙地木麻黄的特性及根际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木麻黄是热带旱生类型植物,但能适应轻盐渍土。土壤含盐量增加时,木麻黄的外部形态略有变化,体内薄壁组织,尤其是髓部增加最明显;渗透势有显著降低,含水量和含灰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在海岸沙质地上栽培的木麻黄,以坚木麻黄生长最快,抗风力最强。木麻黄迹地养分全面下降是二茬木麻黄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导因是群众不断取出木麻黄凋落物。采用施肥补给等各种措施,在实践中已收到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探讨温度对8种草本科植物根际放线菌出菌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放线菌筛选以及培养温度方面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对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8种草本科植物根际土做了23℃、60℃、80℃、100℃及120℃等五个不同温度的预处理,初步研究了温度对放线菌数量和种类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23℃、60℃、80℃、100℃及120℃等五种不同温度试验,同一土样在不同温度预处理下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差异显著.表明随着预处理温度升高,放线菌数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至呈降低趋势.同一土样在不同温度下放线菌的种类与温度没有相关性,但是特定的温度会产生特定的菌,即某些菌对温度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