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溜芒蝇属LispocephalaPokorny是蝇科秽蝇亚科秽蝇族的一个较大的属,本文描述了其属征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报告了我国产溜芒蝇35种,其中8个种为新组合种(5,10,19,21,23,24,27和33号),17个种为待发表的新种.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秽蝇属一新种:豹爪秽蝇Coenosia ungulipardus sp.nov.  相似文献   

3.
中国秽蝇族共有9个属,其中秽蝇属种类128种,溜头秽蝇属种类48种,分别是秽蝇族中较大的属。近年来中国各地报告秽蝇族种类很多,多在国外SCI刊物发表,国内学者在文献资料不全、标本较少和对种群个体变异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在发表的秽蝇族种类中很难避免出现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等问题。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了《雷公山景观昆虫》专著中的秽蝇属和溜头秽蝇属的部分种类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秽蝇属8个种和溜头秽蝇属的12个种存在同物异名的次异名,共20种,根据外部和尾器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蝇科秽蝇族名录(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录了秽蝇族10属115种,其中无叶溜秽蝇Caruceaacerca(Xue,wangetNi),弯叶尾秽蝇Pygophoracurva(cuietXue)和直叶尾秽蝇Pyhophorarecta(CuietXue)是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记录了秽蝇族10属115种,其中无叶溜秽蝇Caricea acerca(Xue, WangetNi),弯叶尾秽蝇Pygophoracurua(Cui et Xue)和直叶尾秽蝇Pygophora recta(Cui et Xue)是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秽蝇属(Careosia Meigen, 1826)一新种:豹爪秽蝇Coenosia ungulipardus sp. nov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秽蝇属(Coenosia Mcigcn,1326)一新种:冯氏秽蝇 Coenosia fengi sp.nov.,属于白角秽蝇种团(Coenosia albicornis—group);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秽蝇属(Coensia Meigen.1826)二新种,均隶属白角秽蝇种团(Coenosia albicornis-group).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9.
首次发现长江秽蝇及二刺齿股蝇雌性成蝇,对其外部形态进行了补充描述,并绘制了产卵管、受精囊及腹板图.研究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在有瓣蝇类中,多数种类只有雄性的描述,在秽蝇属分类工作中也是一块空白状态,这对于蝇类防治、利用和系统分类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根据斑股秽蝇Coenosia punctifemorata Cuiet Wang,1996的交尾标本进行了补充描述,完善了对雌性鉴定的科学性,提高了该种雌性描述的可靠性,可为上述领域的研究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列出了斑股秽蝇的种类鉴别特征,描述了雌性的外形特征,绘制了腹部和尾器的特征图,并补充了该种雄性的腹部特征图。该种的观察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扫描电镜,对贵州樟属的米杭Cinnamonum migo H.W.Li.云南樟C.glanduliferm(wall)Ness、梓C.cophora(OL.)presl、猴樟C.bodiniri Levl。等四种植物的内果皮、种皮表面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首次提出了鉴别这四种药材(果实)的微形态特征,并根据其形态差异进行了归类。为药材鉴别和樟属植物的分类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薹草属Carex植物资料的补充,该文继续报道在查阅、整理和鉴定国内外5个植物标本馆中采自中国的薹草属标本时,发现的12个省级分布新纪录种.其中复序薹草亚属Subg.Vigneastra和二柱薹草亚属Subg.Vignea各有1种,薹草亚属Subg.Carex10种;湖南新记录种有广西薹草C.kwangsiensis、长穗薹草C.dolichostachya、长安薹草C.heudesii、根花薹草C.radiciflora4种,云南新纪录种有广西薹草、丝叶薹草C.capilliformis、武都薹草C.wutuensis、锐果薹草C.tatsutakensis、似舌叶薹草C.pseudoligulata和密苞叶薹草C.phyllocephala6种,白里薹草C.blinii在湖北为新纪录,显舌薹草C.macroglossa为贵州新纪录,筛草C.kobomugi在福建为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踏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的种类及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寄主组成及寄生关系的利用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种类涉及23科62种植物,以菊科、豆科寄主植物最多,分别为11种(17.74%)和8种(12.90%),并对菊科、豆科、唇形科及旋花科的大部分寄主植物产生较严重的危害。南方菟丝子可寄生香丝草等14种(22.58%)入侵植物,并对大狼把草等5种植物产生严重危害。南方菟丝子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广寄性种类,其对入侵植物的寄生危害性将为防治入侵植物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江西省遂川县火烧迹地杉木萌芽更新林杉木种群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属于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杉木群落林下维管植物种类较少,有24科31属37种,木本植物为优势类群,占植物总种数的70.27%;群落林下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总体来看,群落林下植物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该研究为杉木次生林的经营管理、自然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大暗鳞鳞毛蕨Dryopteris gamblei (Hope)C.Chr.和狭鳞鳞毛蕨D.stenolepis(Bak.)C.Chr.进行分类订正研究.在《A monograph of Dryopteris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等专著中,均未承认D.gamblei (Hope)C.Chr.为独立的物种,而是作为狭鳞鳞毛蕨D.stenolepis(Bak.)C.Chr.的异名处理.作者确认大暗鳞鳞毛蕨与狭鳞鳞毛蕨分别为2个独立的物种.文中附有这2个物种的分类检索表、分类特征照片、文献引证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导了我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Subrahamanyan)Hara et Chihara]。比较了本属3个主要种:海洋褐胞藻(C. maarina),古老褐胞藻(C. antiqua)及盐生褐胞藻(C. Subsalsa)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征,并讨论了分类学的认同及种类的界定。海洋褐胞藻(C. marina)的形状常有变化,有的种类有尖尾,故要谨慎定种。本文重新确定了该属的汉名—褐胞藻,同时介绍了新近报导的另外4个种:球型褐胞藻(C. globosa),卵型褐胞藻(C. ovata),小褐胞藻(C. minima)和疣突褐胞藻(C. verruculosa)。  相似文献   

17.
邹天才 《贵州科学》2001,19(2):60-65
本文对引种栽培于贵州省植物园的小黄花茶 (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美丽红山茶 (C .delicataY .K .Li)、威宁短柱油茶 (C .salenensisStapf.ex .Bean .)、狭叶瘤果茶 (C .neriifoliaChang)和四球茶 (C .tachangensisF .S .Zhang)等贵州特优观赏山茶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报道 :(1) ,均为C3植物 ,其CO2补偿点在 6 0 μL/L左右 ,光呼吸速率与总光合的比值为 2 5% ,光补偿点是 80 0~ 2 50 0lx ,光饱和点 16 0 0~4 10 0 0lx ;其中小黄花茶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最低 ,威宁短柱油茶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最高。 (2 ) ,净光合速率 (Pn) 6 .0 0~ 15.0 0CO2 mg/ (dm2 ·h) ,光呼吸速率 (Pr) 2 .0 0~ 5.0 0CO2 mg/ (dm2 ·h) ,其中威宁短柱油茶的Pn及Pr均较高 ,四球茶的Pn及Pr均较低。暗呼吸速率 (Dr) 0 .70~ 2 .6 0CO2 mg/ (dm2 .h) ,其中威宁短柱油茶的Dr较高 ,小黄花茶的Dr较低。 (3) ,Pn、Pr及Dr相互间呈正相关 ;Chl.(a b) (叶绿素 )含量 7.6 0~ 12 .50mg /dm2 ,其中小黄花茶的含量较高 ,威宁短柱油茶的含量较低。这一结论对研究其观赏植物学特性和扩繁栽培等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草原区选择暖温型(阿贵庙)和中温型(黑山头)两个草原站点对基植物的科属组成,区系地理成份,生活型,水分生态类群和C3/C4光合功能群进行对比,植物的科属组成反映出物种多样性随续上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科属的相似性较大反映出半干旱草原区植被科属组成的共性,而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小则反映了两站点植物随温度及水热组成状况的差异呈出现地理替代与区域分异的特征,水分生态类群比较较为接近,反映出半干旱气体的共同作用。但C3/C4光合功能群比较差异较大,反映出C4植物随纬 度增加,气温降低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详细报道和描述了5种产于中国的细枝藓属Lindbergia(Musci,Leskeaceae)植物及其特征.其中齿叶细枝藓Lindbergia Gao.Cao&Wang是首次报道;中华细枝藓L.sinensis(C.Muell.)Broth.和短叶细枝藓L.brevifolia Cao是中国特有种;细枝藓L.brachy-ptera(Mitt.)Kindb.和疣齿细枝藓L.austinii(Sull.)Broth.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常见种;粗网细枝藓Leskea magniretis C.Muell.是中华细枝藓Lindbergia(C.Muell.)Broth.的一个新异名.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山茶属分类文献中,将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处理为淡黄金花茶的异名,中华五室金花茶、直脉金花茶、多瓣金花茶、武鸣金花茶处理为变种-多变淡黄金花茶的异名;对这些被归并分类群做分类探讨。对它们15个居群的花、果实、种子、叶片形态进行研究。以花瓣合生高度、花色特征、子房室数、果皮厚度、种皮是否被毛、叶质及厚度与侧脉关系作为主要分类性状,并根据相似性将种群分为3个分类群组进行性状比较,分析变异,结果显示:除子房室数外其它主要分类性状在3个分类群组之间表现出明显分化。因此,认为将这些分类群归并作淡黄金花茶一个种是不恰当的。结合模式标本检查以及原始文献分析,作者建议将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处理为弄岗金花茶的异名,把直脉金花茶、多瓣金花茶处理为中华五室金花茶的异名,并改种名为多变金花茶,两者与武鸣金花茶同为独立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