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约化摄动法研究了含有Tsallis非热电子的等离子体中(3+1)维电子声孤波,推导得到了用来描述电子呈现Tsallis分布的复杂等离子体中(3+1)维电子声孤波的Zakharov-Kuznetsov(ZK)方程,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Tsallis非热电子分布状态对(3+1)维电子声孤波的非线性强度、孤立波的振幅与宽度及电子声孤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于非接触式(Tether-free)设备性能衰退预测的嵌入式信息电子Agent(Embedded Infotronics Agent,EIA)技术.分析了如何强化小脑模型节点控制器网络(Cerebella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算法,并将其运用到EIA实现的关键——看门狗(Watchdog Agent)预测技术中去;在详细分析设备商务(Device-to-Business,D2B)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定制维护(Customized Maintenance,CM)概念和理论,给出了D2B技术理论在齿轮箱衰退性能研究上的架构实例,并初步验证了相关技术的可行性.随着相关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推广,传统的维护领域势必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符合关联实验技术进行的Ar^q Ne(q=8,9,11,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在实验上鉴别了反应中各种电子转移过程,并测量了转移电离截面.研究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分子过垒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较合理地描述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4.
介绍并分析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RIA)的产生与优势, 主要介绍Flex的重要功能、组成及运行机制,并提出利用Flex技术构建RIA电子商务网站的技术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La0.67Ca0.33MnO3,利用X射线衍射、光致发光谱等实验技术研究其结构和性质.应用光致发光方法研究发现了两套谱线变化的规律,这两套谱线变化源于两种微观作用的相互竞争.这两种作用是:(i)eg电子与t2g自旋相互作用;(ii)eg电子与晶格振动耦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本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并计算了低温相正交结构的氨基硼烷(NH3BH3)的晶格参数,电子结构,动力学性质.能带结构显示它是一种间接带隙的绝缘体材料,禁带宽度为5.7eV;从电子总态密度和分波态密度图中,可以分析出原子在不同能量范围,其价电子的相互作用情况;最后,利用群论和线性响应理论,分析和计算出了氨基硼烷的声子振动表示,并分析和归属了其Γ点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模式,与其他的实验已经标示的振动频率对比,并预测了一些未观测到的频率值.  相似文献   

7.
电子废弃物正成为21世纪增长最快的垃圾之一。电子废弃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解决电子废弃物的出路在于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与利用,与此相适应,应在立法、产业化技术和宣传上加以保障。文章分析了我国电子垃圾灾害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电子垃圾灾害防治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数量巨大的电子废物的污染现状及其回收利用处理技术,并结合国内实际,从简单的电器设备如洗衣机、电视机等电子废物的回收系统和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方面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设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王华 《安徽科技》2013,(7):39-40
本文介绍了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B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比分析其较之传统制动系统的技术特点,并阐述其在客车上的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La0.67Ca0.33MnO3,利用X射线衍射、光致发光谱等实验技术研究其结构和性质。应用光致发光方法研究发现了两套谱线变化的规律,这两套谱线变化源于两种微观作用的相互竞争。这两种作用是:(i)eg电子与t2g自旋相互作用;(ii)eg电子与晶格振动耦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信息学在直肠癌相关基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直肠癌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方法:选择一条在直肠癌和正常组织有差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结果:电子克隆了其全长cDNA序列并预测其编码蛋白为SETprotein。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及网络资源可作为克隆研究基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CO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carbon captureand storage)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未来成本变化,该文利用年限平均法计算了不同技术的发电成本及构成;在对不同发电技术未来装机容量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利用学习曲线模型分析了中国光伏和风电技术的学习率,并分析了其未来发电成本的变化以及达到商业化所需要的社会投入成本;在分析CCS电站时,利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将捕集电站分解为不同的子系统,考察了其未来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风电技术为近期首选的减排技术,而光伏发电技术在长期具备竞争力;如果EOR(enhanced oil recovery)技术能够大规模推广,CCS技术也将具备充分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LAPW)对多频带双能隙超导体二硼化镁进行电子结构研究,研究了二硼化镁的电子能带图、态密度(DOS)和电荷密度.对二硼化镁进行电子掺杂和空穴掺杂,分别用铝原子代替镁原子,碳原子代替硼原子,对其能带和电荷密度的改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切削加工产生的表面和亚表面损伤会影响零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对目前存在的主要的表面/亚表面损伤检测技术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检测方法,作为现有检测技术的补充.基于课题组自行搭建的集成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真空条件下的纳米切削实验装置,用金刚石刀具在单晶硅(001)晶面上沿110晶向进行切削,然后利用EBS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EBSD检测技术可以对单晶硅不同切削厚度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通过使用不同的电子束能量可以对距离表面不同深度的亚表面损伤进行研究.此外,利用其高分辨率,可以对硅片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变进行定点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量子化学的SCF-Xα-SW电子结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RE4Cr2O9(RE=La,Pr,Nd,Sm,Gd,Dy,Ho,Er)等体系的电子态密度分布、费米能和能隙宽度等电子结构参数,并结合RECrO3导电陶瓷的导电特征,分析了导电性能和电子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RE原子序数的增加,其费米能附近的态密度依次增大,主要为f电子,非f电子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参与导电的电子应与f电子无关。这是RECrO3导电陶瓷电导率随RE原子序数增大而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符合关联实验技术进行的Arq+ + Ne (q = 8, 9, 11, 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 在实验上鉴别了反应中各种电子转移过程, 并测量了转移电离截面. 研究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 并利用修正后的分子过垒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计算结果较合理地描述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系统构成角度研究了基于虚拟专用网(VPN)技术的远程工业数据采集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研究提出了远程工业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并分析了其特点、任务和要求及所需软件、硬件的构成.(2)在分析VPN网络组建的关键技术IPSec VPN的基础上,利用SINFOR M5X00-Q系列产品在Windows环境下成功组建远程局域网,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传输建立了安全通道.(3)在已建好的VPN网络环境下分析了采用OPC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的特点及可行性,并利用OPC客户端进行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了MWNT-TiO2:Ni复合光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的光催化分解甲醇水溶液制氢的活性,并对其光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多壁碳纳米管(MWNTs)原位生长能显著提高二氧化钛(TiO2)的光催化制氢能力.当MWNTs的含量为4.4%时,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活性达到最大,光量子效率为4.8%.其反应机理解释为MWNTs的"氢溢流"效应,促进光生电子从TiO2向MWNTs转移,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同时,MWNTs生长有利于提高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低能电子与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碰撞截面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等效势方法讨论了电子被原子散射的物理模型.入射电子在原子有效势场中运动的势能可以表示成静电势能Vo(r)、极化势能Vp(r)和交换势能Ve(r)之和.作者考虑到入射电子波的畸变,利用修正的极化势截断函数得到了入射电子与靶原子相互作用的解析势能函数,并进一步编程计算了电子与第Ⅱ周期元素原子散射的总截面和动量转移截面,其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和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并得到了截面与原子序数的一些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硫原子上的烷基化反应,合成出5个2,3-双芳基亚氨基-1,4-二硫杂环己烷类化合物,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IR)1、H核磁共振谱分析(1H NMR)、质谱分析(MS)初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以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一步确证.研究这5个化合物的电子轰击质谱(EIMS),探讨并归纳其裂解规律,总结该类化合物的EIMS谱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离子束镀膜技术,在非超高真空(1.33×10~(-3)Pa)下,采用离子束清洗衬底表面和对衬底加热的辅助方法,在单晶Si衬底上淀积Co薄层,再在Co层上淀积Si保护层,然后在570—680℃下进行真空(6.67×10~(-3)Pa)退火,能形成有害杂质(O、C等)含量少且界面区域过渡陡峭的CoSi_2/Si异质结。本文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谱(XPS)和紫外光电子谱(UPS)对样品的组分、化学相和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