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新理念下的现代城市道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龙  郭正刚 《科技信息》2011,(7):350-350,387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状况的改善及生态公路新概念的提出,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由过去以工程为主,转变为环保、绿化、美化,进而发展为生态保护为主。除广大的设计人员应积极推进生态设计的理念之外,还应从规划、建设、施工等层面予以落实,做到全过程生态,从而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结合新的设计理念下的现代城市道路设计做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青浦区地处上海西郊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境内河网密布,水道纵横。近年来,青浦区东部以徐泾、赵巷为主,着重发展现代商务区和特色商住区;西部以淀山湖、朱家角为主,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区和生态居住区。因此,生态护岸的建设中采用生态石笼技术,注重生态、净化水质、营造水景,值得在青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草食家畜品种改良与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多年来开展的以羊养殖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试验结果,初步报道了在荒漠化草原地区以草食家畜良种繁育与草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探讨——以巢湖水环境修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巢湖为例,总结了营养化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修复措施为污染源控制及生态恢复。污染源控制包括外源污染物控制及内源污染物清除。生态恢复的核心为在发展沉水植物的基础上,重建以生态湿地为主的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城市生态安全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进行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变化研究,了解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成为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前提.基于生态安全数字化评价成果,通过构建提取生态安全变化信息的数学模型,生成生态安全变化图层,研究经济快速发展的近15年广州市生态安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进行趋势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从总体来看,东北部山地区域(增城和从化市境内)生态安全水平以基本不变和略微减小为主,而花都区的东南部、中心城区以及番禺区内则以增加类型为主.②从区域内部来看,生态安全指数变化呈现出区域特色.中心城区以不变化为主要类型,增大和减小类型的曲线则以某一直线为轴而对称,呈交替变化的特点;与之差别最大的是番禺区,曲线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升降幅度相近.⑧生态安全指数变化的时段特点突出.④从变化趋势来看,生态安全变化表现为波动的不平稳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西昌市土地利用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西昌市人均生态足迹为0.695541,按12%生物多样性扣除后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10628,人均生态赤字为0.08491;西昌市人均资源利用水平远低于中国人均资源利用率。从生态足迹的组分来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足迹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耕地、化石能源用地、水域、建筑用地、草地、林地;西昌市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消耗自然资源存量为主。  相似文献   

7.
彭雪婷 《科技资讯》2014,(10):236-236
生态林业中的理论角度下,考虑的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生态林业指的是有目标、多功能和多样化、多重成份、多层次,也是符合组合合理、分析原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合作交流、保持能协调发展的道路下、具有动态平衡和生态平衡功能的庞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多元化,物种多样性发展方针下要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山区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模式,并立足本地产品和自然资源等,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和软硬兼施的加工工业体系;在生态林业理论角度下的林业会计核算中以生态学、生态多样化下以生态经济学与外部性经济学作理论为依据下,生态系统地构建了森林生态林业会计核算的理论体系和一些列的制度.建立了具有理论性价值和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办法,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生态效益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以生态足迹理论相关模型为基础,以山东省东部青岛市、烟台市和西部聊城市、菏泽市四个市区为样本,依据2007年-2012年6年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此方法对山东省东西部市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山东省东西部市区生态性差别比较大,并且东部市区相对西部出现更多的不可持续状况,对此,提出东部市区以治为主,西部市区以防为主,东西结合,缩小东西生态性差别,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力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入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结合电力工业的实际情况,从电力的发、输、配、售4个环节所占用的生态资源进行综合考虑,构建了电力消费资源账户.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力工业发展生态足迹的量化分析计算模型.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采集电力发展与生态足迹测算有关数据,运用本文提出的量化分析模型,计算出了2000—2008年山西电力生态足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计算结果有效地反映了山西电力工业煤为主的单一能源结构和随之带来的污染和排放问题,为科学规划山西电力工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对比分析及研究——以深圳和苏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深圳和苏州发展的对比大多是从经济、生活水平方面进行的.但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比较却很少出现,基于此,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两个城市1997~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两市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和苏州市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2004年为例,支持深圳市和苏州市的发展需要大约28倍的深圳市面积和12倍的苏州市面积.能源消费是影响两市生态足迹大小的最主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苏州市的主要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而深圳市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万州移民开发区撤消以后,万州区仍然存在很大的旅游优势潜力。万州区主体经济功能仍应定位为商贸旅游区,经济战略发展的基本方向应定位为建成三峡库区最大的商贸旅游中心。万州区应选择以城市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战略,并将城市景观作为支撑万州旅游发展的第一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决策对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管理需求不断增加,有必要对规划管理应用示范系统进行研究.结合万州区实际需求,探讨了数字万州规划管理应用示范系统的总体构架、数据组成、功能应用等,并利用二维、三维联动等技术搭建了一个集地图、影像、规划信息于一体的辅助决策应用系统,实现了规划数据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应用,可以为万州区政府部门的规划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万州必须客观分析自身在区域中的比较优势,并根据这些优势来确定万州在西部扮演的角色.我们认为,万州的优势不在于其拥有的矿产资源,而在于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根据万州的比较优势,万州应定位于建立商贸中心和内陆国际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在转型期,沿海开放区域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制度的创新,通过对沿海开放区域大连、苏州、宁波、温州、厦门等五个城市的政府在区域创新中所起作用的比较,主要是指在公共产品供给、公共社会保障、产权的保护、对企业的服务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并提出地方政府的行政创新是下一轮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保税区是一种比经济特区更开放的对外开放形式 ,一般被发展中国家用来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万州是典型的不发达地区 ,建立万州保税区对推动万州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万州的特殊条件和国家在西部开发中将加快西部的对外开放程度 ,设立万州保税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生态破坏经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生态破坏加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土地资源生态损失的特点,可将其分为有效生态损失、环境损失和恢复费用3部分,并分别研究了这3部分损失的评估原则和技术,提出了土地资源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定量化的模式.对重庆市万州区的研究表明:万州区1996-2001年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破坏的总生态损失为34 469.96万元,占2001年GDP的4.70%,总体上土地破坏的经济损失是不断增大的,因此,城镇化建设导致的土地生态破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万州区的酸雨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使用含S量较高的煤作为主要能源,万州区大气中的SO2严重超标,酸雨现象极为严重.酸雨的PH平均值一直在5.00以下,最低值为3.24.只有改变能源的结构组成,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液化石油气、水电资源,减少含S煤的使用,才能消除酸雨对万州区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万州区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万州区水污染的现状、特点提出了几种治理方法,为万州区政府解决水污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中林  付敏  罗慧芬  赖自力 《河南科学》2013,(10):1809-1812
以三峡库区城市——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万州区热岛、强热岛区面积逐年增长,热岛区为景观基质;强绿岛区面积逐年增长.景观最大斑块指数、连通性指数、聚集度指数均逐年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丰富度保持不变趋势,Shannon指数及景观均匀度指数逐年增加,景观多样性、异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