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四子王旗早白垩世深源捕虏体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接合部,其早白垩世橄榄玄武岩中发现大量下地壳麻粒岩捕虏体,并可见辉石、长石捕虏晶。寄主岩石K-Ar同位素年龄在108.6~128.4 Ma之间。四子王旗地区下地壳捕虏体的发现对研究华北板块北缘中生代构造格局转化过程中深部壳幔的相互作用及物质成分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为华北板块中生代末岩石圈拆沉事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3.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2)
江西广丰早白垩世晚期碱性橄榄玄武岩中含有大、小两类单斜辉石斑晶,它们的主量元素间呈线性相关,且与大斑晶、小斑晶相平衡的岩浆Mg#值均类似于寄主岩石的Mg#值,说明它们与寄主岩石同源。早期的单斜辉石大斑晶粒径达1~1.5cm,SiO2,MgO,TFeO,CaO含量和Mg#值相对较低,Al2O3和TiO2含量相对较高,具有碱性玄武岩中单斜斑晶的矿物学特征;而晚期的单斜辉石小斑晶粒径为0.3~0.5cm,SiO2,MgO,TFeO,CaO含量和Mg#值相对较高,Al2O3和TiO2含量相对较低,也具有碱性玄武岩中斑晶的矿物学特征。单斜辉石大斑晶Wo(硅灰石)相对较高,En(顽辉石)含量相对较低,主要为含钛透辉石、含钛次透辉石,结晶温度为1272~1349℃、压力为1.23~1.93GPa,深度相当于41~64km,可能是原始岩浆绝热底辟上升结晶形成的;单斜辉石小斑晶Wo含量相对较低,En含量相对较高,主要为含钛普通辉石和顽透辉石,结晶温度为1186~1220℃、压力为0.44~0.75GPa,深度相当于15~25km,可能是相对原始的岩浆上升到浅部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京西早白垩世丸甲(昆虫纲,鞘翅目)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北京西山下白垩统卢尚坟组的甲虫化石,建立化石丸甲二新属三新种:Mesobyrrhustanaegen.etsp.nov,Mesobyrrhusparvusgen.etnov.和Fangshanelastolidagen.etsp.nov..初步探讨了丸甲科昆虫的演化,认为丸甲科是鞘翅目中很古老的一类,和其它科关系不大,自中生代后期以来演化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5.
7.
分析了不同空间位置盆地的构造演化差异性,并结合区域构造事件探讨了中非裂谷盆地的构造动力学成因机制。中非裂谷盆地包括两个分支体系:西非裂谷系主要呈左旋走滑双断式结构;中非裂谷系主要表现为单断式右旋走滑结构。研究区内有走滑盆地和伸展盆地两种类型:前者位于走滑断裂带内部,近似平行于走滑断裂带展布,走滑作用强,构造反转明显;后者位于走滑断裂带端部,与走滑断裂带斜交,伸展作用强,构造反转较弱。中非裂谷盆地发育3期裂陷—拗陷构造旋回:早白垩世,中非盆地同时发生强烈的裂陷作用;晚白垩世,不同空间位置盆地的裂谷作用强度差异明显并且经历构造反转;古近纪,只有近NW-SE向盆地发生第三期裂谷作用,而其他盆地处于拗陷期。中非裂谷盆地是非洲陆缘板块构造运动在非洲陆内3个块体差异应力作用的陆内响应,3期裂谷作用的构造动力来源不同:早白垩世中大西洋扩张、晚白垩世南大西洋快速扩张和印度洋扩张双重作用、古近纪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主要碰撞及西北印度洋中脊扩张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创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
云南巧家-石屏盆地早震旦世的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下段冲积扇-大陆人山-砾质辫状河沉积,中段曲流河沉积及上段砂质辨状河沉积。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中期拗陷及晚期萎缩回升3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沁水盆地南部构造负反转、应力机制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古生界高角度张性断裂极为发育,但至今仍未能很好地解释其形成及演化机制。本文依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物理力学实验测试、产能数据及应力数值模拟结果,研究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3期构造旋回、4个构造演化阶段,华北板块整体处于大的挤压背景下,走滑拉分是典型的局部构造特征。负反转作用形成的高角度正断层造成了基底块断差异升降,产生了盆地内垒-堑相间分布的结果,由于地垒块体上升作用造成了石炭-二叠系形成了等厚横弯褶皱。在主生烃期,地层岩石易于发生近垂直的张性破裂,为区域垂直断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区域强挤压构造环境下,可形成高角度逆断层;在伸展构造环境下,为构造负反转创造了条件。同时,该破裂型式也表明盆地具有一定的走滑拉分性质。古生界经历了2次构造负反转,分别为燕山中晚期(K1-K2)及喜马拉雅期(E-N)。燕山中晚期负反转的原因为盆地的弱伸展环境、由生烃作用所引发的张性破裂及地层剥蚀所导致的应力降低,该时期构造负反转程度较小。喜马拉雅期负反转的原因为盆地的强伸展环境、强烈的隆升剥蚀所造成的地层应力降低、温度大幅度降低产生的额外应力张量及地层岩石产生的张性应变量,该时期构造负反转程度较大。该区构造负反转对致密气储层的控"圈"、控"运"、控"储"及控"藏"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
西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塔西南盆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板块构造理论基础上,通过区内蛇绿岩、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岩及相关沉积等综合研究,对西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重建:震旦纪-寒武纪西昆仑从塔里木大陆分裂出去,并在它们之间形成“昆仑洋”;寒武纪-奥陶纪“昆仑洋”洋壳向南俯冲于西仑之下,形成库地俯冲带、库地弧前盆地、西昆仑早古生代火山弧及麻扎-黑卡弧后盆地;志留纪-早泥盆世,“昆仑洋”消失,西昆仑早古生代火山弧与塔里木大陆碰撞,并形成塔里木前陆冲断带和泥盆纪前陆盆地磨拉石及塔里木大陆内泥盆纪的“红层相”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中部早白垩世钾玄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发现含有深源捕虏体的富钾玄武岩。玄武岩为黑色致密块状 ,以富碱 (w(K2 O) +w(Na2. O) >5 % )、高钾 (w(K2 O)在 2 . 5 0 %~ 3 .19%之间 )和较高的钛含量 (w(TiO2 )在2 .0 3%~ 2 . 71%之间 )为特征 ,岩石分类上属钾玄岩系列 ,全岩K Ar表观年龄为 10 8~ 12 8Ma ,为早白垩世。古亚洲洋闭合后华北板块在早中生代经历了由强烈的陆内挤压缩短作用转入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早白垩世晚期该区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 ,华北板块再次转入挤压作用阶段 ,开始了滨太平洋域的演化。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结合部 ,本次发现的早白垩世钾玄岩系列对于研究华北板块北缘在中生代构造转化中的物质及深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构造应力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造地质演化分析, 将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具有较强构造变形的构造应力场分为 3 期: 二叠纪末、侏罗纪末( 或延续到早白垩世末) 和新近纪以来。根据岩墙、节理、擦痕、褶皱与断层等应力感构造的测量分析, 得出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三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北西西-北西向、近南北向, 北北东向。基于对新近纪以来准噶尔盆地构造应力场的二维有限元模拟, 进一步对整个盆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盆地边界几何形态对应力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遵循共轭节理配套原则对核桃坪铅锌矿区的节理进行逐步分析,该区节理主要分为5组,共配成2套共轭节理,分属近南北向,东西向2个构造期次。据此推断该区节理的形成、发育先后受到该区近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期构造应力场作用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很好的从小尺度构造角度反映了矿区主控矿断裂F1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首先归纳总结了目前教材和文献中关于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和主平面对应关系的分析方法,然后利用高等数学确定最大、最小正应力(即主应力)的方位,分别讨论基本单元体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得到最大、最小正应力与主平面对应关系最简判别准则的两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巢湖地区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观测资料,利用各种地质构造形变痕迹反推变形作用时期的古应力场方向.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构造形成机制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地质时期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以及地质公园建成后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讨论了地质公园建设、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恐爪龙类足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保存大量的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化石,2014年再次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8A和8B化石点)周边的地层进行系统考察,发现两个恐爪龙类恐龙(Deinonychosauria)的二趾型兽脚类足迹,这在鄂托克地区是首次发现。经对比研究,将其归入奔驰龙足迹属(Dromaeosauripus)。与奔驰龙足迹一起发现的还有其他两种兽脚类足迹(Asianopodus robustus和Grallator),反映了恐爪龙类恐龙的生活习性。此类足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内蒙驰龙足迹(Dromaeopodidae)的空白,增加了世界二趾型足迹的记录,也为鄂托克地区古生态与地层对比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8.
大别造山带北缘早白垩世周公山组冲积沉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育于安徽肥西—六安一带的周公山组,属于早白垩世沉积,厚度大于800 m。周公山组以不等粒砂岩和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含砾岩。根据Miall的岩相分类,周公山组有12种岩相,主要为Gci、Gcm、Ss、Sp、Sh、Sm、Fsm和Fm等。识别出6种沉积结构单元,分别是河道滞流沉积、曲流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和洪泛平原沉积,其中决口扇和洪泛平原沉积是最为发育的结构单元。根据Miall的河流分类方案,肥西周公山组下段应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上段属于砂质曲流河沉积。河流曲率P为2.09~3.55,河道宽度31.4~81.1 m,河流曲率波长为385.63~1025.66 m。周公山组沉积环境的变化可能记录着物源区—大别造山带隆升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靳志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
本文通过引入小范围非局部假设,将求解刚性线型夹杂顶端渐近应力变形场的问题化成了一个位移边值问题,从而直接利用经典的位移场得到了非局部的位移场.通过非局部本构关系获得了刚性线型夹杂顶端的有界的渐近应力场.利用最大剪应力准则给出了夹杂面上材料发生脱离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材料的破坏仍由经典的应力强度因子及 J 积分控制. 相似文献
20.
南桐矿区构造对破坏煤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研究南桐矿区破坏煤发育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矿区构造对破坏煤发育的控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应力是造成煤层破坏的直接因素;(2) 破坏煤是构造运动过程中压剪变形的产物,是构造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 煤层厚度、煤层在煤系剖面中的位置、煤层倾角和断裂发育情况控制了破坏煤的横向和纵向变化,其它因素的影响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