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监测的PM10的浓度资料,分析了该区的PM10的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区的PM10年平均浓度为266.1μgm,月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图形整体呈现"V"型走势,最低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在8月份为93μgm,最高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在1月份为517.1μgm,最高浓度是最低浓度的5.6倍,说明冬季供暖对污染的影响大;PM10的质量浓度与RH呈正相关,γ=0.706(=0.01);PM10的质量浓度和降雨量呈负相关,γ=-0.301(=0.05);通过对天山区PM10的Spearman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其质量浓度是呈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于2008年7月~2010年6月平行采集了TSP、PM10和PM2.5三种大气颗粒物,包括每月例行采样和日夜间采样,并对每个样品进行质量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颗粒物浓度在7月份达最低值,而最高值出现在1月;与国家二级标准相比较,TSP和PM10在1、2、3、4、11、12月均超标,而PM2.5浓度则高出欧盟标准(1...  相似文献   

3.
姚豫奇 《河南科技》2022,(16):105-108
本研究基于驻马店市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同期几种气象要素、气象条件要素逐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驻马店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驻马店市空气质量以二级为主,一级次之,整体空气质量较好;空气质量有明显的季、月变化特征,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夏季,最差的是冬季,PM2.5、NO2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呈“U”型分布特征,冬季质量浓度最大,夏季质量浓度最小,O3质量浓度变化与其他三种污染物相反,呈倒“U”型分布,夏季最大,冬季最小;O3质量浓度与降水量和风速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PM2.5质量浓度和空气质量AQI与降水量、气温、风速均呈负相关;O3和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通风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PM2.5是指空气中含有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的颗粒物,对于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在PM2.5含量的升高下,会直接影响大气能见度,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PM2.5的成因及其危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环境颗粒物监测仪(TEOM1405-DF)分别观测了2010年1月~2013年1月长沙市火车站、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师大附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样品,初步探讨了长沙市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污染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合气象背景资料对典型灰霾天气期间颗粒物污染情况和后向气流轨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与分析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某高校化学实验楼3层的工作室、室外大气、走廊和科研实验室在2016年8月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PM2.5的质量浓度,得出走廊和实验室较高的TVOC和PM2.5质量浓度来自于实验室内的有机溶剂和有机试剂,挥发性有机物(VOC)、半VOC及无机气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而凝结形成PM2.5,并提出对化学科研实验室TVOC和PM2.5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HYSPLIT后向气流轨迹模型和GDAS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衡阳市区域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逐时的72 h气流后向轨迹并进行了轨迹聚类,结合监测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浓度受气流传输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采用潜在来源分析及权重浓度分析识别了污染潜在源区通过分析当地颗粒物质量浓度与风速、风向的关系,得到质量浓度风玫瑰图结果表明:衡阳市受东北方向气团影响显著,春、秋、冬三季途经河南—湖北—湘北传输至衡阳的气团为颗粒物主要外来传输通道,秋冬季颗粒物污染较严重,春夏季污染相对较轻秋季衡阳市大气受东北方向经安徽北部—湖北、江西交界—湖南东北部的中短距离传送的1类气团影响最为明显,占比高达73.72%PM2.5与PM10潜在源贡献区域相似,不同季节潜在源贡献区域有所差距,但大多集中在湖南南部、湖北中部、湘粤交界处等区域PM2.5与PM10不同季节的权重分布区域较为相似PM2.5与PM10质量浓度偏高现象通常发生在风速小于1.5 m/s时,AQI在风速较小和偏北风时数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布设三个采样点,利用智能中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2013年冬季大气PM2.5样品,共获得PM2.5样品15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其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2.5中PAHs的组成和污染特征、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2.5中PAHs的浓度呈现工业点市区点城郊点的分布特征;对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环PAHs比重高于轻环,同时重环中4环占较大比重;通过化合物之间比值对PAHs来源进行识别,发现煤的燃烧对武汉市青山区域内PM2.5浓度有较大的贡献率;利用Ba P毒性当量法对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发现武汉市青山区冬季大气PM2.5中PAHs的TEQ除了城郊点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其他采样点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国家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大气颗粒物碳成分时间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气颗粒物中碳成分的变化特性,在2008年7月~ 2010年6月平行采集了TSP、PM10和PM2.5三种大气颗粒物,利用元素分析仪对每个样品进行碳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颗粒物中的OC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特点,最高点出现在1月,是7月的5~7倍;OC/EC基本均大于2,说明全年均有OC的二次反应,以1月和12月...  相似文献   

10.
王琛 《河南科技》2022,(14):120-123
通过研究 2016—2018 年许昌城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得出以下结论。(1)2016—2018年许昌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有所好转,达标率逐年降低。(2)月均浓度呈“V”型变化。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PM10春季浓度高于秋季。PM2.5平均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PM10平均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3)PM2.5浓度主要与气温呈负相关;PM2.5、PM10浓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在春、冬季呈正相关,夏季呈负相关;PM10浓度和相对湿度主要呈负相关;PM2.5、PM10浓度与风速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M-PN空间中集合的各种有界性,第二部分讨论了2-PM空间中集合的各种有界性,分别得到了它们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提出与轮廓函数相关的Menger PM空间(简称φ—Menger PM空间)的概念,并讨论了该空间的一些基本性质,如预紧性、列紧性和有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PM_(2.5)造成的雾霾天气.因此对环境中PM_(2.5)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浓度的预测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从韶关市环境气象官方网站和天气网收集了2014-10-01至2015-05-31的相关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PM_(2.5)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时间序列改进简单的回归模型,得到向量自回归平均模型.经过比较检验,认为向量自回归平均模型是最为理想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便携式低流量监测仪,对清远某小区不同楼层和小区内两个大门的PM2.5进行7天连续测定,结果显示,该小区住宅楼日均浓度的平均值为73.6μg/m^3,正门与西门日均浓度的平均值为129.3μg/m^3.与美国PM25标准和国内PM10标准基础上假设的PM2.5限值相比,结果均显示该小区PM25过高.此外,该小区PM2.5质量浓度呈现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差异,低楼层比高楼层的PM25浓度低,靠近道路一侧的PM25浓度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轮廓函数”规定 Menger 概率度量空间的拓扑,引进邻域系{N_p(φ;ε,λ)},推广了常用邻域系{N_p(ε,λ)},提出了概率预紧、概率列紧、概率稠密和概率可分的概念,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重庆市万盛地区2018年12月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首次研究了万盛地区PM10浓度与其他5项污染物、相关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PM10浓度与NO_2、CO污染因子显著正相关,但与SO_2、O_3-8h污染因子相关性不明显;PM10质量浓度受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万盛地区PM10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反映该地区PM10的污染特征,为开展该地区PM10污染预警预报提供了思路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运用量子化学有限场FF/PM3方法,对2,5-二(2-羟基苯基)吡嗪及其单取代衍生物的能量、结构、非线性光学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二(2-羟基苯基)吡嗪分子中其中一个羟基的对位被取代后体系变得更加稳定,其单取代衍生物均为准平面结构,且具有较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尤其是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这类化合物可能成为一类良好的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是每个与生物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果蔬生理生化理论及实验技术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为开展其后续的研究项目和论文写作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因此,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出并制定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实验模块创新和课程建设创新.通过这些创新教学,使课程教学效果突出,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教学质量迈进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院校升格与高教系统分层存在一定矛盾,解决的方法是政府从全局出发进行宏观调控,在高教系统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考虑经济发展情况,把握不同层次院校比例,并结合地区差异构建一个合理的分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