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写意抒情的创作原则使悲情苦境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抒写人生悲剧性感受的重要方式。随着古代叙事文学观念的逐步成熟,剧作家对人生苦痛的主体性宣泄逐渐转化为客体化表达,这种客体化表达以悲剧性境遇的营造为其突出标志,具体通过叙述模式、悲剧性冲突以及悲剧主体等方面的变化来完成。剧作家观照和抒写人生苦痛方式的悄然变化,标志着悲剧意识在戏曲文学中的成熟,推动了戏曲悲剧杰作的诞生,同时表明戏曲作为叙事文学的本质规律开始得到了承认和体现。  相似文献   

2.
浅谈戏曲元素在舞蹈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超 《科技信息》2009,(33):I0118-I0119
当今社会,舞蹈的发展种类多彩多样、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创新舞种数不胜数。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通过自身对四年中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以及对戏曲自身的独特看法。本人认为在继“承”戏曲原有的风格和戏曲独有的特点上,加上突“破”与创“新”,构成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结合,成为具有社会、民族、时代和文化特色的舞蹈。让舞蹈在今后艺术发展上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舞蹈与戏曲的融合,将成为具有中国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是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中国古代剧论家以主体心灵和主体情感审视戏曲艺术真实,强调审美主体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相对忽略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等审美客体的再现,偏重于创作主体内在心志和情感的表现。同时,他们依据戏曲艺术代言体的文体特性,主张剧作家细致体味戏曲人物生活的环境和遭遇的事件,做到因事造形,随物赋象。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当代剧作家按照传统戏曲自身的创作规律和现代意识,创作了一批有思想深度和艺术创新、同时体现现代化品格的戏曲新作,成为中国戏曲振兴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青楼集》是一部记述元代戏曲演员的生平事迹、演出情况及表演风格特点的专著。书中载录的演员特别是女性演员的身上,亦寄寓着夏庭芝丰厚的戏曲美学观,其主要表现为容之“妍”美、学之“实”美、品之“雅”美、唱之“音”美、舞之“韵”美、白之“谑”美等。夏庭芝的戏曲美学观丰富了我国古代戏曲的表演及美学蕴涵,在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史中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楼集》是一部记述元代戏曲演员的生平事迹、演出情况及表演风格特点的专著。书中载录的演员特别是女性演员的身上,亦寄寓着夏庭芝丰厚的戏曲美学观,其主要表现为容之“妍”美、学之“实”美、品之“雅”美、唱之“音”美、舞之“韵”美、白之“谑”美等。夏庭芝的戏曲美学观丰富了我国古代戏曲的表演及美学蕴涵,在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史中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古代戏剧研究,朱光荣教授在长期研究工作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理论系统”。其理论全方位、多角度论述了古代戏曲艺术发展规律、戏曲创作论、戏曲美学论、戏曲艺术体系论、戏曲风格论、戏曲艺术辩证法、戏曲研究思想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于张爱玲来说,戏曲是她观照“中国”及其“传统”与“现代”的绝佳视角之一,她在创作中也借用戏曲展开互文式的写作,制造新的“传奇”。其自传性小说《小团圆》中写九莉在乡间看戏的第九章可以看作是解读《小团圆》的一把钥匙,从张爱玲对于戏曲“大团圆”模式思考的不断深化,揭示出九莉和邵之雍在理性层面的冲突、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角力。九莉最终用“具体”克服了“抽象”,以“小团圆”嘲弄了“大团圆”。  相似文献   

9.
尤侗主张戏曲是剧作家为寄托而作,他以具体的创作实践形成了以张扬主体精神为主旨、以历史故事为载体、并以消释胸中块垒为归依的戏曲寄托观念。尤侗的寄托主张体现了文人剧作家独特的审美趣味,反映了清代文人特殊的时代体验,同时也给戏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的总体格局是“话剧——戏曲二元结构”共生互补,话剧的突出特点是日益政治化和正剧化,戏曲则基本上是“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和悲剧、喜剧与正剧同步发展.如果说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是由话剧的诞生与发展来代表的,那么,在十七年,戏曲的“推陈出新”及其文学成就对于中国戏剧现代化的意义则在话剧之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以建筑物为题材的诗词曲赋,不仅记录着中国古典建筑的华美、庄严、精巧,还寄托着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抱负和情怀,从宫殿、寺庙、亭台、楼阁、书室等不同类型的古代建筑及其诗词作品中,可以读出诗人们面对不同建筑物时所产生的不同思想和情怀。  相似文献   

12.
钟在中国的历史特别古老而悠久。早期的钟,是帝王贵族的乐器,逐渐用于祭祀,后来进入山林寺庙。随着时代的变化,钟声的内涵具有了丰富性和多样性。钟声或昭示时间,或造成幽静境界,或显示一种庄严性,等等。诗人借钟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诗,表达思想,抒写感情,使其具有现实内容和人生意义,以及艺术品格或宗教品格。古代诗歌中的钟声,把我们的心灵牵引到历史的远方。  相似文献   

13.
纵观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每经有感必将言其心志,诉其衷肠。但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情感的表达又是经由过滤之后的另一种外化。它体现着一定的法度,含有约束、节制的意味。因而,古代诗人在抒发个人情感时内敛含蓄十分重要,意象作为中国首创的一个美学范畴,恰可以作为这种含蓄表达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意象可以通过自然外物来传达个人独特性的情感,使得情感在有节制的同时又得以抒发。中国古典诗歌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许多内涵深刻的文学意象,杜甫诗中"舟船"这一意象传递出诗人的漂泊感和寻求自由感,揭示出诗人孤独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4.
早在唐末时,丹霞山的锦石岩就已成为了人们的旅游景点,文人墨客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了不少的诗作,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锦石岩的历史、锦石岩的形成、锦石岩及锦石岩洞的景致、锦石岩的人文历史等,表达了诗作者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情与情怀。。  相似文献   

15.
论李渔的诗     
李渔是清朝著名文人,也是古代文学创作领域运用文体最多的作家,他的诗歌创作虽不如戏曲小说那么出名,但也自具特色。总体上具有意境清新,构思奇特,风格大胆幽默,用语平易的特点。尤其是他的篇首诗、咏园林诗、咏剧诗及咏生活俗事的诗,更是和作为小说家、园林艺术家、戏曲家及文人的李渔的艺术实践及生活紧密联系。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明中叶闽西进入了宗族社会,此时的民间戏剧也开始兴盛起来,民间戏剧与宗族社会呈现出同构性关系.主要剧种汉剧和木偶戏在组织结构、传承方式、戏剧程式、演艺方式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族色彩.民间戏剧发挥着宗教祭祀功能、政治教化功能和经济整合功能.闽西地方戏剧与社会经济变迁呈现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藏汉语诗歌的代表性诗集《前定的念珠》在写作上极具现代性特质,诗人们对雪域空间的自然感受与逃避文明的忧思,结合色彩斑斓的死亡主题、浸润着宗教特征的藏区情感体验,以及借鉴现代性美学的创作观念,表达出特定地域中的空间生存体验和贯彻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杜甫家庭亲情诗表现了诗人至性至情的心怀和对家庭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其中浓郁的家庭伦理观念,更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诗人的独特个性,使我们更真切更全面地走近和了解杜甫。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文学是罗马社会存在与罗马人精神历史的反映 ,其中既有对为国家尽义务而自我克制、自我牺牲的理性主义精神的价值确证 ,也表现出因国家理性主义与个体价值的冲突带来的矛盾、痛苦、困惑与迷惘。它既使我们看到了罗马帝国兴盛的原因 ,又预示着罗马帝国的衰颓与分崩离析。但是 ,古罗马作家们只是感性地体验和客观地反映了国家理性主义对个体情感的压抑 ,而不能理性地进行批判。所以 ,笼罩在作品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困惑与迷惘情绪  相似文献   

20.
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是韵文的主流,抒情文学的正宗。当今的诗词也延续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胥健先生的词集《岁月浅吟》从古典诗词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与艺术的张力中寻求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