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铝硅比为5.48的贵州中低品位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进行石灰拜尔法溶出实验,对溶出后赤泥浆液的沉降分离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探讨稀释矿浆脱硅时间、稀释矿浆质量浓度和絮凝剂等因素对赤泥浆液沉降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贵州铝土矿经石灰拜尔法高压溶出、稀释后,当控制溶液氧化铝质量浓度为165 g/L左右,赤泥沉降分离料浆固含约为85 g/L时,适宜的脱硅时间为2~3 h。稀释脱硅后,赤泥浆液添加絮凝剂CM180进行沉降分离效果较好,当其添加量为210 g/t时,5 min和10 min平均沉降速度分别达19.0和12.1 mm/min,30min压缩液固比可达5.29。  相似文献   

2.
中低品位铝土矿石灰拜耳法溶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铝硅比为5.36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进行了常规拜耳法和石灰拜耳法的溶出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了石灰添加量和预脱硅对铝土矿溶出赤泥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添加量的增加,溶出赤泥的铝硅比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而钠硅比则呈下降趋势,且钙硅比小于2.0时,钠硅比呈近似直线迅速下降,当钙硅比大于2.0时,钠硅比变化逐渐变缓;石灰拜耳法溶出赤泥物相主要以水合铝硅酸钙为主,而常规拜耳法溶出赤泥主要以水合铝硅酸钠为主.预脱硅4 h可使溶出赤泥铝硅比从1.53降低到1.43,钙硅比可从0.28降低到0.24.  相似文献   

3.
石灰对三水铝石型铝土矿低温溶出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量对3种国外三水铝石型铝土矿在145℃时溶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国外三水铝石型铝土矿主要由三水铝石、针铁矿、赤铁矿、高岭石和石英等组成,并含有一定的锐钛矿和一水软铝石.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石灰能够促进脱硅反应的进行,降低溶出后铝酸钠溶液中二氧化硅的质量浓度,随着石灰质量分数的增加,溶液的硅量指数逐渐提高;添加石灰降低三水铝石型铝土矿的氧化铝溶出率,其与石灰的质量分数呈线性递减关系;石灰促进脱硅产物由水合铝硅酸钠向水化石榴石转变,随着石灰质量分数的增加,溶出液中的苛碱质量浓度逐渐提高,赤泥中碱的质量分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低品位铝土矿铝硅比,实现棕刚玉除尘灰资源化利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苛碱浓度、脱硅温度、脱硅时间、液固比和棕刚玉除尘灰与铝土矿的质量比对协同脱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苛碱浓度为110 g/L,脱硅温度为95℃,脱硅时间为30 min,液固比为12 mL/g,棕刚玉除尘灰与铝土矿的质量比为1:7的条件下,协同脱硅...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开发与利用低品位高硫铝土矿,降低拜耳法流程中硫矿物的危害并提高氧化铝溶出率,采用高压溶出工艺考察苛碱质量浓度、时间、石灰添加量和温度对脱硅精矿溶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溶出条件为溶出条件为温度280°C,苛碱质量浓度245 g/L,时间70 min,石灰添加质量分数8%,在此条件下的相对溶出率为95.14%,比原矿和焙烧矿相对溶出率分别提高7.50%和9.77%,脱硅精矿溶出液中硫质量浓度为0.11 g/L,硫的实际溶出率为11.2%;脱硅精矿比表面积增大为31.25 m2/g,孔容和孔径分别增至0.0784 cm3/g和14.76 nm;氧化铝晶体[113]面在碱浸过程中晶粒粒径减小;脱硅精矿晶面间距减小,Al—O键长变大并存在0.185 4和1.971 0 nm 2种键长。  相似文献   

6.
贵州高硫高品位铝土矿硫溶出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硫含量的贵州高硫铝土矿硫的溶出率进行了研究。在铝土矿硫含量一定的条件下,考查石灰添加量、溶出温度、苛性碱浓度和溶出时间等对硫的溶出率的影响,得出对硫溶出率影响较大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中等硫含量的高硫铝土矿能得到较低硫溶出率,较适宜的溶出条件为溶出温度260℃,碱浓度195 g/l,石灰添加量CaO12%,时间50 min.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贵州高硫型高品位铝土矿溶出性能,考查了石灰添加量、溶出温度、苛性碱浓度和溶出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以及铝土矿的硫向溶液中的转化率(即硫的溶出率)的影响;还研究了用铝酸钡净化拜耳赤泥洗液的除硫条件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贵州高硫铝土矿溶出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贵州高硫型高品位铝土矿溶出性能,考查石灰添加量、溶出温度、苛性碱浓度和溶出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以及铝土矿的硫向溶液中的转化率(即硫的溶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出高硫铝土矿较适宜的条件是:温度260℃,碱浓度195g/l,石灰添加量CaO12%,时间50min.此时,氧化铝溶出率高于88%,硫的溶出率低于13%.  相似文献   

9.
中低品位铝土矿两段烧结法中一段烧结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中低品位铝土矿(A/S为5左右)作为原料,通过纯碱烧结法考查碱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比为1.2、烧结温度1100℃、烧结时间40min的烧结条件为一段烧结最佳条件。同时还考查了溶出条件对脱硅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铝土矿两段烧结工艺的Ⅱ段烧结及溶出的最佳操作条件,确定Ⅰ段赤泥在钙比为235,烧结温度为1120~1200℃时,氧化钠溶出率达92%左右,氧化铝溶出率达81%左右;当溶出液氧化铝质量浓度为40~80g/L时,Ⅱ段熟料溶出的二次反应很弱,溶出条件宽松.因此,两段烧结新工艺处理铝硅比为6的矿石,氧化钠总溶出率达986%,氧化铝总溶出率达968%,碱的化学损失是每吨氧化铝损失碳酸钠18kg.  相似文献   

11.
高压溶出贵州铝土矿时硅钛矿物的相变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铝土矿是高硅低铁、难溶的一水硬铝石型矿石,其铝矿物及硅矿物比俄罗斯和希腊同类型铝土矿中的铝硅矿物都难溶。本文系统研究了从贵州铝土矿中分离出来的高岭石、白云母及鲕绿泥石精矿、铝土矿综合矿样的溶出及相变行为。并对它们的拜耳赤泥进行了化学分析,查明四种赤泥中共生成了8个新相,与国外的赤泥相组成完全不同。在溶出鲕绿泥石精矿的赤泥中首次发现了含铁水化石榴石相,并计算出了分子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280℃高温溶出贵州铝土矿所得赤泥的物相分析结果,讨论了石灰对氧化铝溶出率、碱耗、主要矿物的溶解性能的影响,并对赤泥的一些相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贵州低品位铝土矿和溶出拜耳赤泥、碱、石灰配制的混合料烧结,在A/S=2.84±、[N]/[A]+[F]=0.97±、[C]/[S]=2.11±、t℃=1275±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氧化铝标准溶出率η(?)标=94.64%,氧化铝工业溶出率=92.68%。  相似文献   

14.
中等品位铝土矿石灰烧结法提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贵州中等品位铝土矿,用石灰烧结法从中提取氧化铝进行试验研究。考查钙铝比(C/A)、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η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生料配方C/A值为1.4,烧结温度为1320℃,烧结时间为40 m in时,氧化铝溶出率为83.75%;代入最佳烧结工艺条件,得到氧化铝的溶出率为84.58%,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石灰在拜耳法溶出铝土矿过程中的作用,详细论述了石灰对铝矿物溶出过程的催化作用,并建立了催化机理及模型。在溶出赤泥中发现了羟基钛酸钙,并测出了它的晶体参数,同时还分析了碱耗降低的化学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铁化合物在熟料烧结过程中可被煤粉还原为单质铁的特性,实验研究赤泥炉料在还原烧结条件下的反应行为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还原烧结条件下,赤泥熟料的熔化温度大于1 250℃,且烧结炉料的铁铝比(即Fe2O3与Al2O3的物质的量比n(Fe2O3)/n(Al2O3))对熟料的熔化温度和熟料中氧化铝的溶出率无显著影响,高铁赤泥熟料的烧结温度和烧结温度范围显著提高;还原烧结赤泥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钠的溶出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与炉料配煤质量分数和钙硅比之间存在极值性关系,适当提高炉料的碱比有利于提高熟料中Al2O3的溶出率;赤泥熟料还原烧结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为1 200~1 250℃,炉料碱铝比NR≈1.10,钙硅比CR=1.6~1.7,配煤质量分数wc≈6%。在该还原烧结条件下,铁铝比n(Fe2O3)/n(Al2O3)为0.3的赤泥熟料中Al2O3的溶出率可达91%~93%,Na2O的溶出率大于9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铝土矿的品位,应用冶金反应工程观点,对山西铝土矿进行了预脱硅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900~1100℃、熔出温度95℃、溶出用碱液含Na2O77.5g/L的条件下,铝硅比可由原矿的4.5,提高到精矿的18左右.同时,对本文的实验结果和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义翔铝业拜耳法赤泥常压石灰法脱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义翔铝业产生的拜耳法赤泥数量庞大、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亟待进行脱碱处理的现状,本文介绍了常压石灰法拜耳法赤泥脱碱工艺的研究。通过考察石灰用量、温度和搅拌时间等几个因素对脱碱效果的影响,得出在石灰与赤泥质量比为0.2,温度为80℃,搅拌时间为40min的条件下,赤泥中碱含量可由8.2%降到0.5%,脱碱效果明显。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石灰法脱碱机理:在低浓度液相中CaO达到溶解度的饱和浓度,形成CaO-Na2O-Al2O3-SiO2-H2O平衡体系,置换出部分Na+,赤泥中的碱得到有效脱除,使得碱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富高岭石型铝土矿,首次提出了采用化学脱硅的工艺路线.研究了二氧化硅平衡溶解度与氧化铝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碱液浓度、温度和脱硅时间对矿石预脱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2O质量浓度为230g·L-1的碱溶液中,90℃化学脱硅90min,脱硅率可达70%,铝土矿的铝硅比由4.97提高到8.5以上;矿石预脱硅过程有钠硅渣的生成,导致了矿石脱硅率的降低和碱的损失;矿石中高岭石转变成钠硅渣并不会降低脱硅精矿的有效铝硅比.  相似文献   

20.
处理我国铝土矿的两段烧结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处理A/S=5±的铝土矿两段烧结工艺。试验表明,Ⅰ段烧结最佳条件:碱比为1 2、烧结温度1100℃、烧结时间40min;Ⅱ段烧结最佳条件:钙比2 25、烧结温度1200℃、烧结时间30min;Ⅰ段溶出温度高于95℃后脱硅作用明显,溶液硅量指数可达400以上;两段烧结工艺氧化铝溶出率ηA标可达98 22%,总的化学碱耗为11 26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