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运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和生物学统计模型等多种生物物理手段研究二甲双胍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运动和趋化行为改变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且大肠杆菌的形态受到生长的影响;利用倒置显微镜结合乳胶小球标记鞭毛法和微流控技术探究二甲双胍对大肠杆菌鞭毛马达转速的影响,结果发现,二甲双胍对鞭毛马达的转速具有抑制效果,且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影响大肠杆菌对天冬氨酸趋化反应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1秒钟跑出自己身长60倍、甚至100倍的距离是很多细菌具有的运动能力.细菌的运动能力依赖于其特异的运动器官—鞭毛.鞭毛是一个巨大的纳米机器,由细胞膜上的马达、胞外接头装置和鞭毛丝组成,是自然界中最高效、最精密的分子引擎,也是最复杂的蛋白质机器之一,能够每秒钟旋转300~2400圈.由于其高度复杂性,鞭毛马达的工作原理尚...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繁殖速度快、基因结构简单,已构建出黏性鞭毛的突变体,是一种研究鞭毛运动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其生长和运动行为的变化。为了研究连续营养作用下的大肠杆菌生长和运动的情况,文章采用连续5 d静置液体培养大肠杆菌,通过定期检测菌液OD值的方法获得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发现大肠杆菌生长到达稳定期的时间随培养天数增加而缩短;观察连续5 d静置液体培养的大肠杆菌在稳定期的形态变化,发现大肠杆菌的形态并不受生长和运动的影响。利用倒置显微镜结合乳胶小球标记鞭毛技术观察大肠杆菌在稳定期的鞭毛马达的转动过程,发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大肠杆菌鞭毛马达的转速加快,说明连续营养培养会促进大肠杆菌鞭毛马达的运动性;后续的群体运动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在该基础上,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运动能力的实现需要相关的基因,包括motB和fliC。该文为发现营养在大肠杆菌生长运动中的作用提供了相关的科学依据,为深入研究大肠杆菌的鞭毛运动与肠道营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潜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外分子马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作直线运动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为例,对其运动特点做描述,介绍三类分子马达的结构、功能及其性质,重点概述肌球蛋白的理论模型,展望分子马达的发展前景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的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以内2外3泵马达系统为例,对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中多泵的多级流量输出以及多速马达的多级转矩输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到了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中马达的多级转速和转矩的理论公式,该理论公式同样适用于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对非对称型多泵和非对称型多速马达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可实现多级恒流量(多级恒转速恒转矩)输出,为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子马达是当前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前沿课题,其定向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生物体内的分子马达一般是很多个一起协同工作.相互作用与合作在分子马达集体行为中起了很大作用.本文概述了分子马达合作运动的现象和机制.为进一步阐述合作的意义,本文详细讨论了分子马达必须依靠合作才能实现定向输运的两种情况.第一种,分子马达通过合作,在过阻尼条件下克服不停闪烁的棘齿势,实现了定向运动.第二种,分子马达通过合作,可以将一个方向上输入的驱动能量转化到垂直方向上做功,并产生定向输运.  相似文献   

7.
细菌中的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c-di-GMP)对细菌的运动性有调节作用.c-di-GMP调控鞭毛的生物合成、菌毛形成和菌毛蛋白的组成,以及其他一些与运动相关的蛋白的合成.细菌的运动性与其毒力、致病性、粘附性、趋化性、生物膜组成等密切相关.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关于c-di-GMP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较为清晰,而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关于该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较少.此外,有关c-di-GMP的信号通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该文主要综述了一些常见病原菌中c-di-GMP对其运动性的调控机制,为研究其他细菌c-di-GMP信号通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比例阀控液压马达低速摩擦转矩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以比例阀控液压马达静态特性实验曲线为基础,分析了液压马达低速运转时的摩擦转矩特性.建立了测试低速摩擦转矩的实验装置,并确定了实验研究的方法、步骤.测试了不同工作油温、不同负载转矩下的低速摩擦转矩特性,建立了液压马达低速运转下的摩擦转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液压马达低速摩擦转矩具有严重的非线性,而且受油液温度和负载转矩变化的影响很大;所建立的低速摩擦转矩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用Fokker-Planck方程研究了在活细胞内作拟布郎运动的微粒在分子马达驱动下跳离势阱的运动概率,进而得到ATP分子的水解反应概率、马达蛋白分子的反应概率以及确定与活细胞内微粒膜连接的马达蛋白分子数和ATP分子数的统计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H8/3048F-ONE芯片的应用对模型车驱动马达与伺服舵机做了技术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程序设计.作为瑞萨MCU模型车制作的重要组成部件,马达驱动基板需要给左、右侧两个马达以及伺服舵机提供足够的动力和准确的信号指示,其核心技术是PWM的脉冲输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三类马达酶的结构,功能和生命体内分子马达的研究状况,并详细介绍几类典型分子马达的理论模型,同时展望了分子马达的发展前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采用一维理论模型在研究复合型超声马达振动特性时分析结果出现误差的情况,设计一种新型双定子复合型超声马达;利用马达的对称性建立了定子纵向振动分析物理模型;将定子纵向与横向振动的动能同时引入Hamilton方程,推导了考虑马达横向振动效应的定子纵向振动分析微分方程与动力边界条件;运用Maple软件对定子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了定子纵向振动固有频率;采用有限元模型与一维理论模型时定子的纵向振动固有频率进行对比计算,并对马达原型机的固有频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比一维理论模型具有更高的分析精度;分析结果与实验值及有限元计算值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三作用多泵多马达输出转速和转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定量泵可输出多种流量、定量马达输出多种转矩和转速的功能,设计了双定子结构的新型泵和马达,并提出了多泵多马达传动理论.在一定的马达进出口压差条件下,通过三作用双定子泵(马达)的不同连接以及泵和马达的多种组合连接,对泵的不同输出流量、马达输出转矩和转速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泵和马达的连接方式及其组合连接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对马达的转矩和转速、泵的输出流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拓宽了元件的适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论述现有液压缸(马达)试验台存在的一些弊端,对采用比例压力控制技术的试验台进行研究。包括液压系统原理设计、分布式结构设计及液压试验台的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结合传统的CAT设计技术。引进ActiveX控件技术、动态链接库DLL技术及虚拟仪器技术进行液压缸(马达)试验台设计。  相似文献   

15.
偏布朗运动模型是描述分子马达沿轨道运动的主要理论之一,此类模型的不足之处是不能产生足够强的力,其效率不高.对Julicher和Prost提出的描述肌球蛋白分子集体协作的偏布朗运动模型作了改进,定义了模型中分子马达的效率.计算表明,改进模型中分子马达的效率可达ηmax≈0.75,同实验值相符,单个分子马达产生的力大约是原模型的2倍,比实验值小.说明将分子马达沿轨道定向运动看作粒子在一维不对称锯齿势中运动的模型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环二鸟苷酸(c-di-GMP)是在细菌中广泛存在的第二信使分子,它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调控细菌的运动、致病性、生物膜形成、细胞周期进程和有机溶剂耐受性等多种重要功能.该文主要从c-di-GMP的合成与降解、c-di-GMP的效应子及c-di-GMP的生理作用3方面对c-di-GMP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总结,并对该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细菌鞭毛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师范类由范秀容等编写的《微生物学实验》课本中,关于细菌鞭毛染色的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在教学中效果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鞭毛染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多次实验摸索,发现染液的配制及细菌制片的操作乃是鞭毛染色效果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驱动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内运输"货物"的分子马达,它沿着微管运动来行使其功能.介绍了驱动蛋白的结构、运动及物质运输机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抑制癌症过程中的作用,并对驱动蛋白及其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识驱动蛋白提供有价值的新信息、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一维三态周期跳跃模型下分子马达定向运动的瞬态过程,对于给定的任意初始分布,得出了与时间有关的几率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包括到达稳态之前的所有的瞬态过程,由此可获得马达在各个时刻的漂移速度和扩散系数,这是与对时间有关的两态模型的一上推广,同时还计算了马达到达稳态所需要的特征时间,并把结果同实验及其他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实验值符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20.
细菌鞭毛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供试细菌菌株的培养基、菌种转接次数及培养时间,采用银染色法对细菌鞭毛进行染色,使鞭毛染色更易进行,大大提高了银染色法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