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绿岩代表着洋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残余碎块。它主要形成在大洋中脊,这已为大量的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资料所证实。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岛弧、边缘海盆地、转换断层以及俯冲带附近的扩张中心也都可能形成新的洋壳(Miyashiro,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江南造山带北缘双桥山枕状基性熔岩的成因,用基性熔岩岩性特征、地球化学方法分析枕状基性熔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双桥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北缘出露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岩枕成群分布;基性熔岩贫碱、富钠,Na2O/K2O比值较高,稀土元素的含量中等,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弱,具微弱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钕和钽相对于镧微弱亏损,且大部分样品出现一定程度的锶负异常,属典型的细碧岩,与典型的洋中脊玄武岩具有一定差异;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受到地壳流体的交代,形成环境并非典型的大洋环境,而是陆壳基础上形成的弧后小洋盆。研究认为向东可与赣北德安彭山出露的蛇绿混杂岩带、庐山垅中地区的细碧角斑岩组合、赣北都昌县程浪蛇绿混杂岩带及皖南的歙县含蛇绿岩的新元古代洋壳对比,向西可与湘北益阳冷家溪群中的基性枕状熔岩相连,指示江南造山带具有多岛弧拼接、多缝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蛇绿岩保存于大陆造山带中,在地质历史上产于洋--陆过渡区多种构造背景(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弧前、弧后、弧内、弧问、板块三联点、转换断层、大陆裂谷或它们的复合背景等)的洋盆扩张脊.蛇绿岩以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为主,是一套彼此具有成因演化亲缘关系的、古洋壳 大洋地幔岩石的有机组合.我们把蛇绿岩概括为产于洋盆扩张脊的洋壳 大洋地幔岩石组合.蛇绿岩按构造背景有红海萌芽型洋壳和大洋中脊型洋壳两个端元,可三分为近陆的活动大陆边缘型--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新特提型)过渡型、西地中海型--大洋中脊古特提斯型.科迪勒拉型和东地中海型均属俯冲带(SSZ)上叠型,更近陆靠俯冲带;环太平洋型和被动大陆边缘型属特提斯型.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科学探索》2014,(7):F0002-F0002
水母灯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熔岩灯,它能在玻璃瓶中制造出十分梦幻的效果,看起来就好像熔岩在流动一样。其实看似高大上的水母灯制作起来并不困难,现在咱们就一起动手做个“水母灯”吧!  相似文献   

5.
湖南益阳元古代变基性火山熔岩,系拉斑玄武岩一玄武岩质科马提岩建造,形成于幼年期江南海沟一岛弧系中段弧间扩张的海沟边壁。  相似文献   

6.
应用分形论中的R/S分析法对矿井瓦斯涌出时间序列进行分析。计算了时间序列的赫斯特指数、概率分布分形维数和轨迹分维数。讨论了它们在矿井瓦斯涌出预测中的指导意义。计算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变化趋势具有很好的持久相关性,可以用分形论对其作出趋势预测;而发生火灾时,持久相关性不明显。但两种状态下的概率密度分布都满足分形分布;时间序列轨迹都具有明显的分形特性。  相似文献   

7.
海沟一岛孤一弧后盆地复合体系的成因与软流圈及岩石圈的流变性有关,以前者为主,并遵循流体运动的最小阻力原理。俯冲有两种类型:一是大洋岩石圈向大陆岩石圈的俯冲,二是大洋岩石圈之间的俯冲。弧后扩张及岛弧升高在时间上的滞后现象,也可以用此原理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火山岩是一种不多见的储集岩类型。本文根据岩心和薄片分析讨论了流状熔岩(即熔岩流)的岩相特征。并且指出在一典型的流状熔岩层中,顶部岩流自碎角砾状熔岩、上部和下部气孔状、杏仁状熔岩三个微相是有利储集层,而致密块状熔岩微相不能作为储层。  相似文献   

9.
金文驰 《大自然》2015,(1):20-25
在黝黑而狭长的卡里索索熔岩流,绳状熔岩、熔岩脊、熔岩管、熔岩气泡、熔岩塌陷以及裂隙等形态各异的熔岩景观让人眼花缭乱,而玄武岩上颇具沙漠特色的植物更是让卡里索索熔岩流拥有了特殊的魅力。横亘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地带的奇瓦瓦沙漠是北美洲四大沙漠(另三处为大盆地、莫哈韦沙漠和索诺拉沙漠)之一,其北端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中南部。从卫星遥感图上看,在这片浑黄的荒野中,突兀般地出现了一道黝黑而狭长的熔岩流。它从东北向西南绵延约了5干  相似文献   

10.
海斌  张红霞 《科技信息》2011,(11):350-350
煤层瓦斯治理工作在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中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在采面回采过程中,瓦斯绝对涌出量一般较低,遇到过瓦斯带时,绝对涌出量就会明显提高,给采面的正常回采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治理一般是加大工作面的供风量、施工排放钻孔等措施.但遇到瓦斯涌出量异常时,这些方法的效果很差,基本不能解决瓦斯涌出异常问题。文章结合平煤煤矿工作实践,采用加大工作面供风量、综采工作面卸压区浅孔抽放和采面上隅角埋管抽放综合治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瓦斯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石灰岩地区的溶岩洞人们多耳熟能详,而火山区的熔岩洞却鲜为人知。我国的火山熔岩洞不多,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有过纪录,而黑龙江省镜泊湖和五大连池附近的熔岩洞则规模大、游人多、交通也方便。熔岩洞和溶岩洞熔岩洞和溶岩洞一字之差,大同大异。大同者,同是天然形成的地下岩洞,宏伟壮观,因而引起洞穴探险者的浓厚兴趣;大异者,形成机理不同,景物不同,体会感受也殊异。大家知道,溶岩洞是含二氧化碳的流水长年溶解石灰岩而形成的,洞内钟乳石的长短大小记录了岩洞形成的历程,有经验的考察者仅仅根据某些钟乳石的长度就能大致估计出该…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在一些低瓦斯矿井的瓦斯异常涌出区发生了一些重大瓦斯事故,以上海能源股份公司煤层瓦斯含量低,而局部存在高瓦斯区域的孔庄煤矿为例,从影响瓦斯涌出的地质因素和采掘因素出发,详细分析了低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异常涌出原因,并提出了瓦斯异常涌出防治措施。也为其它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涌出问题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汪品先 《科技潮》2005,(1):24-27
深海大洋到底有何奥秘?人类面临能源危机,为何要走向深海大洋?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在2004科协年会上做了题为《走向深海大洋》的报告,初步揭开了深海大洋的神秘面纱。汪品先院士从地球演变历史及海洋板块说切入,探究深海大洋神奇海底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尽管隔着大洋,我们在一起也都是为了做事情,为了共同的美好的未来,我们不喜欢别人妖魔化我们,我们也没必要妖魔化别人,更不应该自己妖魔化自己。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国际大家庭中发言,而不是在互联网上骂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过渡时期采场瓦斯涌出规律的研究,分析风量调整过程中瓦斯涌出和流动状态,结合铁法大明一矿实测资料,探讨了一些瓦斯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凤凰山矿各盘区的瓦斯赋存情况与涌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了导致“孤岛型”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积聚、超限的原因,并提出几种在实际中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洋一号”深海考察船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实现保真采样与深海微生物高压培养。“大洋一号”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抓取到了珍贵的烟囱体样品、生物样品以及大量的块状硫化物,并在取得的样品上发现了附着的生物个体。目前,已在“大洋一号”上建立了深海环境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8.
海洋垂直混合系数对大洋环流影响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地球流体实验室的Modular Ocean Model(MOM4)模式构建了一组全球实际大洋环流实验,以检验海洋环流形势及温度结构对海洋垂直混合系数的敏感性,并仔细分析了各实验中温度方程中各项的变化,讨论了垂直混合系数改变对海洋环流形势影响的物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海洋垂直混合系数对海温的空间分布和海洋流场结构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在赤道温跃层附近表现得最为明显。这说明大洋环流对垂直混合强度的变化是相当敏感的。一般来说,在混合系数取值大的实验中大洋中上层温度的垂直和水平梯度都较小,相应的南北赤道流强度较强,赤道潜流和南北赤道逆流强度较弱,在混合系数取值小的实验中大洋中上层的温度梯度较大,此时南北赤道流强度较弱,赤道潜流和南北赤道逆流强度较强,赤道流系的各分支在范围上也有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洋19航次第一航段,“大洋一号”科学考查船于2007年2月7日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大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正在活动的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所的陈永顺教授作为该航段首席助理带领其研究小组参加并负责海底热液羽状流异常探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美国地球流体实验室的Modular Ocean Model(MOM4)模式构建了一组全球实际大洋环流实验,以检验海洋环流形势及温度结构对海洋垂直混合系数的敏感性,并仔细分析了各实验中温度方程中各项的变化,讨论了垂直混合系数改变对海洋环流形势影响的物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海洋垂直混合系数对海温的空间分布和海洋流场结构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在赤道温跃层附近表现得最为明显。这说明大洋环流对垂直混合强度的变化是相当敏感的。一般来说,在混合系数取值大的实验中大洋中上层温度的垂直和水平梯度都较小,相应的南北赤道流强度较强,赤道潜流和南北赤道逆流强度较弱,在混合系数取值小的实验中大洋中上层的温度梯度较大,此时南北赤道流强度较弱,赤道潜流和南北赤道逆流强度较强,赤道流系的各分支在范围上也有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