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500年江汉平原湖区土地开发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历史文献资料与现代遥感资料,分析了近500年以来平原湖区土地开发过程,将这500年的湖区开发中划分为7个阶段,阐述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剖析了湖区围垦的经济教训,人口增长,政府政策与管理,水利建设对湖区土地围垦影响大,围湖垦殖影响湖区生态环境,最后为退田还湖提供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及有关资料的分析,对长期以来流传的“秦汉之前,广大江汉——洞庭平原存在过水势浩瀚、跨江南北的古云梦大泽,目前的湖群乃是古云梦遗留下来的残迹湖”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从①湖盆构造复杂,江汉与洞庭相对独立;②河相沉积广泛分布,湖相沉积断断续续;③荆江河床形成与发育,阻断了古云梦的形成;④江湖相通,湖水消涨深受外江制约;⑤秦汉以来湖水面积倾向扩展等五方面认为跨江南北的古云梦泽并不存在,目前湖群基本上是河流作用之产物,古籍上很多关于“古云梦”的记载,各说不一,矛盾百出,不足为凭。  相似文献   

3.
 在反思已有防洪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基于"洪水和泥沙资源化"的考虑,提出了长江中游荆江和江汉-洞庭地区防洪的措施,即:"采沙扩湖、清淤改田",实现"再造云梦泽、扩张洞庭湖",扩大江汉-洞庭地区洪水调蓄空间,在"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和"江湖两利"的原则下,达到防洪减灾、冷浸田改造和改善血防工作的统筹考虑,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治理及减灾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洞庭湖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及特征。(1)来水量大,泥沙淤积与围湖垦殖是洪水的主要原因;(2)洞庭湖洪水日趋频繁,灾害不断加剧,进一步探讨洞庭湖治理,减灾的主要对策,即洞庭湖流域内治理,减灾对策和江湖协调治理。  相似文献   

5.
分析洞庭湖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及特征:(1)来水量大,泥沙淤积与围湖垦殖是洪水的主要原因;(2)洞庭湖洪水日趋频繁、灾害不断加剧。进一步探讨洞庭湖治理、减灾的主要对策:即洞庭湖流域内治理、减灾对策和江湖协调治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千湖之省的由来据地质资料记载,一亿年前,面积巨大的江汉——洞庭地凹形成。又过了5000余万年,长江、汉水在地球上出现,滔滔大水注入地凹之后,万里云梦泽由此而生。在随后的地质年代里,因欧亚大陆板块的抬升及气候变化,海洋似的云梦泽被逐渐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湖泊水系,其中洪湖、梁子湖、西凉湖、(氵刀)汊湖、网湖、斧头湖、张渡湖、沉湖就是江汉湖群中的代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古今,江汉湖群都是荆楚人民的生存之本。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就是新石器时期人们倚山伴湖繁衍生息的佐证。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彭场基点实地观测实验的大量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江汉平原平原湖区农田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首次提出了平原湖区农田地下水与干支大排水沟水力联系不密切、而与田间小排水沟水力联系很密切的论点,从而得出治理平原湖区农田地下水的关键是开好田间排水沟的结论,并对田间排水沟渠的规格问题提出了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9.
东钱湖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现将这一浙东名湖的概况及沿湖史迹加以介绍,作为旅游开发的参考。东钱湖位于鄞东南平原,距宁波市15公里。湖的东南两面傍山,西北毗邻平原,其东西宽为6.5公里,南北长8.5公里。环湖周长45公里,湖面面积19.89平方公里。集水面积84.4平方公里。全湖可分三个部分,西部以师姑山,笠大山为界称“谷子湖”,东北以湖里塘为界称  相似文献   

10.
柘林湖湖泊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丽  廖兵 《江西科学》2013,31(1):48-52,128
柘林湖是江西最大的人工湖,具有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稳定修河中下游生态流量、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功能。虽然湖区水质总体达到III类水平,属于良好湖泊的范畴,但是局部范围还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的进程加速导致资源、环境与流域内区县发展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重。研究揭示了目前柘林湖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环境质量演变的关键驱动因子,并提出了以保证湖区水质、控制污染物总量、制定环境标准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研究洞庭湖水质总磷(TP)浓度变化规律对其水环境管理意义重大.基于2017年—2021年东洞庭湖及入湖、出湖共12个水质断面数据,研究了东洞庭湖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与污染成因.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2021年东洞庭湖总磷质量浓度ρ(TP)年均值在0.058~0.088 mg/L,湘江、环湖河流及南洞庭湖入湖ρ(TP)年均值在0.051~0.125 mg/L;出湖ρ(TP)年均值在0.062~0.079 mg/L,均超过湖库Ⅲ类水质标准.其中,东洞庭湖以轻度、偏中度污染为主,洞庭湖出口以轻度污染为主.各入湖水质中,湘江以轻度、偏中度污染为主,环湖河流以中度污染为主,南洞庭湖为轻度污染.东洞庭湖及入湖水质ρ(TP)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上,环湖河流明显大于湘江,东洞庭湖明显大于洞庭湖出口和南洞庭湖入水;时间变化上,东洞庭湖、洞庭湖出口、汨罗江、新墙河与华容河枯水季节(年初和年末)ρ(TP)明显偏高,达到0.082~0.117 mg/L,但藕池河东支ρ(TP)高峰期却出现在丰水季节,达到0.094~0.115 mg/L;湘江及南洞庭湖入湖ρ(TP)...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圈围的湖荡面积越来越大,已严重影响湖荡的滞蓄功能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成了里下河地区湖荡滩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依据“服从滞蓄、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并运用生态学原理,根据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湖荡滩地资源的11种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调蓄湖泊,其出湖泥沙变化过程影响着湖泊演变和江湖关系调整.基于洞庭湖代表性水文站长时间序列的水文数据,利用百分位数、变差系数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洞庭湖出湖输沙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洞庭湖出湖泥沙在1951—2015年可分为1951—1970年、1971—2002年和2003—2015年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表现为下降趋势,2003—2015年年均输沙量则呈上升趋势;出湖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1951—1970年主要集中于3—12月,1971—2015年主要集中于3—8月,但2003—2015年输沙量峰值由1951—2002年的4月推迟至5月;出湖输沙量周期表现为44年和24年的全尺度周期震荡.从径流、水利工程建设和湖盆冲淤的角度分析洞庭湖出湖输沙量的变化原因,发现:出湖径流是造成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主周期模式的重要原因;荆江裁弯工程是导致1971—2002年洞庭湖出湖输沙量大幅减少的根本原因;随三峡工程运行,洞庭湖2003—2015年多年平均出湖输沙量相比于1971—2002年减少了30.1%;此外,洞庭湖湖盆由淤积转为冲刷,导致洞庭湖出湖输沙量在2007年之后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DIS遥感影像数据的洞庭湖蓄水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洞庭湖为研究对象,应用MODIS遥感影像、水位以及湖底DEM数据估算洞庭湖蓄水量.根据水体在近红外和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通过对MODIS数据NDVI指数和NIR波段分别设置阈值的方法来实现对洞庭湖水面的动态提取.根据洞庭湖流域各水文/水位站的水位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得到洞庭湖多个时段的水位空间分布.结合洞庭湖水面提取数据、水位插值数据和湖底DEM,估算洞庭湖蓄水量,并以此初步分析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流域的水文响应.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对洞庭湖蓄水量的估算,计算得出的水面面积、蓄水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洞庭湖蓄水量与城陵矶水位呈现明显的3次曲线关系,截流前后3年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0.915和0.928;截流后三峡工程调蓄功能初显,连续3年洞庭湖汛期累积水量占全年水量比重减小;与此同时夏末秋初三峡水库蓄水,下泄水量减少加剧了2006年洞庭湖流域夏秋连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射阳湖古称射陂,原为江淮之间的"巨浸"。春秋时期,始在区域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南宋以来,受黄河夺淮携带泥沙淤积的影响,射阳湖区逐渐淤垫,其名称被射阳河沿用,后者在地方社会经济中继续发挥交通作用。由于射阳湖、河的交通优势,再加上海运要冲的地位,庙湾镇逐渐升格为阜宁县。因此,应积极发挥苏北地区里运河与串场河之间的射阳湖、河等"横向"水道的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青藏高原湖区可鲁克湖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弥补青藏高原湖区水生态系统特征数据不足的现状,并为今后青藏高原湖区湖泊生态系统对比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利用2013年7月在可鲁克湖的调查数据,对该湖区的浮游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研究,分析了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所有的样点中,蓝藻和绿藻的密度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见可鲁克湖的大型浮游动物无论种类上,还是生物量上都在减少.底栖动物在本次调查中,以羽摇蚊占优势,密度和生物量比历史数据都偏低.  相似文献   

17.
“文革”中期 ,6 0 0 0余名文化人从北京下放咸宁向阳湖文化部“五·七”干校 ,他们的名字同向阳湖联系在一起 ,历史增添了深刻、沉重的反思 ,如碑如铭。研究向阳湖文化 ,整理史料 ,总结历史 ,告诫后人 ,同时保护和挖掘地方文化遗产 ,促进咸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具有重大意义。李城外等著书立说 ,发起咸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 ,创办《向阳湖文化报》 ,在“网上咸宁”推出专栏 ,发行纪念封 ,均产生一定社会影响。今后向阳湖文化“金矿”要抓住不放 ,其机构常设须提到议事日程 ,机构设置及其文化村建设可与奶牛场合二为一 ,向阳湖文化研究作为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 ,要力争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的历史上,“向阳湖”不单纯是个地名,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化符号,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化石。李城外显然越来越明白“向阳湖”之于中国思想化的意义,而我也愿意在这样的思路中对李城外所做的工作给予重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常德市鼎城区自1998年实行“退田还湖”工程后湖泊面积增加、耕地减少。为了协调防洪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必须建立具有防洪减灾、高效的生态经济功能的替代产业。通过对多种替代产业模式的研究分析表明。应该选择以渔业为主,渔业与农、林、牧、副业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经济效益。这对整个洞庭湖区的替代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取河北省15个水库、衡水湖和白洋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1—2021年河北省湖库水质变化趋势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结果表明:2011—2021年,15个水库和衡水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白洋淀水质自2019年以来逐年改善。至2021年全部湖库水质状况为优良,湖库富营养化状况以中营养为主。建议按照流域治理的思路,“三水”统筹,多措并举,促进推进河北省水库及湖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