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各省的鲚属鱼类种下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73年—1978年,我们对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各省的鲚属鱼类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了大量标本。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地区的鲚属鱼类共分四种、两亚种和七个生态型。名录如下: 一、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1.指名亚种,刀鲚(C. e. ectenes Jordan et Seale)分两个生态型,即长江型刀鲚和钱圹江型刀鲚。 2.太湖湖鲚(C. e. taihuensis Yuen et Lin) 二、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分两个生态型,即江湖型短颌鲚和池沼型短颌鲚。三、凤鲚(Coilia mystus(Linnaeus))分三个生态型,即长江型凤鲚、闽江型凤鲚和珠江型凤鲚。四、七丝鲚(Coilia grayii Richardson) 上述四种鲚鱼分化出来的亚种和生态型,显然和生态条件的变化,地理分布的差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1.六丝鲚的食料差不多完全是浮游动物,以甲壳类为主,其中以桡足类为最重要、十足类(包括莹虾)次之,糠虾类,端足类,磷虾类更次之。除甲壳类以外,它还捕食很多毛头类和鱼卵,所以六丝鲚应属蜉食性的鱼类。 2.六丝鲚的食料成份有季节变化,不过不很显著:春夏两季以桡足类为主,鱼卵次之,十足类(包括短尾类幼虫)更次之。秋季以桡足类为主,十足类(包括莹虾和短尾类幼虫)次之,糠虾更次之。冬季以桡足类为主,十足类次之,磷虾类更次之。总的来看,桡足类在四季食料中都占了绝对优势。六丝的次要食料则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是鱼卵,秋冬两季都是十足类。值得注意的是:糠虾类和介壳类在秋季食料中的比率增加,磷虾类在冬季食料中占相当重要位置。食料的季节变化是和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分不开的。 3.食料种类大小和体长有关:体长在15厘米以上的捕食较大的甲壳类(如磷虾类,口脚类和十足类等),而体长在15厘米以下的则捕食较小的甲壳类(如桡足类)。这和鳃耙密度有关:前者的鳃耙较稀(1毫米长中有1.4—1.9鳃耙)而后者的鳃耙较密(1毫米中有2.0—2.7鳃耙)。 4.食料和浮游生物存在着一定关系;在浮游生物中占优势的种类也同样地在食料中占优势。桡足类便是一个很显著例子。其他甲壳类也有相似情况。可是水母则不然,它在浮游生物中很  相似文献   

3.
刀鲚和短颌鲚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刀鲚(Coilia ectenes ectenes gordan et seale)和短颌鲚(C.brachygnathus Kreyenbery et Pappenhein)血清蛋白进行分析。共同组分为:脂蛋白、触珠蛋白、球蛋白、运铁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刀鲚在运铁蛋白组分上出现差异,系属种内的基因多态现象。刀鲚含有后清蛋白,脂蛋白具有两条区带;短颌鲚前者缺如,后者只有一条区带。表现为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刀鲚鱼生殖洄游的“生物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三年至七五年,我们试以刀鲚(Coilia ectines Jordan et Seale)体上的寄生虫作为“生物指标”,来对刀鲚鱼在长江流域的生殖洄游情况进行探讨,同时用同样的方法对长江流域的几种鲚属鱼类是否进行成、淡水的生殖洄游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棒鲺颚(Epiciavella chinensis Yu, 1933),简单异尖线虫的幼虫[The larva of Anisakis(Anisakis)simplex]和河蚌的钩介幼虫(The lalva of Anodonta woodiana pacifica)等三种寄生虫可以作为“生物指标”来判定鲚属鱼类是否进行成,淡水的生殖洄游。刀鲚鱼是江海洄游的种类,短颌鲚(C.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太湖湖鲚(Coilia sp.)和夙鲚(C. mystus L.)是不进行成,淡水洄游的种类。文中并列有刀鲚鱼体内外的寄生虫名录23种。  相似文献   

5.
鲚属(Coilia)鱼类是长江中、下游及沿海一带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分布很广,产量很高。我国古籍中关于鲚属鱼类的记载相当丰富。比较早的有《尔雅》、《说文解字》等;描述比较全面的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这些记载多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事捕捞鲚鱼的生产经验总结,是我国鱼类学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到了近代,一些鱼类学工作者曾按照现代鱼类学分类系统,对我国鲚属鱼类做了一点分类和地理分布等研究工作,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从1973年起,沿江有关单位曾对长江流域的鲚属鱼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已知的鲚属鱼类共有四种,即: 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短颌鲚(C.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凤鲚(C.mystus(Linnaeus)) 七丝鲚(C.grayii Richardson) 其中,刀鲚分洄游型和定居型两类。洄游型按水系又分长江、钱塘江等几个生态型。定居型和洄游型的形态、生态等方面差异很大,多分布在长江下游湖泊中,定名为太湖湖鲚新亚种(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 ssp.nov.)。短颌鲚属华中区特有种,分湖泊和池沼两个生态型。东南沿海的凤鲚可分长江、闽江、珠江等几个生态型。我国近代鲚属鱼类分类研究工作,由于受欧美的自然科学影响,一方面有了比较科学的记载,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只依靠几个表面性状做分类根据,比较片面,错误较多,必须补充修改。通过最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旧鱼类分类学必须改造,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其主要途径是面向生产实际,认真学习广大渔民的丰富经验,采取综合的方法,以群体为分类单位,才能把握住每一种鱼的主要特征,真正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布在日本沿海的鲚属鱼类究竟有哪几种?长期以来,日本各家学者说法颇不—致。有的认为有两种,即凤鲚(Coilia mystus(Linnaeus))和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有的认为只有一种,即凤鲚(C. mystus(Linnaeus))。在此方面有比较专门研究的长崎大学水产部田北彻(Toru Takita)教授则认为分布在日本沿海的鲚属鱼类,既不是凤鲚,也不是刀鲚,而是尖鼻鲚(Coilia nasus Temminck et Schlegel)。近年来,我们和田北彻教授进行了有关资料和标本交换工作。根据他赠送的一批标本(采自日本九州有明海),我们做了比较仔细的研究,包括形态解剖和各种数据的测算等,并和我国各家已积累的刀鲚资料做一个全面比较。经过反复探讨,我们认为分布在日本沿海的鲚属鱼类,和我国的刀鲚相似,各项数值均在其幅度之内,应定名为刀鲚(C.ectenes Jorden et Seale)比较恰当。但由于分布地区不同,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因此可另立为一个生态型或亚种。  相似文献   

7.
鲚属Coilia鱼类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肌浆蛋白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鲚属鱼类刀鲚Coilia ectenes ectenes、短颌鲚C.brachygnathus、太湖湖鲚C.ectcnes taihuensis的肝脏、生殖腺和肌肉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及肌浆蛋白电泳的研究,根据酶谱的异同,刀鲚和太湖湖鲚较为近似,亲缘关系近,而与短颌鲚差异较为明显,亲缘关系较远,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肌浆蛋白电泳图谱比较稳定,明显地显示出种间差异,可作为鱼类分类中进行多指标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的鲚鱼,俗称毛刀鱼,按其特征,应为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为黄河下游渔业生产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主要根据作者等于1963—1964年间先后在黄河下游十二个渔业点调查采集的材料,对刀鲚的年龄、生长、食性、繁殖、洄游和渔业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述,可以作为利用和保护黄河刀鲚资源的参考。刀鲚鳞片上有清晰的年轮,夏季形成,与生殖轮相符。体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一至二龄鱼生长速度最快,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平均体长:一龄鱼为117.8mm,二龄鱼333.5mm,三龄鱼345.5mm,四龄鱼390.3mm以上。上溯期间停止摄食。初进河口时,摄食的占7.1%,到济南地区为0,肥满度下降;到东平湖之后,又恢复摄食,肥满度逐渐回升。成鱼食性以虾和小鱼为主,亦食软体动物等。生殖腺在春季(四月份、清明前)之前均处于第Ⅱ期状态,上溯途中迅速发育,至济南地区达第Ⅲ期,到东平湖时,Ⅲ期以上的达97.3%。六月中旬,生殖腺均处于Ⅳ至Ⅵ期。成熟卵径为0.67~0.69mm,其怀卵量为39453~67442,平均49,000。产卵量约为怀卵量的96—98%,因此刀鲚是一次产卵的。东平湖地区是主要产卵场。成鱼的洄游是陆续进行的,三龄鱼是洄游鱼群的主体,占群体的89%,二、四龄鱼约占10%,但无一龄鱼。上溯速度每昼夜约40里。从鱼汛和产卵情况看有分群上溯现象:头群个体较大,末群个体较小。黄河的水文状况是影响洄游的主要因素,也直接影响每年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长江刀鲚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FLP技术对我国长汀南京潜州江段捕获的野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扩增片段多、条带清晰的3对EcoR I/Mse I引物组合,在34尾个体中共扩增出118条清晰的片段,分子量大小在200~1500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67个,多态性比例为56.78%.种群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18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204;种群内遗传距离在0.1263~0.4012之间,显示目前长江刀鲚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取采食七种树叶的野生蚕蛹,分别测定粗蛋白,脂肪和氨基酸,结果发现:蚕蛹的粗蛋白、脂肪,十七种氨基酸随采食的树叶不同其含量也有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我们:不同食料对野生蚕蛹的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通过不同的食料,可以改变野生蚕蛹中主要营养成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型E7根系到有限域瓕/2上的向量空间(瓕/2×瓕/2)3的单射;借此映射,结合根系的分层来讨论根系的正交关系和偏序关系.分别给出了同一层间以及不同层间根的正交性的判别方法,并将第七层上的这两种关系在立方体中体现出来.类似的,其它层上的这两种关系也可在立方体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以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海洋中刀鲚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以及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5月)和夏季(8月)未采集到刀鲚,在秋季(11月)采集到1241尾,平均渔获率为0.211kg/ll,冬季(2月)采集到4526尾,平均渔获率为0.490kg/a,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的刀鲚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附近,水温6.20℃,在30~60m水深处、32度等盐线海域分布较密集。所采集的刀鲚平均体长240.77mm,平均体重55.09g,在海洋中主要摄食虾类和端足类等,其摄食率在2—4月较高。  相似文献   

13.
掌状美叶藻(Callophyllis palmata Yamada)分布于日本,北美洲西海岸等地,最近发现在中国大连广鹿岛有分布,属于我国新记录种.掌状美叶藻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楷膜藻科(Kallymeniaceae)美叶藻属(Callophyllis),主要特点为藻体颜色鲜红,生有根丝细胞.该种与贴生美叶藻C.adnata区别在于直立生长,分枝顶端呈二叉状凹陷;与附着美叶藻C.adhaerens区别在于分枝幅度较宽,可达10 mm以上.  相似文献   

14.
钢筋锥螺纹接头,是把钢筋的连接端加工成锥形螺纹(简称丝头),通过锥螺纹连接套把两根带丝头的钢筋,按规定的力矩值连接成一体的钢筋接头.锥螺纹接头能承受拉、压两种作用力,自锁及密封性能好,连接质量可靠,工艺简单、易于操作.锥螺纹连接套为专业厂定型产品,施工单位可预先订购;钢筋套丝在工地现场进行,操作技术简单,工人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薹草属Carex植物资料的补充,该文继续报道在查阅、整理和鉴定国内外5个植物标本馆中采自中国的薹草属标本时,发现的12个省级分布新纪录种.其中复序薹草亚属Subg.Vigneastra和二柱薹草亚属Subg.Vignea各有1种,薹草亚属Subg.Carex10种;湖南新记录种有广西薹草C.kwangsiensis、长穗薹草C.dolichostachya、长安薹草C.heudesii、根花薹草C.radiciflora4种,云南新纪录种有广西薹草、丝叶薹草C.capilliformis、武都薹草C.wutuensis、锐果薹草C.tatsutakensis、似舌叶薹草C.pseudoligulata和密苞叶薹草C.phyllocephala6种,白里薹草C.blinii在湖北为新纪录,显舌薹草C.macroglossa为贵州新纪录,筛草C.kobomugi在福建为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薹草属Carex植物资料的补充,该文继续报道在查阅、整理和鉴定国内外5个植物标本馆中采自中国的薹草属标本时,发现的12个省级分布新纪录种.其中复序薹草亚属Subg.Vigneastra和二柱薹草亚属Subg.Vignea各有1种,薹草亚属Subg.Carex 10种;湖南新记录种有广西薹草C.kwangsiensis、长穗薹草C.dolichostachya、长安薹草C.heudesii、根花薹草C.radici flora 4种,云南新纪录种有广西薹草、丝叶薹草C.capilli formis、武都薹草C.wutuensis、锐果薹草C.tatsutakensis、似舌叶薹草C.pseudoligulata和密苞叶薹草C.phyllocephala6种,白里薹草C.blinii在湖北为新纪录,显舌薹草C.macroglossa为贵州新纪录,筛草C.kobomugi在福建为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7.
以乙醇为溶剂,从11种海藻中获得乙醇提取物,采用菌饼法测定它们对圆弧青霉(Penicillium cyclopium)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8 h的培养,红藻门的3种海藻的乙醇提取物对圆弧青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鹿角沙菜(Hypnea cervicornis)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在8种褐藻中只有2种有抑制作用,其余6种对圆弧青霉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海带(Laminaria sp.)的促进作用最明显,48h达到28.1%.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的生长在12、24、48 h 3个不同时间段的相对抑制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对实验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藻种和时间这两个因素对相对抑制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但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螺旋藻多形性变异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离纯化获得了4种不同形态的藻丝体,分别是直线形藻丝体(spL)、低度螺旋形藻丝体(sps-L)、中度螺旋形藻丝体(sps-M)和高度螺旋形藻丝体(sps-H).对这4种不同形态螺旋藻的生长速率、光合作用、叶绿素a(Chl a)含量分别进行研究,发现这4种不同形态藻丝体在生长和光合生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总蛋白的SDS-PAGE分析也表明,不同形态藻丝体在蛋白的表达上也有差异,其中34 ku的蛋白只在直线形藻丝体spL中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我厂生产的十字系列磨床进刀丝杆淬硬后硬度 C45,原来专靠螺纹磨床直接由光圆柱磨出螺纹,粗磨一根需工时10小时,每台产品上丝杆2根,如年产300台,则共有600根丝杆,全靠螺纹磨床来加工,则对生产周期产生很大压力。广大革命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导,发扬了敢想敢于的革命精神,以三结合的形  相似文献   

20.
漫话紫菜     
紫菜(Porpohyra)是海洋中的低等植物,属于红藻门、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紫菜70余种,仅日本就有30余种.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都有生长,共10余种,其中有食用价值的为条斑紫菜(P. yezoensis)、坛紫菜(P. haitanensis)、绉紫菜(P. crispata)、甘紫菜(P. tenera)、长紫菜(P.dentata)和边紫菜(P·marginata)等.条斑紫菜和坛紫菜又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栽培对象.福建、浙江多栽培坛紫菜,而山东、辽宁、江苏则为条斑紫菜.紫菜藻体一般呈深紫红色或黄绿色,多数由一层细胞、少数由两层细胞组成膜状的叶状体.叶状体可分固着器、柄和叶片三个部分.固着器由基部细胞伸出无色的根丝集合而成,集合根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