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在咪唑存在下,meso四(4羧甲氧基苯)卟啉〔TCMOPPH2〕和Cd(Ⅱ)所形成的卟啉络合物Cd(Ⅱ)TCMOPP与Mn(Ⅱ)间的置换反应.结果表明,在弱碱性介质(pH=80)中,室温条件下该反应能快速完成,且反应产物Mn(Ⅱ)TCMOPP立即被水中的溶解氧氧化为Mn(Ⅲ)TCMOPP卟啉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720nm.Mn(Ⅱ)的浓度在1.1~1100n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桑德尔灵敏度为05×10-3μg/cm2.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应用于油田地下水中Mn(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胡生隆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36-36,68
合成了一种新显色剂2,5-二甲氧基-4-氯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DCDAA),并对其与Cd(Ⅱ)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PH=10.04~11.4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中,该显色剂与Cd(Ⅱ)能形成稳定的,组成比为1:2的乙醇溶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010×105L·mol-1·cm-1,Cd(Ⅱ)质量浓度在0~0.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2-取代芳基苯并咪唑-Cu(Ⅱ)络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2-取代芳基苯并咪唑- Cu(Ⅱ)络合物,通过苯并咪唑与Cu(Ⅱ)反应前后红外光谱解析,表明二者发生了络合反应;采用摩尔比法测定了该络合反应的配位数、X射线衍射测定了络合物的结构,确定了该络合物中心原子Cu(Ⅱ)和配体苯并咪唑分子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4.
对Luminol—H_2O_2化学发光体系中Zn(Ⅱ)、Cd(Ⅱ)抑制化学发光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Zn(Ⅱ)、Cd(Ⅱ)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检出限Zn(Ⅱ)为2.0×10~(-8)mol/L,Cd(Ⅱ)为1.6×10mol/L,线性范围均为10~(-7)~10~(-4)mol/L。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显色剂1-(2-噻唑偶氮)-2-萘酚(简称TAN)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与铁(Ⅱ)的显色反应.实验显示,在pH=6.0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Fe(Ⅱ)-TAN-OP三元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788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2×104L.mol-1.cm-1,铁(Ⅱ)的含量为0.08~0.8μg/mL时符合比耳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3049x 0.0019(x的单位为μg/mL),相关系数为0.9997.该方法用于食品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为20±0.2℃和35±0,2℃、离子强度μ(NaNO3)=0.12时,用差示脉冲极谱法研究了Cd(Ⅱ)-草酸(OX)、Cd(Ⅱ)-己二酸(HADT)二元体系及Cd(Ⅱ)-草酸(OX)-己二酸(HADT)三元体系所形成的配合物.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电极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并受扩散控制.在Cd(Ⅱ)-草酸(OX)-已二酸三元体系中研究发现有[Cd(OX)(HADT)2]4-、[Cd(OX)2(HADT)4-、[Cd(OX)(HADT)]2-3种配合物存在.在不同温度下(20℃和35℃),测定了它们的稳定常数,并对二元体系及三元体系的部分热力学函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酸性介质中及活化剂氨三乙酸存在条件下,锰(Ⅱ)对高碘酸钾氧化酸性品红褪色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利用此性质,建立了测定痕量锰(Ⅱ)的新体系.确定了反应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影响,方法的灵敏度为5.24×10-11gMn/mL,锰(Ⅱ)的浓度在0.20~19.9ng/mL范围内,△A与Mn(Ⅱ)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用于池塘水及面粉中锰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锌和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和镉含量测定的化学发光分析法已有报道,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基干Zn(Ⅱ)、Gd(Ⅱ)对Luminol—H_2O_2—Cr(Ⅲ)体系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用于食品、药物及环境水样中Zn和Cd的分析测定,结果较为满意。检测限分别降低为:Zn(Ⅱ),0.42×10~(-9)g/mL;Cd(Ⅱ),0.30×10~(-9)g/mL,线性范围加宽,均在10~(-8)~10~(-5)g/mL之间,测定Zn,Cd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3.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Ag(Ⅱ)与meso-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的显色反应,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形成稳定的Ag(Ⅱ)-T(4-TAP)P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23 nm,组成为Ag(Ⅱ):T(4-TAP)P=1:1.摩尔吸光系数为5.26×105L·mol-1·cm-1,Ag(Ⅱ)的浓度在0.004~0.14(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银的检出限为3.9ng/mL.基于此建立的测Ag(Ⅱ)方法灵敏度较高,结合巯基棉分离干扰,可用于矿物中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以无水醋酸铜与咪唑基尾式卟啉5-对[4-(1-咪唑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p-ImBPTPP)在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咪唑基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CuⅡ(p-ImBPTPP).以元素分析、ESI-MS、IR、1H NMR、UV-Vis光谱进行了表征.以UV-vis、ESI-MS和荧光光谱滴定研究了CuⅡ(p-ImBPTPP)与锌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Zn(F1-PPTPP)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用荧光光谱滴定数据计算了超分子结合常数.研究表明,CuⅡ(p-ImBPTPP)/Zn(Fl-PPTPP)体系是以CuⅡ(p-ImBPTPP)的尾端咪唑基与Zn(Fl-PPTPP)中的Zn(Ⅱ)之间的配位键组装成超分子的,超分子中电子给体锌卟啉与电子受体铜卟啉的结合方式对其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混合微乳液介质中 ,Mn(Ⅱ) - 5’ -硝基水杨基荧光酮 (5’ -NSF)的显色反应 ,在pH =9.5~ 10 .5的硼砂缓冲体系中 ,Mn(Ⅱ)与 5’ -NSF形成 1∶2的紫红色配合物 ,ε548=1.4 4× 10 5L·mol- 1 ·mL- 1 ,锰质量浓度在 0~ 0 .2 8mg·L- 1 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岩石矿物及水中微量锰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Mn(Ⅱ)配合物[Mn(pzdc)( H2O)2]n(1)(H2pzdc=3,5-吡唑二羧酸),[Mn(phen)(pdc)(H2O)2] · H2O(2)(H2pdc=2,5-吡啶二羧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Mn(Ⅱ)离子为6配位,是以3,5-吡唑二羧酸为桥连接起来的具有1D无限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Mn(Ⅱ)离子为6配位,是单核结构,氢键将其连接成具有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在室温下对配合物的IR和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而且利用表面光电压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在300~5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并且随着Mn(Ⅱ)离子配位环境不同,光伏响应带数目和强度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新型吡啶卟啉季铵盐的合成及其与铜(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溴化5-[4-(N-十六烷基)吡啶基]10,15,20-(4-吡啶基)卟啉,探索了其合成、分离及纯化的方法.新的卟啉试剂与铜(Ⅱ)显色反应的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沸水浴加热20 min形成1:1的络合物,在0~120 μg/L范围内吸光度与铜质量浓度的关系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铜离子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以Fe_3O_4作为磁核,单宁酚醛聚合物和纤维素作为包裹材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经反相悬浮交联聚合法制备磁性聚合单宁-纤维素树脂,并探讨了该树脂对Mn(Ⅱ)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经包埋Fe_3O_4后具有磁性;树脂对Mn(Ⅱ)离子具备较好的吸附容量,其饱和吸附容量为37.52 mg/g;树脂对Mn(Ⅱ)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20 min;当Mn(Ⅱ)溶液浓度低于20 mg/L时,经树脂吸附后溶液中残剩Mn(Ⅱ)浓度均低于1.89 mg/L,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要求;该树脂Mn(Ⅱ)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2,5-吡啶-二羧酸为配体,得到了Cd(Ⅱ)配聚物:[Cd2(2,5-pdc)2(H2O)4]n(2,5-H2pdc=2,5-吡啶-二羧酸).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聚物的晶体结构.配聚物的不对称单元为Cd2(2,5-pdc)2(H2O)4,其中两个不等效的金属Cd(Ⅱ)离子均为6配位.在配聚物晶体中,Cd(Ⅱ)离子之间通过pdc2-上的羧基O原子连接,形成了具有2D结构的配聚物,氢键进一步将其连接成3D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研究了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该配聚物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较强的光伏响应,表明他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配聚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IR光谱进行了测定和指认,并将SPS谱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6.
CdCl24H2O与(1,10-菲罗啉)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顺势的[Cd(phen)2Cl2],它已经被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表征过.该晶体结构为P21/c型,空间数据为a=9.6010(19)A b=15.116(3)A c=14.640(3)A Z=4并且[Cd(phen)2Cl2]在乙醇中重结晶生成[Cd(phen)2Cl2]·2H2O·EtOH.在这个构型中由于含有扩展环状结构的π-π共扼体系,从而使得分子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超声电解氧化Mn(Ⅱ)电流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属铅作为阴、阳极,超声电解氧化Mn(Ⅱ)成Mn(Ⅲ),比较了超声电解与搅拌电解时的电流效率,得出了超声电解氧化Mn(Ⅱ)的最优化的条件:0.4mol/L MnSO4、7mol/L H2SO4的溶液中,电流密度为80mA/cm2,在 3.5V进行电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TAPP)与汞的络合反应,找出了形成TAPP-Hg(Ⅱ)络合物的最佳条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45.9nm,摩尔吸光系数ε=2.5×10~5,用于发样和水样中汞的测定,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钛酸四丁酯、纳米四氧化三铁和氧化石墨烯(GO)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沉积法和水热法合成了磁性介孔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MTiO_2/GO)复合材料,并用其处理含Cd(Ⅱ)废水。采用了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等手段对MTiO_2/GO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GO含量、MTiO_2/GO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和Cd(Ⅱ)初始浓度对MTiO_2/GO吸附Cd(Ⅱ)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等温线特征。结果表明,在GO质量分数为60wt%,MTiO_2/GO投加量为10 mg,pH为6和吸附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MTiO_2/GO对10 mg/L Cd(Ⅱ)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为95.4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经5次吸附-解吸后,Cd(Ⅱ)的吸附率仍高达91.85%,说明MTiO_2/GO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Mn(Ⅱ)在伊利石表面的吸附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Mn(Ⅱ)在伊利石(001)面和(010)面的吸附,研究了活性位、吸附构型、电荷和态密度。结果表明:在(001)面,Mn(Ⅱ)优先吸附于硅氧环空穴处,且与活性氧OS1形成1个共价键,吸附能为-262.55 kJ/mol;在(010)面,Mn(Ⅱ)与羟基基团的氧原子形成1~3个共价键,随着共价键数量的增加,吸附能增大,吸附的最稳定构型为Mn(Ⅱ)吸附于3个≡Al—OH基团之间的空穴处,吸附能为-533.62 kJ/mol;Mn(Ⅱ)与(001)面和(010)面均存在共价键作用和静电作用,在(001)面的吸附能小于(010)面,且与(001)面以静电作用为主,与(010)面以共价键作用为主;Mn(Ⅱ)与伊利石表面共价键的形成主要是Mn(Ⅱ)的4s轨道与表面OS的2p轨道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黏土吸附材料的开发和污染土壤的净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