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译从来就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活动的目的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意识形态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意识形态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理论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不断扩展的今天,如何重塑文化自觉、重新发掘和建构本土文化身份,并对种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保持一份清醒的警觉就变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2.
翻译标准中首要的一条即是"忠实",但是纵观中外翻译史,许多被奉为经典的译作并不符合该标准,而是参杂了译者的思想及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思想即意识形态对翻译的隐形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意识形态对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及由此造成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三方面探讨了这种虽隐形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及翻译研究初步探讨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并指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这种文化转向强调了翻译与目标语体系中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强调了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的层层面面,如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影响译者所选用的翻译策略等。在中国翻译发展史上,“五四”时期是一个特殊而典型的时期。当时的内忧外患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严重的危机感,使他们意识到文学也可以承载政治使命与科学启蒙职责。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在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上都明显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文化交流活动,它是不同文化语境的转换,并受制于文化之间的各种权力关系。中国传统翻译研究的标准是“忠实”,其主要侧重点是原著与译文之间的文本对比。本文分析操控论的渊源、发展及它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并试图借鉴西方操控学派的研究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进行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对翻译本质之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意识形态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内翻译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前苏联第一个推出外语译本,亚非拉第三世界人民对毛泽东的索拜促使他们接受毛泽东诗词,改革开放后我国更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给译者更大的翻译自由。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在评论译作时,不应只着重译作是否“忠实”于原文,还应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语言外因素对翻译活动和译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翻译标准中首要的一条即是“忠实”,但是纵观中外翻译史,许多被奉为经典的译作并不符合该标准,而是参杂了译者的思想及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思想即意识形态对翻译的隐形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意识形态对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及由此造成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三方面探讨了这种虽隐形但重要的影响;同时指出,这种影响并非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8.
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学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翻译实践.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具有操控作用,这种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实例归纳总结了意识形态在各个方面对翻译实践的操控. 相似文献
9.
翻译从一开始就不只是语言层面简单的双语转换,而是一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实践活动。本文主要从译者选材及对译本的改写两方面研究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作用,有助于我们从文化层面更深层次理解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苗芬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90-94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还是一种发生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交流。文本之外的种种因素都对翻译有影响,其中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操纵着翻译。通过对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的动机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对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勒菲弗尔认为意识形态、诗学、权力关系和赞助人等因素影响着翻译,其中,意识形态是操控文学翻译的主要因素。将以文革时期荣如德的《爱情故事》译本为例,探讨该时期特殊的的美国文学翻译现象,并揭示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策略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周汉林翻译的、1995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教父》汉译本和由钟广华和张武凌合译的、1983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教父》汉译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对汉译本和原著以及两个汉译本之间进行文本对比分析,找出在处理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文本片段时两个汉译本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分析这些异同点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因素。最后得出结论,虽然两个译本在处理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文本片段时均采取了删除的手法,但周译本在删除的同时较完整地保留了源语文本的措辞,有助于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翻译讲究的是“信”、“达”、“雅”,这是在了解两个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汉语与英语都是承载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语言,只有将翻译与文化自然融合,才能达到民族间的真正交流。笔者试从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内涵、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角度入手,指出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首先作者简单介绍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译者的翻译目的,源文本的文本类型,读者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译者的文化态度和源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地位等等,最后得出结论:译者选择某种翻译策略是建立在一个或者是同时多个因素的基础上的,译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通过甄选伊万.金(1945年版)和施晓菁(1981年版)翻译的两个《骆驼祥子》英文译本,针对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程度及其在译文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剖析,同时通过两位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译者在《骆驼祥子》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相似或相异的翻译策略,尝试性地探讨了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翻译的操控。 相似文献
16.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它是对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的突破,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旅游文本的特点以及旅游翻译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探讨了翻译旅游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和勒弗菲尔(Andre Lefevere)将意识形态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影响译者的具体翻译策略,影响翻译理论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翻译标准入手,探讨了文化与语言以及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旨在通过这些分析使读者明了文化差异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然后具体论述文化差异是译文准确的关键,文化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以及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从生存环境的差异,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方面作阐述,接着提出当今热点问题一一如何解决文化差异翻译以及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协调不同文化身份,最后在传播活动顺利进行的问题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英汉语言、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几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对比与分析,旨在让翻译工作者认识到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透过语言表层结构,把握其深层含义,摆脱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障碍,从而使翻译既准确又可靠,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是对文化的翻译。翻译工作者既要熟悉源语言国家的文化,又要熟悉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本文主要探讨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