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宇宙空间很奇妙。空间探测器是人类宇宙空间探索的侦察兵和先行者。如果想对地球进行天文观测,天文卫星就可以将地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天文卫星只能围绕地球运行,虽观测地球还是胜任的,但要观测其他星  相似文献   

2.
照相侦察卫星已经成为战略武器不可缺少的伙伴。卫星成像技术能产生详细的三维立体图像,并监测无形的信息。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能辨别真假目标、地下目标和多个目标。如果利用多光谱传感器,还可进行热测量,发现导弹释放出的热量。中国人常说:"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照相侦察卫星拥有许多空间侦察秘密技术,就像"马王爷的第三只眼"。卫星成像技术与卫星侦察技术密切相关。在设计制造侦察卫星的过程中,设计师曾经遇上了远超想象的困难,碰到许多技术问题。当年,判图专家发现美国"日冕"卫星返回的电影胶片上,蒙着一层朦朦胧胧的雾和明亮的条纹。各方面专家都尝试分析、判断、解释这一奇怪现象,甚至认为是空间干扰造成的。最后,一个包括科学家路易斯·阿尔瓦雷斯组成的4人团队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原来,卫星上的一些橡胶零件在工作时产生静电放电,引起摄像机胶片曝光。为解决这一问题,卫星在组件和测试之前便消除静电,在真空的状况下组装镜头,这些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太空救助     
截至2020年统计,地球宇宙空间已有4万多个飞行物,除3000多个各式卫星和空间站外,其余都成为太空垃圾。这些被废弃的卫星和散落的飞行器件,在围绕地球无规则地飞行,给宇宙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已多次发生太空撞击事故。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空间治理公约”,并决定由4个国家的载人宇宙飞船轮换执行太空垃圾回收任务,这4个国家是:美国、俄国、中国和法国。美国飞船于2020年10月飞入太空,计划工作5个月。这艘飞船工作得很顺利,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回收废弃卫星6颗和太阳能天线架1个。每回收一颗卫星后,要取出卫星里的“黑匣子”…  相似文献   

4.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兴 《科学》2004,56(2):7-9
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以来。人类空间活动的事实表明。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空间天气)探测对空间知识创新、空间环境预报、航天活动和国家安全以及空间技术和空间开发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世界各空间国对空间探测都十分重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是根据中国的战略需求和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第一次以中国提出探测计划而开展的国际合作空间科学探测项目。  相似文献   

5.
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寿命都只有25岁,一旦达到这一年龄,就只剩下一年的时光了,手臂上的"时间数"开始一秒一秒地减少:想要延续生命,就需要进行各种交易,以换取足够的时间。在这里,所以的东西可以通过时间来交易——食品、货物、交通,等等;在这里,时间成为一般等价物,成为如黄金一般的"硬通货"。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两颗完整卫星相撞事故,产生了为数不少的空间碎片,向全世界敲响了空间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7.
美国航空航天局举世瞩目的木星探索计划正在如期推进。继《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向木星大气层释放一枚探测器完成木星大气层成分和风速测试后,现在正沿木星轨道环绕运行并按预定计划对其云雾笼罩中的17颗卫星进行近地观测。近期空间探测器先后传回一组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毗邻的木卫1,2,3号卫星地形照片.这些空间照片揭示了有关这些卫星地质构造活动一些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线索。1996年8月中旬美国航空航天局向新闻界公开了这组照片,它们是《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为期5年对木星及其卫星科学探索计划期间拍摄和传回地球的首批照片。3颗…  相似文献   

8.
赵君亮 《科学》2005,57(2):7-10
在太阳系内,土星以它特有的外貌在众多行星中独领风骚,吸引了无数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17世纪中叶,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C.Huygens)对人类认识土星及其卫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了揭开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的神秘面纱,惠更斯号探测器经过近七年时间的长途跋涉,在行星际空间飞越约35亿公里后,终于在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将要发射"天宫一号"前夕,美国第二次发射了X-37B,X-37B究竟用来做什么?说实话,连NASA都没有几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它可以摧毁敌国卫星的空间战机、可以从空间投放核武器、可以充当一个巨大的空间间谍摄影机……  相似文献   

10.
1957年10月,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空间探测的新纪元。利用卫星和飞航对太空进行探测,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科学视野和科学实验领域,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同时,空间探测也是空间科学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它对空间技术提出新的  相似文献   

11.
(续上期)中国航天。成就卓著,值得自豪迄今为止,人类共发射了大约5000个飞行器,其中数量最大的是对地观测卫星,包括气象、侦察、资源卫星等接近2000颗,通讯广播卫星2000多颗,导航定位卫星200多颗,载人飞船200多艘,不载人飞船100多艘,航天飞机约100架次,空间站约15个,新型深空探测器100多个,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约1000颗。在这些飞行器当中,我国虽然只有40余个,却十分辉煌。毛主席早就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小平同志也说过,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当年我们没有搞原子弹,没有搞氢弹.没有卫星,我们就没有一个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2月18日升空的“地神号”新型卫星正在地球上空70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运行,对地球广阔区域进行密切监测。从影响气候的云层、植被到阳光和气温乃至森林火灾和冰层覆盖情况都在它的视野之内,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观测计划将引导科学家密切关注地球,以期更好地预测其未来的诸多变化趋势──这一重大责任要求卫星具有前所未有的观察能力,人类活动正在加剧全球变化速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地质力量波及的影响范围。 我们需要长期进行全球多种测量以便利用这些准确信息组合成计算机模拟图像,进而使我们有…  相似文献   

13.
宇宙和人     
20世纪6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工程师在寻找卫星通讯的干扰源时,意外地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学家早就预言的大爆炸的余烬,从而为大爆炸论确立了它在宇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后物理学家古斯又以暴胀论完善了宇宙创生的整个理论。暴胀论说,蕴藏在空间的反引力,在宇宙年龄为万亿分之一秒时,促使宇宙发生迅猛地膨胀。这样,把很少量的一点物质变成了整个宇宙的能量和物质。也许有人要问,真空空间中的一小点物质从何而来?按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诸如粒子的位置—动量、能量—时间是无法精确测定的,这是大自然的一条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4.
郭磊 《科学24小时》2001,(10):36-37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沉寂了几亿年的浩瀚太空,就再也无法平静了. 起初的航天器比较简单,发射上天一般不能收回,更谈不上军事应用.1960年8月10日,美国的"发现者13号"照相侦察卫星被成功收回,开创了军事利用空间的先河.1962年,美国"电星l号"利用中继通讯技术,开创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从70年代~90年代末,各种军用航天器如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等,迅猛发展,竞相问世.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4000多颗航天器、卫星等,星罗棋布于蔚蓝色星球上空,使军事侦察、通讯、测绘、导航、预警、定位、监视和气象预报能力空前提高,一个崭新的太空时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5.
光帆卫星     
科学家发明了把太阳光应用于卫星的新技术;可望很快增加在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对地静止规道(geostionary orbits)上通讯卫星的数量。赤道22,300哩高空的规道称同步静止规道,在这条规道上运行的卫星和地球相对静止;因为它运行一圈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都是24小时,所以从地面上看去,卫星似乎在高空固定不动,这样它就能地面通讯站作连续通讯。正因为只有对着赤道的同步规道有这优点,并且通讯卫星的用途迅速的增加,使这个空间带变得拥挤不堪。为了免使众多的卫星发射信号相互干扰,就非得把它们互相隔离开。  相似文献   

16.
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望远镜。伽利略的望远镜让星星变近了、更清晰了,大大超过人们之前的想象。望远镜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扩展,更是一种思维的飞翔。在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中,有一种人类探测观察宇宙的万里眼—太空望远镜。1923年,德国火箭家赫曼·奥伯斯首先提出用火箭把望远镜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7.
尽管近期痛失2枚火星探测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仍然拟定了新世纪太阳系空同探索总体规划——新世纪前15年,科学家将致力查明太阳系及其行星诞生初期的情景,以及地球如何演化出现适合生命繁衍条件的。其他空间探测器将在火星、木星以及土星这类有气体环绕的巨大行星和卫星上着陆,探查现在和过去的生命迹象。在掌握充分的科学资料后,科学家就有理由在月球、火星和一颗仅为半个月球大的塞拉斯(C叶四川、行星表面创建一系歹1空间前哨站。太空遥远的距离和恶劣的生存条件无疑将阻挠人类前往太阳系其他大部分边缘地区,所以科学家将依…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世界各国近年来的空间探测计划,充分表明了人类有信心、有能力以新的姿态进入太空。与初期太空探测相比,其目标更明确、规模更宏大、参与国家更多。太空不属于任何国家,谁先利用它,谁就先获益。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和苏联就着手对宇宙的开发。迄今人类共向外星发射了15种型号的各类探测器近百个,为人类认识宇宙、了解宇宙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人类探索星空的热情一直在不断高涨。我们现在对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都比较了解,但是对太阳系外的行星从近年来才开始有所知晓。为此,欧洲空间局(ESA)在2006年12月21日发射了COROT太空望远镜——全球首个专门从大气层外观察太阳系外行星的空间探测器。  相似文献   

20.
虽然在导弹防御系统必要性这个问题上,共和民主两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接近于达成共识,但是两党间关于真正的“星球大战”的争吵实际上似乎也扯上了天。分歧在于美国是否应当发展能够瓦解诸如通信卫星或成像卫星这类轨道目标的武器,敌人可能利用这些卫星来挫败美国的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