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省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是目前仅有50%的秸秆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其中,约有28.2%的秸秆用于还田,剩余近50%的秸秆在农田直接焚烧或者废弃。为了达到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作物高产稳产、耕地质量提升和农田环境改善的目标,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安徽省科技项目“秸秆资源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农业“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的支持下,组织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了“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3-53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木材供需矛盾突出;但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约7亿吨农作物秸秆(其中约60%~70%是稻草和麦秸),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有鉴于此,2002年,南京林业大学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联合,开展以木材(竹材)和农业剩余物为原料、研制开发新型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是国家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因此,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花秸秆收获关键设备,实现棉花秸秆的高效低成本收获,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林剩余物制造绿色建材新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3-14
该课题以农作物秸秆、竹材和林业加工剩余物为主要原材料,研发秸秆全生物量利用制造绿色板材及相关高附加值产品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创制了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潮湿状态下使用的结构用秸秆刨花板;无游离甲醛释放葵花秸秆刨花板;无游离甲醛释放的麦秸、稻草纤维板;废弃木材以及加工剩余物制造环保型板材;豆基蛋白为基体的耐水性生物质胶粘剂、绿色轻型木塑复合材料等生物基产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72-73
江苏粮食作物生产稻麦两熟为主体,其中,麦类种植面积334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3350万亩。稻麦两熟制面积2800万亩。全年秸秆量4000万吨,秸秆利用率不到40%,大部分麦秸秆被废弃和焚烧,浪费资源,并造成大气、水体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农家肥少有积制,更难以下田,对化学肥料依赖程度日益加重,农田质量降低。再则由于麦秸还田利用对稻田耕整、水稻栽插带来许多困难,麦秸还田稻作技术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6.
1项目背景 近1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传统的农业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置与利用方式已难奏效,加之养殖业规模化、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使得农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排放量急增。据估算,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7亿吨/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25亿吨/年、养殖废水排放量超过200亿吨/年。  相似文献   

7.
油菜机械化生产是油菜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既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子粒清洁度,发展秸秆粉碎还田,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特别是现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实行油菜生产机械化,对于解决冬闲田问题,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总产量,保障民生所需的油菜粒的有效供给,意义更加深远。本文就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生产技术配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要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具有丰富的衣作物秸秆资源,但存在秸秆资源总量、品种和分布不清,利用现状不明等问题,影响了国家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推进。为了摸清我国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NY/T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开展了资源调查与评价,初步摸清了我国小麦、玉米、水稻、油料、棉花5种主要农作物秸秆的资源量、分布、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全国分为重点开发利用区、适度开发利用区和限制开发利用区等5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9.
1 城市污泥的危险性和农作物秸秆焚烧带来的问题 2006年我国661个设市城市中共建成污水处理厂791座,污泥产量(干重)约173万吨,截止到2008年11月,我国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总数已达1442座,污水处理厂呈快速发展状态,污泥的产量将相当可观,而污泥的不当排放对环境的危险性则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0.
韩学伟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37-38,41
通过研究、开发、推广、提高瘦肉型猪繁殖率综合技术,秸秆固化地火取暖与沼气中温发酵一体化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关键配套技术,推行瘦肉型猪无公害产业化生产,实现生态养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学伟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5):26-27,34
通过研究、开发、推广、提高瘦肉型猪繁殖率综合技术,秸秆固化地火取暖与沼气中温发酵一体化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关键配套技术,推行瘦肉型猪无公害产业化生产,实现生态养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面向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的生物质原料炼制关键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本身是一个超分子功能体,是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最具价值的工业通用原料。国家973计划项目“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关键过程的基础研究”研究团队经过为期5年的研究,建立了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高效转化关键过程和技术平台。但是,要在生物质经济的全球竞争中形成优势,还需突破制约生物质成为通用原料的基础问题。本文分析了面向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的生物质产业发展特点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符合生物质原料结构特点和产物功能要求的生物质原料炼制过程新思路,将生物质原料炼制思路从原料预处理.组分分离提升到选择性结构拆分,并阐明了生物质成为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通用工业原料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8,(22):58-58
针对我国肥料领域有机肥料使用偏低和造纸黑液严重污染环境的现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跨领域、多学科进行技术研发,对多项单元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建立了符合中国资源特色的农作物秸秆循环经济利用模式——肥料与纸浆联产的清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1999,(16):38-39
一、主要技术内容 堆肥催腐剂是根据微生物的营养机理,以作物秸秆为培养基,选用适合有益微生物营养要求的化学药品,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化学制剂,是化学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边缘科技产品,用于堆腐各种作物秸秆,是实行秸秆还田,提高秸秆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增加有机肥投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经专家评议为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可分为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普通甜玉米的甜度约为普通玉米的2.5倍,超甜玉米的甜度为西瓜的两倍多。此外,甜玉米果皮柔嫩、味带糯性、适口性好,既可鲜食,又可速冻保鲜,还可制成罐头,其秸秆可作为优质青贮饲料。目前,我国推广的甜玉米品种有北京农大培育的加强型超甜玉米甜单8号和天津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津鲜1号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84-84,86
发展可持续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生产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的方向,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是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基础。我国每年大约产生7亿吨秸秆和45亿吨的畜禽粪便,秸秆只有60%~70%被利用,剩余30%~40%尚未被利用,火多就地焚烧获被丢弃,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畜禽粪便利用率为67%左右,有近30%的畜禽粪便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5):70-70
木塑复合材料(简称木塑,Wood—PlasticComposites,WPC)是以木材加工剩余物、秸秆等木质纤维材料作为填充或增强材料,以废旧塑料等热塑性聚合物为基体,经熔融复合而制成的新型复合材料。WPC兼具木材和塑料的双重优点,既有类似木材的二次加工特性,又能像热塑性塑料一样方便地回收再利用,是综合性能突出而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环境材料。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山东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开发的秸秆利用新技术--"生物反应堆",在高青县花沟镇宋套村冬暖大棚落户.该技术采用生物技术将玉米、棉花等作物秸秆以及杂草、树叶等转化为农作物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等有机、无机养料,能够显著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4):60-60
“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高效安全配套技术”是在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2005年获得的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珍稀食用菌阿魏蘑、杏鲍菇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基础上技术集成而来,2007年被山东省列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推广,可以提高秸秆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推动循环型农业、生态农业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建设,生产珍稀、高档菌类食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的秸秆资源相当丰富,主要的农作物种类有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油料作物、棉花和甘蔗。根据我国地理分布和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水域多、气温高,适合水稻、甘蔗、油料等农作物生产,北方地区四季温差大,适合玉米、豆类和兽类作物生长,故播种面积火于其他地区。小麦在我国各地区都普遍种植,播种面积以华中、华东地区最多;棉花产地主要是华东和华中地区,其次是华北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