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考虑速度对冲效应的HEMT器件I-V特性解析模型,在非线性电荷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对栅极下面沟道中靠近源端附近的电场采用弱强阶梯近似,提出了一个半经验的速度过冲模型,经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比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首先指出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中所用速度直线模型及圆弧空校方法存在的严重不足,提出以速度多用曲线模型代替直线模型,以射线跟踪空校方法代替圆弧空校方法的解决办法,给出了多用曲线模型的建立过程。适应性分析表明,该模型拟合精度高,适应力强.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证明这一模型和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提高控制精度的并联机构速度规划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对机构在笛卡儿坐标中基于驱动器空间限制的速度规划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驱动器空间限制的S形速度规划算法.该算法不仅考虑了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还考虑了加速度的变化即加加速度,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速度规划.仿真实验表明,S形速度规划算法在笛卡儿坐标中能够获得具有更好的位置和速度跟踪性能的高速高精度运动.  相似文献   

4.
对出行分布模型的归纳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交通规划的出行分布模型作了全面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指出增长系数法的各种模式均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并对此作了论证,提出了计算速度最快的模式.为机会模型法提供了一个参数标定的方法,为它的广泛应用打开了渠道,最后对重力模型法作了归纳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空间机构运动学的网络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用结构矩阵构造空间多环运动链速度方程的网络分析方法.从研究系统结构入手,用基本回路和基本割集定义两类网络──线速度网络和角速度网络,并导出空间闭链速度公式的显范式.模型具有形式简洁、规范化程度高和易于编程等特点,为揭示系统运动学与动态静力学模型间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新的曲面数字化模型,该模型的精度控制准则消除了现有刀位点计算误差分析中的不可靠因素.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个新的参数曲面数控加工刀位点生成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刀位点生成速度  相似文献   

7.
一种交通流状态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典的车辆跟驰模型出发,考虑车流的宏观特征,提出了可以定量描述路段交通流速度与密度关系的理论计算模型,经过与Del Castillo等提出的典型的平衡速度、密度关系图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与Blunden等提出的流量、行程时间关系模型进行比较,从理论上说明了该模型的优越性.提出了“交通流健康、不健康状态”的概念,并给出了定量的区分标准,进一步说明了该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出法向力活动轮廓模型并应用到医学图像分割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扩大初始轮廓曲线收敛范围,正确分割侧脑室图像.而且,初始轮廓曲线愈接近目标真实边界,迭代次数愈少,分割速度愈快.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Voltera级数描述的一类非线性系统,提出了采用设定点变化的阶跃信号辨识系统稳态模型的方法,得到了稳态模型的强一致性估计.研究了估计残差的渐近分布和收敛速度.最后的仿真结果显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IP流本地性的状态检测性能优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哈希表优化算法(MTH)以提高状态检测的速度.该算法根据IP流本地性,即最近访问过的会话节点很有可能被再次访问的特点,将刚访问的节点放置在Bucket链表头部,以减少哈希表的整体内存访问次数,提高会话表的速度.历史流量驱动的性能仿真实验表明,MTH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原哈希表算法,能够满足高速状态检测防火墙的速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用Monte carlo法模拟半导Si内电子输运现象的散射机制,探讨并确定自由飞行时间的自散射方法,模拟电子在不同高场下的输运过程,并分析了速度过冲效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直线电机的仿真模型,探究施加不同负载时直线电机的推力以及速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工件质量的不断增加,直线电机的状态响应时间和最大偏差也在增加;速度的响应时间曲线上升趋势较为平缓,推力的响应时间曲线变化明显;推力的超调量曲线上升趋势较为平缓,速度的超调量曲线上升趋势变化明显,当工件质量为240 kg时,电机速度的超调量超过30%,严重影响到电机的运行.为降低负载变化对直线电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了最大负载质量和最大电机推力.  相似文献   

13.
对一种采用新结构的LDMOS(lateral double 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器件建立了模型.该器件在LDMOS中采用异质双栅(dual material gate,DMG)结构,这样使得该器件(DMG-LDMOS)同时具有LDMOS和DMG MOSFET的特性和优点.给出了DMG-LDMOS中沟道区表面电势和电场的一维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大驱动电压下引入的沟道载流子速度过冲效应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物理的沟道电流模型.最后比较了Medici器件仿真结果和所建立的沟道电流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跟驰模型产生过大的加速度问题,采用可变的期望间距模型,并考虑车辆所允许的速度与加速度取值约束,建立了考虑车辆动力性能的微观跟驰模型,模拟加速度与速度、车间距的变化关系,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度最大值取4 m/s2时,流量-密度曲线由线性区自由流和非线性区协同阻塞流组成;当加速度最大值为5 m/s2时,流量-密度曲线分成3段,分别是线性区自由流、非线性区协同阻塞流和交通量基本恒定的宽幅阻塞流;随着加速度的变大,流量-密度曲线由2相变成3相,且协同阻塞区变宽,交通流的稳定性变差;同Bando模型及多相模型相比,该模型能更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实际特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参数自整定模糊PID的汽车纵向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汽车纵向动力学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基于两车的纵向自动跟踪的控制问题.建立了两车跟随运动的二阶模型,并设计了加影制动的逻辑切换规律.应用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对PID的3个参数进行调节,控制被控车与导航车的车间纵向相对距离和纵向相对速度误差的变化范围,以达到汽车纵向控制的目的;利用小增益定理,得到了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一般模糊控制相比,减少了系统的超调量,增强了动态抗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较好地解决了快速性和小超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新型四轮差动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跟随控制问题.基于运动学模型及人工驾驶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异于传统单点跟随控制的新型双点跟随方法,采取前后驱动单元主从控制的模式,将差动单元角速度和速度控制分离,分别设计模糊控制器.最后,对具有代表性的正弦曲线进行路径跟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路径跟随控制策略可行、超调小、响应快,解决了采用单点跟随控制中出现的高耦合复杂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液压挖掘机回转系统是靠驾驶员的观测实现定位,生产效率和回转定位精度较低.为此,本研究基于手柄积分控制,提出一种速度位置复合闭环控制策略,根据设定运行速度和目标位置,设计期望的运行轨迹.为与通用的手柄操作模式相兼容,目标位置通过对手柄给定角速度进行积分获得.此外,同时加入压差反馈和速度反馈,提高系统定位精度和运行平稳性.研究中,以液压挖掘机为研究背景,构建了回转系统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和试验测试系统,对控制策略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不同期望位置,都可以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定位误差仅有0.5°,且有效减小了位置超调和速度波动,回转位置闭环控制系统动态特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线性摩擦焊机电液伺服施力系统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线性摩擦焊机电液伺服施力系统对焊接过程关键参数压力和速度的动态响应特性,判断系统的控制品质,对滑台压力进行了闭环控制下的时域阶跃响应实验,得到了时域响应曲线.对滑台速度和压力分别进行了开环和闭环控制下的频域特性实验,借助Matlab平台绘制出速度和压力的响应Bode图,通过逼近的方法得到系统对于开环速度和闭环压力信号的传递函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压力闭环时域响应平均纯滞后时间为2.6 ms,平均延迟时间为17.4 ms,平均稳态误差0.61%,平均超调量1.83%,系统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稳态控制精度高;速度开环工作频宽为9 Hz,压力闭环工作频宽为22 Hz,系统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无人动力翼伞系统具有非线性和较强耦合性的特点,飞行状态难以控制.为了对无人动力翼伞进行更好的控制,首先,建立了无人动力翼伞6-DOF数学模型.其次,以此模型为基础,针对无人动力翼伞三轴角速度和角度的控制设计了一种双环积分滑模控制器,并针对其三轴惯性位移的控制设计了一种滑模控制器.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将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器与双环积分滑模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双环积分滑模控制器相较于工程中常用的PID控制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小的超调量,能够更好满足对无人动力翼伞飞行状态的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20.
The overshoot phenomenon of the Atlantic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THC) is a transient climate response to meltwater forcing and could induce intense climate change by increasing the magnitudes of Atlantic THC changes at the end of meltwater discharges. This phenomenon was formally presented with the successfully simulated Bolling-Allerod (BA) event in the first transient simulation of the last deglaciation with fully coupled model NCAR-CCSM3 (TraCE-21K). Currently, not all proxy records of Atlantic THC support the occurrence of the THC overshoot at BA. Commonly used THC proxy from Bermuda Rise (GGC5) does not exhibit THC overshoot at BA but other proxies such as TTR-451 at Eirik Drift do. How to interpret this regional discrepancy of proxy records is a key question for the validation of the Atlantic THC overshoot at BA. Here, we show that the vigor of deep circulation varies regionally during the Atlantic THC overshoot at BA in TraCE-21K simulation, and this regional discrepancy in the simul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in the marine sediment records in North Atlantic. The consistent model-proxy evidence supports the occurrence of Atlantic THC overshoot at 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