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以模拟乡镇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厌氧污泥接种启动好氧小试反应器,采取连续进水连续曝气的方式,进行构建好氧生物处理系统,考察驯化过程反应器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模拟生活污水进水量为4 L/d,HRT(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进水均值COD(化学需氧量)为400 mg/L,NH~+_4-N(氨氮)为20 mg/L,TN(总氮)为25 mg/L,TP(总磷)为4 mg/L,运行12 d,实验出水COD为39.80 mg/L,NH~+_4-N为0.98 mg/L,TN为8.32 mg/L,TP为0.96 mg/L;运行29 d,COD、NH~+_4-N平均去除效率均可稳定达到90.0%,活性污泥生长良好,初步构建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厌氧─好氧一体净化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净化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启动及运行特性,试验表明装置在自接种条件下启动,二周内可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出水COD<100mg·L-1.正常运行,HRT>6.2h时,COD去除率大于85.2%,BOD5去除率大于88.6%,出水水质满足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NH3—N在10.6mg·L-1左右.  相似文献   

3.
厌氧—好氧一体净化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净化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启动及运行特性,试验表明装置在自接种条件下启动,二周内可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出水COD〈100mg·L^-1,正常运行,HRT〉6.2h时,COD去除率大于85.2%,BOD5去除率大于88.6%,出水水质满足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NH3-N在10.6mg·L^-1左右。  相似文献   

4.
李萌 《天津科技》2011,38(2):46-47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型、高效、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校园污水进行研究,测定实验条件下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净化水平。结果表明:COD、BOD5、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0%、85%、90%,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处理后出水可用于回收利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了污泥好氧消化与好氧厌氧交替消化之间的MLSS,MLVSS,TN去除率以及上清液中NH4 —N质量浓度,pH值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好氧厌氧交替消化与好氧消化相比较,MLSS,MLVSS的去除率相差不大,说明好氧厌氧交替消化同样具有较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同时相对好氧消化来说,好氧厌氧交替消化具有TN去除率高,上清液中NH4 —N质量浓度较低,pH值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一种厌氧-好氧废水生物污水处理实验装置,装置运行灵活、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可用于污水处理过程工艺参数的确定、厌氧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污水脱氮除磷等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中,可为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培养、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先进的硬件条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厌氧好氧联合法处理高浓度、高色度的豆沙馅废水,针对好氧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返色现象,探讨了返色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返色主要是由于在厌氧条件下,豆沙馅废水中的大分子色度构成物质转化成色度较低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具有一定的逆反应趋势,在好氧条件下与氧接触生成新的色度物质,使色度在曝气初始升高,即出现"返色"现象。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厌氧好氧联合法处理高浓度、高色度的豆沙馅废水,针对好氧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返色现象,探讨了返色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返色主要是由于在厌氧条件下,豆沙馅废水中的大分子色度构成物质转化成色度较低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具有一定的逆反应趋势,在好氧条件下与氧接触生成新的色度物质,使色度在曝气初始升高,即出现"返色"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厌氧生物滤池─好氧接触池─双层滤料滤池串联的工艺流程处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小试研究的初步结果。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温度、COD容积负荷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推荐了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厌氧-好氧法处理木薯淀粉废水。废水处理规模为2000m3/d,厌氧停留5h,好氧为8h。COD为12000~15000 mg/L,BOD为7200~9000 mg/L,SS为4500~5500 mg/L,色度50倍,pH值为3.5的木薯淀粉废水,经工艺处理后,出水的COD为55~73mg/L,BOD为10~12 m...  相似文献   

11.
气水比是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验通过改变气水比的值,比较CODCr、NH3-N和浊度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活性炭作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中,其最佳处理效果的气水比为4∶1,此气水比下的CODCr去除率为94.51%,NH3-N去除率为90.75%,浊度值为1.11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NTU)。出水中CODCr的浓度为13.44mg/L,NH3-N的浓度为3.12mg/L,出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大同矿区生活污水现状,介绍了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及管理办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目前恩施地区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情况,对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措施及处理效果进行专题研究,并对该装置在实际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解酸化、MBR和RO的组合工艺处理东莞理工学院校园生活污水,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污水回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可以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MBR在工艺参数MLSS 8 000 mg/L、HRT为6 h、DO为1.0~3.0 mg/L时,出水COD小于35 mg/L、NH+4-N小于7 mg/L、TP为0.5 mg/L左右,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进一步经过RO处理后,出水COD低于1 mg/L、电导率低于10μs/cm,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基于生态工程技术(生物一人工湿地)的低费用、低能耗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Cr、NH4+-N、TP、SS等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优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排放标准和《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在分析该系统实际运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作为一种全新的污水处理模式,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应在优化群集设计的前提下向小规模、设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UASB处理极低浓度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中研究了极低浓度下UASB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 .在停留时间tHR为 5 .33h时 ,反应器的CODcr去除率为 5 7.2 1% ,BOD5去除率为 6 9.32 % ,产气率为0 .0 87m3·m- 3·d- 1;出水中悬浮物 (SS)和挥发性脂肪酸 (VFA)很小 ;反应器内已形成一定数量的颗粒污泥 ,有w =38.9%的污泥粒径大于 0 .2 2mm ,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污泥指数 (ISV)为 2 6 .5mL·g- 1.反应器对冲击负荷有一定抵抗能力 ,短时间的浓度冲击和 pH值降低均不会对反应器产生危害 .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改性羧甲基纤维素絮凝剂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通过实验,对其絮凝效果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pH为9、投药量约为25ppm、温度为25℃时,城市生活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6.8%,COD去除率为78.1%,能较好地满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七种植物的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研究香蒲、美人蕉、灯芯草、芦苇,菖蒲、茭白和黄花鸢尾这7种武汉地区常见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分别实验停留时间为1天,3天和7天时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停留时间选择1天比较合适,各种植物的人工湿地对C0Dcr,TN,TP和浊度有明显的去除,其中香蒲、美人蕉、黄花鸢尾、茭白和菖蒲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沈阳大学新校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实例,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地下渗滤联合工艺深度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处理效果,并对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基质组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该联合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具有运行稳定,管理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出水各项水质指标均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  相似文献   

20.
研究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SAn MBR)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产甲烷特性,考察运行期间甲烷产率变化以及有机负荷(OLR)与甲烷产生量的关系。结果表明,SAn MBR在中温[(35±1)℃]、p H为6.8~7.2,HRT为6~15 h条件下,甲烷产率最大为0.067 L·g-1COD。在进水OLR为0.29~2.85 kg COD/m3·d-1条件下,甲烷日产生量和累积甲烷产生量与OLR呈线性相关,拟合方程分别为甲烷日产生量=0.3OLR+0.23(R2=0.89)和累积甲烷产生量=29.8OLR-5.45(R2=0.81)。对反应器甲烷产生量通过支持向量机进行模拟预测表明,反应器甲烷产生量可长期保持稳定,反应器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