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科学通报》2001,46(18):1584-1584
1 概况 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实验室于2000年8月17日被列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是在山东大学南区液态金属及遗传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陶瓷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边秀房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材料科学界著名学者11人组成. 该室固定人员26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 平均年龄42岁; 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2位, 客座人员15人, 包括日本、乌克兰的访问学者. 2 研究方向 实验室主要研究金属及陶瓷材料液态结构、物理性质、中短程有序及液固相关性, 陶瓷和金属间…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蓬勃发展的需要,1986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开始筹建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10月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 植物分子遗传实验室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植物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有关课题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依托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39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3人,另有客座人员15人.现任实验室主任:许智宏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主任:洪国藩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洪孟民研究  相似文献   

3.
1982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授予瑞典斯德哥尔摩卡洛琳医学院院长、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咨询委员会主席苏讷·伯格斯特龙(Sune Bergstrom),卡洛琳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化学教授本特·塞缪尔森(BengtSamuelsson)和英国白肯汉姆·韦尔科姆实验室主任约翰·文(John Vane),以表彰他们对前列腺素和有  相似文献   

4.
邓雪梅 《世界科学》2007,(11):14-16
英国牛津大学资深教授、大气物理学家约翰·霍顿(John Houghton,下图)曾参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用于平流层和中间层温度测量的空间探测器的建造,见证了英国阿普尔顿实验室和卢瑟福实验室的合并,并在1983年成为英国气象局气象办公室主任。1988年,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时,作为IPCC科学评估主席的霍顿,撰写了IPCC最初的3份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9月21-22日,由上海大学与华为共同举办的量子科技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方润华讲堂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大学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Enrique Solano和华为数据中心技术实验室量子计算软件与算法首席科学家翁文康(Man-Hong Yung)教授共同担任组委会主席。Enrique Solano教介绍了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科学研究和国内外合作进展,希望本次会议提供量子计算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并鼓励广  相似文献   

6.
英国牛津大学资深教授、大气物理学家约翰·霍顿(John Houghton,下图)曾参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用于平流层和中间层温度测量的空间探测器的建造,见证了英国阿普尔顿实验室和卢瑟福实验室的合并,并在1983年成为英国气象局气象办公室主任.1988年,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时,作为IPCC科学评估主席的霍顿,撰写了IPCC最初的3份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7.
<正>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7年经科技部批准筹建,2009年通过验收,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黄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方精云院士。实验室紧密围绕国际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在植被格局与演变、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草业生态等领域开展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物数学会(筹)环境和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举行。这是继1984年中国生物数学筹委会成立、1986年中国生物数学会(筹)医药分会成立及1987年中国生物数学会(筹)农林分会成立  相似文献   

9.
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莫特(Sir Neville Francis Mott)、范弗莱克(John Hasbrouk Van Vleck)是共同荣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三位物理学家。他们当中范弗莱克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莫特是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安德森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早年,安德森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是范弗莱克的学生。1967年到1975年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50周年 ,《科学美国人》杂志主编约翰·瑞尼(JohnRennie)不久前在位于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詹姆斯·沃森的办公室 ,对这位著名科学家作了访谈 (沃森曾任该实验室主任达 2 5年之久 )。沃森把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以及围绕遗传学的争论归于双螺旋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1987年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实验室建立40周年,英国New Scientist杂志(1987年5月21日)为此聘请了7位英曾经或正在在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撰写纪念文章。这7位科学家中的6位都由于他们在该实验室的杰出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们的文章回顾了自己从事研究的艰苦历程,以及在剑桥的生活。本刊现已组织把七篇纪念文章全部译成中文,并把它们献给本刊的广大读者。这七篇文章将分期刊登,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2.
1987年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实验室建立40周年,英国New Scientist杂志(1987年5月21日)为此聘请了7位英曾经或正在在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撰写纪念文章。这7位科学家中的6位都由于他们在该实验室的杰出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们的文章回顾了自己从事研究的艰苦历程,以及在剑桥的生活。本刊现已组织把七篇纪念文章全部译成中文,并把它们献给本刊的广大读者。这七篇文章将分期刊登,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实验室建立40周年,英国New Scientist杂志(1987年5月21日)为此聘请了7位英曾经或正在在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撰写纪念文章。这7位科学家中的6位都由于他们在该实验室的杰出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们的文章回顾了自己从事研究的艰苦历程,以及在剑桥的生活。本刊现已组织把七篇纪念文章全部译成中文,并把它们献给本刊的广大读者。这七篇文章将分期刊登,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4.
1987年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实验室建立40周年,英国New Scientist杂志(1987年5月21日)为此聘请了7位英曾经或正在在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撰写纪念文章。这7位科学家中的6位都由于他们在该实验室的杰出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们的文章回顾了自己从事研究的艰苦历程,以及在剑桥的生活。本刊现已组织把七篇纪念文章全部译成中文,并把它们献给本刊的广大读者。这七篇文章将分期刊登,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实验室建立40周年,英国New Scientist杂志(1987年5月21日)为此聘请了7位英曾经或正在在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撰写纪念文章。这7位科学家中的6位都由于他们在该实验室的杰出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们的文章回顾了自己从事研究的艰苦历程,以及在剑桥的生活。本刊现已组织把七篇纪念文章全部译成中文,并把它们献给本刊的广大读者。这七篇文章将分期刊登,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面向21世纪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中国农学会面向21世纪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中国农学会院士副院长名誉主任名誉会长卢良恕1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八五”...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79年第6期发表了《生物等离子:幻想还是现实?》一文,对国立哈萨克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主任、哈萨克斯坦科技协会理事会直属生物动力工程委员会主席В.Инюшин教授关于生物等离子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后来,教授针对该文的一系列论点作了辩解,提出了证明生物等离子确实存在的若干论点。现将的文章全文发表,以活跃学术空气,并期望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李辉 《世界科学》2012,(10):33-36
邵正中,1964年出生于上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6年至1998年在丹麦Aarhus大学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的生物大分子课题组,以"仿生制备"项目中的若干成果,荣获了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些成果,是邵正中(第一获奖人)教授等人在二十余年对蚕丝和蜘蛛丝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取得的。  相似文献   

19.
菲利普·夏普 194 4年 6月 6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北部的一个山间小农场 ,并在当地的公立学校接受初等教育。 1966年毕业于肯塔基州的联盟学院 ,获化学和数学双学士学位 ;1969年获得伊利诺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69年至 1971年 ,在加州理工学院诺曼·戴维森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攻细菌质粒分子生物学。1971年转入冷泉港实验室 ,开始研究动物病毒和哺乳动物细胞的分子生物学。   1974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癌症研究中心和生物学系 ,并分别于 1985年至 1991年、 1991年至 1999年任中心主任和系主任。 2 0 0 0年 2月 2 8日 ,就任新成立…  相似文献   

20.
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1988年~)前身为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肝肿瘤组(1968~1977年)和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1978~1987).该所直属上海医科大学,由著名肝癌专家汤钊猷教授主持领导.现有人员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研究员1人、主治医师4人、助理研究员1人、住院医师9人、实习研究员4人、主管护师1人、技师3人、技士1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