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陶瓷晶粒生长原子线度仿真数据量大、运行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原子坐标信息而建立的最优化数据结构:三叉树.将较适用于晶粒生长仿真的空间离散化方法与利于数据编辑的树型方法结合在一起.以适应快速地增加、查找、删除原子数据的需要.针对存储量问题.提出只存储外部原子(边界原子)信息的方法.每个原子含一整型数(integer).整型数的每一位记录其一个相邻原子是否是内部原子:1表示内部原子.0表示外部原子.程序实现证明.仿真速度比原无序的数据结构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为O(n^2/3);对于n^3个原子。只需存储6n^2。个原子信息.节省了大量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2.
利用Tersoff势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初始动能为500eV的硼粒子注入金刚石的微观行为.结果表明:单个500eV的硼原子注入后金刚石仍保持长程有序结构;表面层原子向内驰豫,邻近表达层的其他各层原子向外驰豫,表面层与近表层原子的间距减少了15%,而第2层原子与第3层原子之间的间距增加了1.5%;硼原子穿透到表面层下0.4nm处,然后再向表面扩散;表面层产生0.4MPa的压应力.  相似文献   

3.
在分离原子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原子和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对称性,给出了利用群论方法确定异核双原子分子光谱项的方法和具体步骤,这种方法要比常规的角动量耦合法简便.  相似文献   

4.
本文向读者介绍一种快速确定原子基态的方法──自旋矢量图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快速确定各种原子的基态.  相似文献   

5.
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计算了含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原子的电荷分布和Fukui函数.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与超氧阴离予自由基作用时,金属离子电荷转移约为0.15e,而配体原子的电荷转移却很小;同时金属离子的Fukui函数大于配位原子的Fukui函数.电荷转移和Fukui函数计算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是含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该预测与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一致.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双光子J-C模型中原子的压缩效应.在RWA下原子具有较强的压缩效应.当虚光场介入时,弱耦合时还会出现相对较弱的压缩效应,强耦合时,压缩效应消失;而横向Stark效应在弱耦合和强耦合时都使原子的压缩效应相对减弱.当两者皆存在时,即NRWA下原子的压缩效应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一种计算金属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探讨金属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一种计算金属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方法.对63种金属原子半径和87种离子半径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0.004nm.  相似文献   

8.
通过negativity方法,研究了两个空间分离的纠缠二能级原子依次通过高Q粒子数场时,两个原子的纠缠演化特性,发现:初始原子状态和光场状态对两原子的纠缠有明显的影响.通过选择初始状态可以得到较长时间的最大纠缠.然后与两个纠缠原子同时在高Q粒子真空场时两原子纠缠的演化做了有意义的比较,结果表明:当反映原子初始状态的参数θ〈π/2时,两种情形的纠缠演化趋势大致相同.当θ〈π/2时,纠缠演化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利用Monte Carlo算法对薄膜生长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onte Carlo方法以Cu为例对薄膜生长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不仅对原子的吸附、迁移及脱附3种过程采用更为合理的模型,还考虑这些过程发生时对近邻原子的连带效应.在合理选择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原子迁移激活能的计算方法.计算了表征薄膜生长表面形貌的表面粗糙度和表征薄膜内部晶格完整性的相对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原子入射率下,表面粗糙度和相对密度的变化存在一个临界温度.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表面粗糙度减小,膜的相对密度增大.当达到临界温度时,粗糙度随衬底温度的升高开始增大,而相对密度趋于饱和.临界温度随原子入射率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温度下原子入射率对粗糙度的影响不同,在较低温度时粗糙度随入射率的增加而增加,在较高温度时粗糙度随入射率增大而减小.同时发现.随入射率的增大或薄膜厚度的增加,相对密度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在单电子Hartree-Fock近似的基础上采用扩展离子方法研究RGS中原子型的激子驰豫及所导致的激发态原子解吸机理.研究表明激子──晶格相互作用在解吸过任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是位于表面的及表现下一层的原子型激子,可通过空腔解吸机理导致激发态Ne原子的解吸,却不可能导致激发态Kr原子的解吸,这与它们的体内a-STE周围能否形成空腔有关.此外,对解吸原子的发光研究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用最大长度法测定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的捻度,对两种羊毛、聚酯短纤维混合须条/聚酯长丝Sirofil纱的捻度进行了测试并同解捻法、一次退捻加捻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长度法捻度测试结果大于一次退捻加捻法而小于解捻法,与解捻法比较接近;一次退捻加捻法捻度试验结果明显偏低,不太适合于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的捻度测试。  相似文献   

12.
鉴于中外对阻尼比的确定方法没有达成共识的现状,以福建标准砂(粒径0.5~1.0 mm)为试验对象,采用不排水应力控制动三轴试验,对比分析现有阻尼比确定方法:传统法、Das法、Kokusho法、Kumar法、互相关函数法,评价其差异性。结果表明:总体上,5种阻尼比确定方法确定的阻尼比差异性较大,Kumar法确定的阻尼比最接近平均阻尼比,互相关函数法远高于平均阻尼比,Das法和Kokusho法确定的阻尼比基本一致但低于平均阻尼比,传统方法远低于平均阻尼比。可见加载方式为应力控制时,可采用Kumar法确定阻尼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种提高齿轮精度的加工方法—成型磨削法。本方法是采用成型砂轮磨削齿型,比双碟型砂轮磨削生产效率要高。同时所需设备比蜗杆磨齿简单。因此,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先进的齿轮磨削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将物理光学法和不变量测试方程方法相结合,提出了MEI—PO方法计算电大尺寸物体的电磁散射,首先利用物理光学法代替MEI方法计算部分区域的截断边界条件,然后和其余部分的MEI方法截断边界条件一起,统一计算电大尺寸对象的散射场、数据结果表明,该数值近似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求解等式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投影Hessian矩阵算法,找出了算法两步Q-超线性收敛的原因,并用BYRD的例子说明此算法的收敛效果较差,即甚至不是线性收敛;对算法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并用改进后的算法求解BYRD问题,得到了满意的收敛效果,即Q-超线性收敛.借助数值试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快速收敛性.  相似文献   

16.
用新物理量Vop的椭圆法对阴极溶伏安法分析的含铅的一系列溶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学方法和电化学方法所得分析结果一致,且利用椭圆法测量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更好。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半人工热电偶法和人工热电偶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切削温度的方法——动态人工热电偶法.该方法具有人工热电偶法无需二次标定、能够测量绝缘体的切削温度以及半人工热电偶法能够直接测量切削区切削温度的特点.通过比较相同加工条件下新测量方法和半人工热电偶法分别测量的铝合金板铣削过程中切削区的温度值,验证了新方法的测量准确性.试验表明:动态人工热电偶法与半人工热电偶法的测量结果较为吻合.对于热电势,平均绝对误差小于2.5%,标准差小于0.9mV;对于温度值,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标准差小于14℃.此外,利用动态人工热电偶法测量了环氧树脂切削区的温度变化情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测量绝缘体切削区的切削温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物理光学方法预估高频雷达散射截面(RCS)时,需要判别目标表面的阴影区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型结构的多重阴影判别算法,将判断面元是否被面元遮挡转变为判断面元是否被分组遮挡,极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与此同时,引入并行技术,将基于树型结构的多重阴影遮挡算法并行化,进一步节省计算时间。数值算例表明,基于树型结构的多重阴影判别算法与传统的阴影判别方法相比,在保证计算精度一致的前提下,计算效率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9.
由Clarkson和Kruskal提出的Clarkson-Kruskal直接法是一种不涉及群运算的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代数方法,不同于经典李群方法,Clarkson-Kruskal直接法不需要求解复杂的初值问题.应用Clarkson-Kruskal直接法,并且利用相应规则得到非线性耦合Drinfeld-Sokolov-Satsuma-Hirota方程的对称约化.同时进一步求得了Drinfeld-Sokolov-Satsuma-Hirota方程新的相似变量和相似解,并与经典李群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Clarkson-Kruskal直接法与经典李群方法得到的结果可以互相变换.  相似文献   

20.
软件项目的模糊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软件项目中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的概念和一般过程。对软件项目提出了一种综合风险评估方法。采用AHP方法与模糊逻辑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软件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对AHP方法与模糊逻辑法进行了改造。应用模糊逻辑法对各因素的评判不是直接评价其重要度,而是将各风险因素从概率方面、从影响方面、从不可控制性方面分别进行评判。先用AHP方法将风险评估分为三层,在确定第三层各风险因素的排序权向量时采用模糊逻辑法。最后利用AHP方法求出各风险因素的综合风险权重。在确定了项目的风险,并作出了评估和排序后,对这些风险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