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 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 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4.
溴化锂溶液结晶是溴化锂制冷机常见的故障之一,针对严重的结晶故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蒸汽加热结晶部位,但蒸汽取用比较困难,另外使用不够安全,并且熔晶时间较长。本文介绍了一种比较实用的溶晶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且比较安全,但必须注意防止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与电力冷水机组的应用与选择是长期以来大家一直讨论的一个话题 .本文针对北方地区的特点 ,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 ,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做出一些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往连续退火过程中张力制度设定目标不全面,无法同时考虑带材跑偏、热瓢曲、板形及拉窄等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充分结合连退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首次提出了一个带钢稳定通板综合控制指标的基础上,以保证带材连退过程中的通板稳定性最佳作为控制目标,将带材在各工艺段内不出现跑偏、热瓢曲等问题作为约束条件,同时兼顾带材板形及拉窄问题,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连退过程的张力综合优化设定技术,开发出了相应的冷轧带钢连退过程张力综合优化设定软件,实现了连退过程各工艺段内张力参数的综合优化设定,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元机组控制对象强耦合、非线性、数学模型难以确定的特点,将逆方法控制用于多变量复杂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中,在对逆系统的实现上不是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显示解析表达式,而是采用动态神经网络,构造出非解析形式实现上的逆系统, 将神经网络逆系统与常规PID控制结合建造成闭环系统,应用于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通过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控制方案不仅具有满意的控制性能,而且具有较强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能,它显著提高了协调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工况变化时的适应性和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8.
新型溴化锂增压吸收式制冷循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吸收式制冷机不宜应用于驱动热源温度有波动或无高品位热源可供利用的场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少量电能补偿热能品位的新型循环-增压吸收式循环,增强吸收式循环克服了传统循环的缺点,补偿相当于制冷量2%-10%的电能可以使驱动热源温度降低约5-20℃,而且新循环与传统循环的制冷系数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太阳能LiBr吸收式制冷循环.在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将高压发生器发生出的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吸收后的溶液混合,在发生温度与压力允许的范围内,使高压吸收器的吸收剂浓度较两级吸收式循环高,从而在相同的冷凝条件下减小了其压力.分析了新型循环的性能,并与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溶液浓度及低压发生器压力,新型吸收式循环的发生热源温度在75~85℃,系统的热力系数最高可达0.605,其热源可利用温差最大可达33.5℃,其性能在传统循环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吴用存 《科技资讯》2010,(5):149-150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海南红塔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一贯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和对环境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工作,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本文结合本人工作经验对电制冷机组取代溴化锂制冷机组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制冷机组的模糊综合评价和优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评价制冷机组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优化选择问题,由于影响制冷机组的因素很多,目前只能进行单因素评价.本文试图用模糊综合评价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ZLR 直燃机(简称)融锅炉与吸收式冷水机组于一体,具有夏季供冷、冬季供暖、提供卫生热水等多项功能。它采用燃油和燃气为热源,通过进口燃烧器燃烧,确保燃烧充分,排放的燃烧产物符合城市环保要求。该机具有显著的节电效果,耗电量仅为 CFCS 系列电制冷机的4%~6%。ZLR直燃机融锅炉中的水、火管换热技术于其燃烧换热器中,使机组体积小、重量轻、燃烧效率达87.4%以上;该机溴化锂溶液充注量特少,使开关机时间大为缩短;该机外观及结构设计独特;该机机电一体化品质高,率先综合运用数字 PID 控制、变频技术、PLC 和  相似文献   

13.
利用空调负荷全年变化规律的统计分析结果,从节能运行的角度出发,对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容量匹配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对空调系统制冷设备及其他设备进行容量选择及经济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压双效复叠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氨/水为工质的中压双效复叠吸收式冷循环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只有在冷却水温度较低,制冷剂蒸发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具有较高制冷系统的优点,当冷却水温度较高时,循环冷系数较考虑回收Ⅰ级循环的精馏热,以提高叠循环的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15.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影响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这些因素变化如何影响制冷循环的COP值,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制冷循环的COP值达到最大;并指出完全回收制冷循环的精馏热可使循环的COP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制冷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超声强化传质方法对吸收式制冷系统工质溴化锂溶液中冷剂水的沸腾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超声波对该冷剂水的传质过程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初始阶段强化效果最好,随着系统达到平衡强化效果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对于以50%溴化锂溶液为工质、初始压强约800Pa的制冷系统,加热热源温度在65℃~80℃时,超声波对冷剂水传质过程的强化率大于20%,且热源温度越低强化效果越显著;使用超声强化传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温热源驱动下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效率,降低制冷系统所需最低驱动热源温度,且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该方法适用于低温热水驱动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能增强太阳能空调的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一种高效太阳能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一种高效的较大程度利用热源的新型太阳吸收式循环系统,与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相比,系统增加了一个附加高压发生器,通过高压发生器再出生的LiBr溶液与低压吸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提高高压吸收器的吸收剂浓度从而减小其压力,分析了混合循环的各种性能特性,并与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吸收式循环的发生热源在80-95℃之间,热力系数在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基础上平均提高20%,其热源可利用温差平均提高20℃,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混合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混合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可以较好地利用太阳能制冷,克服传统吸收式系统在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时存在整体效率低的弊端.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增设附加高压发生器,同时使高压发生器再生出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进入高压吸收器,提高了高压吸收器中LiBr溶液的浓度使其压力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高达0.61,驱动热源的可利用温差最高可达33.2℃,新型太阳能混合吸收式空调系统的整体效率比两级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有较大提高,最大提高幅度为94.5%,能更好地发挥太阳能空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提出了制冷能力的新概念,并将其用于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分析及其新循环的构建。针对中低温大温降余热利用不充分的技术难题,该报告创建了一种结构形式简单、能高效利用该类热源的先进吸收式制冷循环,理论研究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新循环单位质量热源流体的制冷量比传统单效循环高20%以上。针对低温余热难以高效利用的技术难题,该报告通过合理利用或者改变溶液的现实扩散制冷能力,根据不同工况的需求,分别构建了3个新的先进吸收式制冷循环。理论研究表明:新构建的循环比传统循环具有更高的效率。针对中温余热难以高效利用的技术难题,该报告分别构建了两个1.x效吸收式制冷循环。理论研究表明,在所研究工况范围内,新提出的1.x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COP比传统单效循环可以提高20%左右。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新循环及其所采用的理论模型,该课题设计并搭建了1.x效吸收式制冷循环实验装置。实验研究表明,当蒸发温度为5℃、吸收温度和冷凝温度为40℃、发生温度为135.3℃的时候,新循环的COP比传统单效循环的COP提高20%左右,当发生温度为127℃、冷凝温度和吸收温度为40℃、蒸发温度为10℃时,新循环的COP能达到1左右,比传统单效循环COP高30%左右,从而在实验上验证了新循环具有比传统循环高得多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内各设备及系统热力循环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系统的内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系统的经济优化设计及优化操作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