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研究了龙眼果肉干制过程中肉干燥前后总酚的含量、存在形式及单体酚的组成和其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表明,龙眼果肉经干燥后游离酚含量及其FRAP抗氧化活性和DPPH抗氧化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结合酚含量及其FRAP抗氧化值显著上升(P<0.05),但其DPPH抗氧化值变化不明显(P>0.05).经过干燥后,龙眼游离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荷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其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从荷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五因素五水平的选择实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以50%的乙醇作提取剂,按1∶25的固液比,温度为40℃,pH值为5.15,提取时间为90 min。其次,研究了提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将提取液以不同比例添加到猪油中,恒温并定期用Na2S2O3-I2滴定法测油样的过氧化值,结果表明: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性呈正相关;当添加量为0.5%时,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可与BHT相媲美;同时还研究了荷叶提取物与Vc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荷叶黄酮类化合物与Vc有较好的增效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桑叶固体双向发酵过程中水溶性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应用三氯化铝比色法、Folin-酚法测定桑叶固体双向发酵物中水溶性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铁还原能力3 个指标,评价桑叶固体双向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桑叶固体双向发酵物中水溶性总黄酮、总酚酸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发酵14 d 水溶性黄酮质量分数最多为2.16 mg/g,20 d 水溶性总酚酸质量分数最多为1.48 mg/g。对于体外3 个抗氧化指标而言,整体表现为:14 d>7 d>11 d>20 d>40 d 。  相似文献   

4.
海洋真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81株分离自深海沉积物的真菌和93株红树林的内生真菌进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筛选.结果表明,供测菌株中有7株深海真菌、1株红树林内生真菌对于活性氧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的4.60%.在7株深海真菌中有3株对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采用化学发光法和DPPH法追踪上述3株深海真菌(114、115、134)发酵产物的水溶性聚糖和有机相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发现有机相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3株真菌的IC50分别是:1.92、55.55和11.23μg/mL(.OH);1.45、13.79和72.29μg/mL(H2O2);112.45、58.87和169.39μg/mL(DPPH);而水相中的水溶性聚糖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海洋真菌是产生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加工和贮藏条件对泥鳅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泥鳅抗氧化多肽为研究对象,模拟加工和储存条件,探讨了温度、pH、光照、干燥方式、金属离子和食品配料对泥鳅多肽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00 ℃范围内泥鳅多肽抗氧化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日光照射下存放8周后,其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分别降低36.8%和25.9%(P<0.05);在pH值为2.0~7.0时抗氧化活性变化不显著,在碱性条件下活性丧失较快,pH值增加至10.0时,肽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分别降低90%和20%左右(P<0.05);Cu2+和Zn2+浓度的增加能显著降低其抗氧化活性(P<0.05),而Mg2+,Ca2+和K+则对其影响不显著;糖类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葡萄糖>蔗糖>海藻糖;冷冻和喷雾干燥方式对泥鳅肽抗氧化性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油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微波参数对植物油氧化酸败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认为,大豆油的抗氧化稳定性能受微波强度和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论文还给出过氧化值在微波场中变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
抗氧化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起因与自由基有关,而抗氧化活性肽可有效清除体内过剩的活性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和线粒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在预防治疗自由基诱发的疾病和抗衰老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食品工业通过添加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可以增加食品体系的稳定性。本文综述抗氧化活性肽的不同来源、活性检测方法、作用机理、应用前景及面临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水、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加酶水和加酶的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大蒜,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研究提取物对DPPH.、.OH和O2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提取剂水、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加酶水和加酶的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的超声波在100 g大蒜的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依次为112.7、102.4、171.1和130.8 mg.4种提取物对DPPH.、.OH和O2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表明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大蒜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提取铁观音茶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辅助方法提取铁观音茶多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时间、水浴浸提温度、料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多糖得率随微波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料液比的升高先增后降,最佳的微波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375 W,时间180 s,水浴浸提温度60 ℃以及料液比1∶ 30.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多糖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清除能力与质量浓度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实验范围内的微波处理对其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龙眼品种资源中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差异,选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龙眼资源圃的24个龙眼品种,分析其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物质的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总抗氧化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四种不同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龙眼品种果肉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FRAP、ORAC四种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呈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不同品种龙眼果肉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24个不同品种的龙眼聚成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的三大群类。不同品种龙眼果肉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酚类物质是龙眼果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在龙眼果肉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中结合态平均占总酚含量的17.45%。  相似文献   

11.
研究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银耳主要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干制银耳的收缩率、复水比以及多糖含量为指标,探讨微波强度、真空度等因素对银耳干品品质的影响。结果,在真空度一定(-85kPa),微波强度为15W/g的条件下,收缩率最小,为52.92%,复水比最大,达到10.59,而银耳多糖的含量却最低,仅16.34%;当微波强度一定(7.5W/g),真空度为-90kPa的条件下,银耳干品的收缩率、复水比及多糖含量均表现最佳水平。结果表明,为获得高品质的银耳干品,应选择高真空度及合适的微波强度进行干制加工。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步醇沉法制备莲藕食用部位、皮和节中多糖(EP60/75/90、PP60/75/90和NP60/75/90),分析其基本组成、理化特征及抗氧化活性,明确活性多糖在莲藕中的分布。不同部位多糖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由食用部位制备多糖的纯度较低。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分析发现,莲藕不同部位多糖均以1.30~1.63ku的低分子组分为主,且含有少量的结合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食用部位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较藕皮多糖和藕节多糖弱,尤其是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p<0.05);藕皮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均为PP60>PP75>PP90;藕节多糖NP60和NP90的活性相当,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NP75(p<0.05),而FRAP总抗氧化能力则较弱(p<0.05)。莲藕抗氧化活性多糖主要分布于皮和节中,其活性强弱可能与结合蛋白含量和分子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溶液浸泡处理对爆裂玉米微波真空膨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膨化率为指标研究了水分、食盐和乙醇等溶液浸泡处理对微波真空膨化爆裂玉米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它们影响微波真空膨化爆裂玉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证明,水分含量的大小是影响膨化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微波真空条件下,爆裂玉米获得最佳膨化效果的水分含量在真空度26.66kPa时为11.3%,真空度93.3kPa时为20.4%.经过10%的食盐溶液和40%的乙醇溶液处理的爆裂玉米能够获得较好的微波真空膨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荷叶生物碱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荷叶粗粉经过石油醚去脂后,用95%乙醇提取,初步纯化后得荷叶生物碱粗提物.初步探 讨了荷叶生物碱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机理:抑制剂不直接与酶分子作用,而是间接改 变底物乳化来阻碍底物 酶结合达到抑制作用.通过试验测定了抑制常数: K i=0.2 mg /m L.Dixon图和Lineweaver Burk图的特征表明,该抑制剂对胰脂肪酶的抑制呈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如何降低酚醛泡沫中的残余单体(游离酚、游离醛)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酚醛比,反应温度,碱催化剂用量对残余单体的影响;添加尿素作为甲醛捕集剂对降低游离甲醛效果明显;采用醛酚比为 2.2,反应温度为 92℃,添加少量尿素(3 g尿素/100 g苯酚),制备出游离酚为 0.09%,游离醛小于 0.1%的酚醛泡沫,且其物理化学性能与通常条件下制备的酚醛泡沫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对蜂王浆进行了微波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获得蜂王浆冻干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的干燥特性曲线;研究了样品厚度、电场强度和真空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冷冻干燥具有干燥时间短,干燥质量高的优点,可在干燥行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薄片类和球对称性类物质的真空干燥理论,这两类物质在干燥过程中都可看作一维的热,质的输运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物质的含湿量的时间变化特性和估计干燥终点.这不仅有利于指导干燥工艺,也将有利于在建立真空表面视觉系统数据库时指导选择真空干燥对象的图像特征的拾取时间.  相似文献   

19.
强化亚麻籽中主要酚类化合物内源性合成和油相迁移对提升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增加α-亚麻酸生物利用率尤为重要。探究了适度萌动(25℃,24h)联合微波处理(700W,1~5min)对压榨亚麻籽油得率和色泽、脂质构型和结晶熔融性、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亚麻籽中木酚素和游离酚酸的释放及油相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单一萌动处理(24h)后亚麻籽油得率降低了7.39%(P<0.05),而进一步微波处理后油脂得率增加了29.31%(P<0.05),这主要归因于微波处理破坏了亚麻籽中油脂体膜结构完整性,导致膜内中性脂质外溢、融合和胞外渗透。微波处理1~5min过程中,亚麻籽油中以LnLnLn构型存在的C18∶3ω3质量分数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同时总磷脂质量摩尔浓度以及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占比显著增加(P<0.05),但未明显影响油脂的结晶行为和熔融特性。与未处理组相比,微波处理5min降低了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水平,显著改善了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P<0.05),这主要归因于木酚素大分子及其解聚产物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以及游离酚酸香兰素、香草酸和阿魏酸的油相富集。研究阐释了萌动联合微波预处理对亚麻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旨在为亚麻籽油提质制取和亚麻籽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