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宗族是我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宗族一旦被赋予种种文化内涵后一定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宗族势力是宗族和宗族文化偏离正常轨道的产物,对农村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政权及农村法制建设具有不利影响。正确看待宗族和宗族文化问题,对宗族在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所起的互助作用要给予肯定;对宗族组织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行为要进行辩证分析;对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政治生活的不当干预要加以有效遏制。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步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经济根源;及时掌握宗族和宗族文化动态,化解宗族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西省泰和县藻苑村为典型个案,对农村的宗族和村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该村的宗族活动并不普遍,八个自然村中只有照溪刘氏有过一些宗族活动。但同时也发现,宗族观念还是广泛存在。笔者还考察了藻苑村的村级组织和管理,如果按照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划分,该村属于典型的“行政主导型”村治。从村干部对宗族的态度和实际行动也可以看出,该村的宗族力量与村级组织的关系属于“服从村政型”。  相似文献   

3.
农村宗族几经变迁,尤其是20世纪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在此阶段,农村宗族的定位如何,农村宗族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以及当前农村宗族复兴的原因,这些问题都需要密切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对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宗族和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宗族组织长期、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湘西的宗族组织还有小型化及封闭性等特点。近年来宗族组织有复兴之势,然而由于其固有的一些特性,宗族组织与村民自治这一农村民主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存在着不兼容性。如何诱导、调适,以便加快乡村民主化进程,这是我国村民自治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亲族聚居”的居处方式,社区文化建设落后等原因,我国农村的宗族活动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正确治理农村宗族活动必须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以村民自治为主的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6.
周纯义 《海峡科学》2003,(12):24-26
福建沿海的宗族组织,在福建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正确认识福建沿海现代宗族组织的形态及作用将对加快福建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对处于福建沿海宗族组织全面调查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河南省农村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河南农村的主流文化。但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大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也在河南省农村同时存在,表现为落后、腐朽文化对农民思想观念的负面影响势头增强,农村宗族文化死灰复燃,宗教势力对乡村治理网络形成冲击。这些都对乡村治理构成挑战。必须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拓展农村文化市场以及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等途径,消除河南农村存在的不健康文化现象,促进河南省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同族村落即宗族村落对韩国和越南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探讨。韩国的事例村落,是位于忠清南道唐津郡的名为桃李里的南氏村落。越南的事例村落是位于河内市农村地区慈廉郡的名为大姥的阮贵(Nguyen Quy)氏村落。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与韩国的宗族村落相比,越南的宗族村落居住着更多的姓氏,其地缘共同体的特质更为突出,但还是能发现许多与韩国宗族村落明显相似的特征。越南的事例村落和韩国的事例村落都举行不迁之位祭祀,而却都很好地保存着祠堂、宗家、碑石和墓地等。由不迁之位祭祀可知,在两个事例之中,越南事例的不迁之位的规模更大且更为华丽。不仅还保存着祭田,族谱也珍藏得很好,而且还在不断进行新的修编。  相似文献   

9.
论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宗族改造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时期,为确保苏维埃革命的顺利开展,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农村宗族进行强有力的改造。实践证明,中央苏区时期党对宗族的改造是成功的。党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正确的政策,运用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的斗争策略,坚持群众路线以及重建农村新文化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对解决当代宗族突发性群体事件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许多学者曾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的技术成就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生物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它包容了物理、化学的实验方法,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之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价值等。因此,生物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村落家族势力是中国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现象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外观形态。迄今为止,家族势力仍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就桂东南(主要以玉林市为例)农村家族活动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民主选举的影响表现为:宗族势力诱发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影响选举进程、恶意干预选举结果、影响有关国家政策的贯彻实施。宗族血亲观念的影响、监督机制的缺失、经济利益的驱使是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干扰民主选举的三大主要原因。正确引导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在民主选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主要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充分发挥宗族文化在农村民主选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的法治与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制定健全合理的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规程。  相似文献   

13.
汉代是古代宗族救济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宗族"互通有无、相互救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赈恤贫困族员、恤养孤寡、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徙等方面。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情况下,鼓励族人互助互恤,引导宗族良性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玉林一黄氏客家家族村落家族传说的剖析,考察家族传说背后的文化意义。分析表明:客家家族传说在日常民俗生活中发挥着强化家族内部的血缘观念和集体记忆的作用;家族传说折射出中国上下层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家族传说的传承,家族精英发挥了传承、阐释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家族法是古代中国宗法制度发展的产物,作为封建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起着管理宗族、辅助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家族法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起源于宗法浓厚的奴隶社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家族法的雏形,隋唐以后至清代逐步成熟直至完备。家族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封建伦常秩序、财产关系、婚姻继承、祭祀、族谱及惩罚等。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目标中曾经使用过这一提法,但那时的新农村建设是伴随着农业合作化进行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综合的、统管全局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关于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思想等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有着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有更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孟令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5):9697-9701
传统的光学测量目标姿态的方法,易受到摄影距离的限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应用局限性较大。基于高精度GPS测量系统的优点,研究在运载平台上安装三台GPS接收机确定目标三维姿态的方法,并给出精度估计方法。目标姿态测量在外测事后数据处理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目标测量的跟踪部位不一致的修正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西汉中后期政治、文化舞台上,刘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精忠不渝,历事宣、元、成三朝,三度被废,三度复起,一生捍卫刘氏宗族,与宦党、外戚坚持斗争.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初元二年的使外戚上变事是决定刘向一生政治命运的转折点.萧望之、周堪、刘向等与宦官石显、外戚许、史围绕灾异展开交锋,最终经生集团落得大败.刘向的变事既体现了他捍卫宗族的忠心,也反映出早期刘向在政治斗争中的不成熟.而历西汉元帝朝,围绕刘向的这次上书而发生的种种争斗实际是经生集团与宦官、外戚集团争夺权力的缩影.本文通过记述刘向使外戚上变事的始末,并分析刘向在变事写作上的得失,试图勾画出西汉元帝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与变动,以及揭示刘更生前期的奏议写作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