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诗人艾青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不但为我们创作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篇,而且撰写了一部探索诗美的精湛论著《诗论》。这部诗论自一九四一年九月由桂林三户图书社初版以来,直到一九八○年八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在四十年里已出了七版,这部体大思精的诗论被文学史家称为“新文学诞生以来最具创见的一部诗论”。(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卷)  相似文献   

2.
《从“共时”到“横跨”——骆宾基:中国现当代作家中的一个抽样分析》,是一部以共时与横跨视角和抽样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骆宾基创作生涯与作品成就的专著,体现出一种历史诗学的悲情寻真、沧桑艺术人生的美学升华、范型与抽样的宏观主旨.  相似文献   

3.
在英国文学中,对于亨利·菲尔丁的《约瑟夫·安德鲁传》小说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方面,而对于这部作品在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却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小说的“史诗”风格和“喜剧”特色。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同时也是对菲尔丁小说创作艺术伟大创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故事新编》是鲁迅研究中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有人根据作品穿插的现实生活题材所包含的讽喻性,就认定它是“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的杂文”;也有人依据历史小说概念来评定,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作历史小说,只能是“一般的短篇创作小说”;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作品中“直接抨击现实的细节”,“是这部作品客观上确实存在的缺点”;有人虽然承认作品中穿插的抨击现实的细节是鲁迅小说的“独创”,但又认为这是鲁迅“取战斗之一利,而存艺术之一弊”。围绕《故事新编》研究中的主要分歧,是它的题材处理。到底如何理解鲁迅在其创作中处理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深刻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个对《故事新编》予以正确评论的是茅盾。他认为《故事新编》是五四以来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水的嬉戏》是拉威尔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拉威尔钢琴音乐风格形成过程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自称之为“一切创新的起源”。这是一首音画式的描述性作品,拉威尔运用了各种音型织体来描述“水”的形象。笔者主要对作品演奏技术与弹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通过总结表现音乐所需要的技巧和归纳演奏这首作品的要点和难点,展现这首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给演奏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从克罗齐的失误谈起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曾有一著名的论断:“艺术的直觉就是表现”。在克罗齐看来,直觉过程带有艺术的性质,文学作品完全可以在心里凭直觉来完成,所谓传达,也至多不过是把已在内心完成的作品“外现”出来给别人看,这就如同灌制唱片或复印文件一样,是机械的实践活动而非文学创造活动,是作品的“备忘录”而非实实在在的作品本身。因此,对于创作活动来说,传达就不是十分重要的。克罗齐虽然强调了直觉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但是对于文学创作活动中的传达这一过程却未能给予充分重视。持这种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如别林…  相似文献   

7.
佐罗塔耶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手风琴作曲家,六组《儿童组曲》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集中体现了佐罗塔耶夫巴扬化的创作思维.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六组《儿童组曲》体现的这一创作特点,并分析在这一创作特点下作品表现出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9.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有人译为《欧根·奥涅金》,可简称《奥涅金》),是一部用诗体写成的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从1823年作者流放在南方时开始写起,到1830年作者在波尔金诺的“多产的秋季”完成,写作时间共达八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这八年,正是作者逐步走向人民,经历着艰苦的思想探索的重要时期;而这作品,则是他得以屹立诗坛的名篇,所作的几乎是他全部创作的辉煌总结。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部作品就不仅是诗人个性的鲜明表现,而且是时代风貌的机敏的反映。关于这一点,别林斯基曾在《论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郭沫若一度消歇了的诗思重新勃发起来。两年多的时间中,他连续创作了六部浪漫主义历史剧,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竖起了又一块世人瞩目的方碑。这六部历史剧题材的相似性、基本主题的一致性、以及题材和主题强烈的现实性,已经得到充分的历史评价。“借古鉴今”、“据今推古”,是郭沫若创作这几部历史剧的直接动机,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固定在这一视角上,是否限制了人们从郭沫若这一时期的史剧创作中去挖掘更多的东西?譬如强调主题的现实性,是否忽略了主题的丰富性和多层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和中国古代传奇《杜子春传》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来探讨芥川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从而进一步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倾向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两本书是青年记者甘建华的新闻作品集。我向来认为,一般记者大可不必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因为我们总难逃脱“新闻是易碎品”这个规律,将已破碎的瓷瓶收集并上架陈列,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欣赏。与其花这种无用功,不如赶紧去制作一件新瓷瓶。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当作品集中的作品是超出当时的人或事,而折射出作者个性的光芒或新闻原理的脉络时,这本集子就值得出版,值得玩味了。《天下好人》、《铁血之剑》就是这样的两本书。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巨著,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从激越的诗情、丰富的想象力及惨烈的爱与恨这三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以探究其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创作激情。进而揭示其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2之2)是作曲家早期的钢琴作品,该作的第三乐章为谐谑曲。与其大部头作品相比,这首谐谑曲只能算是其作品中不出众的“小品”,但这部作品无论从体裁结构还是创作技法上都充分体现了贝多芬早期的音乐创作思想。从本体研究的角度看,该作品在曲式结构、音乐材料发展手法、调性布局等方面,都体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裘德经历了从满怀理想到理想的破灭、从渴望爱情到爱情幻灭、从建立家庭到亲人离去,直至最后抱病而亡。从裘德身上,可以感受到他所体现出的悲观主义色彩。但是,这种悲观主义的色彩并不是哈代创作的目的,而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悲观主义来映衬出哈代对社会改良的希望,或积极乐观向善的渴求,即进化向善论。  相似文献   

16.
沈曼桢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的女主人公,在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她以近乎“完人”的形象出现,而张爱玲却是一贯不主张写“完人”的。因而,不能忽略《十八春》创作的特殊时代,以及在这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作者力图适应新时代的努力,因为张爱玲不久以后就离开了大陆,故而这篇作品和这个人物形象也就分外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岛尾敏雄是日本有名的战后派作家之一。《死の棘》是他历时17年完成的一部以家庭生活经历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直以来,这部小说被当成私小说进行论述、分析。虽然这是一部描写家庭生活的作品,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作者作为特攻队队长的战争经历却与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息息相关,通过作者与战争经历和南岛的关系,可以将其作为战争文学来解读。  相似文献   

18.
本主要介绍彝族民间学《支格阿鲁》。提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英雄史诗。作分析了这部史诗的学艺术成就及作品所反映的彝族古代哲学思想,并探讨了这部作品的人类学和民族学价值,提出这是一部任何英雄史诗所无法代替的巨。其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尽快在各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收集整理,全面而真实地向世人呈现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贾平凹的几部长篇小说来分析他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作一个简单的陈述。贾平凹从第一部长篇《商州》到长篇《怀念狼》,逐步体现出由写实到“以实写虚”的转变。这一变化是由作家自己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文字驾驭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完成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浮躁》《高老庄》《怀念狼》三部作品,从中看出贾平凹创作风格转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孙静 《科技咨询导报》2008,(34):181-181
奥地刺著名作曲家英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而其中,歌剧的创作在其艺术床沿生涯中无疑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2部。本文以其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对作品的创演背景.音乐创作手法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合分析,以期能窥探其歌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